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中国现代小说家都曾运用弗罗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进行创作,这其中有成功的运用,也有失败的运用,究其原因,主要看小说作家是否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是否对弗罗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有正确的认识,这对当代作家如何运用外来思潮进行小说创作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铍”与“鏺”自秦俑坑出土了青铜武器“铍”以来,引起了许多文物工作者的注意,对此种兵器作了一些考证,并分析了以前的一些所谓“短剑”,认为应是失柲之铍,这是考古实物的发现推动文物研究工作的一个很好的例证。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没有被人注意,那就是铍和青铜农具中的一种除草工具——鏺之间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3.
宋太祖赵匡胤,是宋王朝的创建者,公元960-976年在位。在他的英明领导下,我国自唐中后期以来长达二百多年的战乱基本得以平息,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宋太祖还在政治上、军事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明显的成效。以下是作者研究宋大祖时所作札记,它不仅对我们了解宋史有所帮助,而且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也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朱衣道人案”是傅山生平中的一件大事,如实的考证,对了解傅山的思想观点、艺术观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再之,考证其与孙茂兰、王铎的关系,为研究傅山提供了更丰富的史料。  相似文献   

5.
"弗"与"不"在古汉语中是两个极为常用的否定副词,考察二者在战国楚简中的区别和联系,语法功能上相近,只是在语用上有一定差异。从"不"和"弗"后接的语气词、前加修饰语及所处语句的句式与语境来看,二者在语用上有一定的差异:"弗"的语气较"不"强烈,"不"或与其他词组合成固定短语,或前加修饰语表达强调语气,还常用于并列、排比复句表达强烈的主观色彩。这说明"不"主要还是具有表达一般否定的功能,所以在表达强调语气时更需要其他修饰语相配合,它并不能完全代替"弗",这也正是"弗"为什么能够在战国晚期仍能与"不"并存的主要原因。但是不可否认,"不"在使用频率和适用范围上远远大于"弗",这是承自甲骨文、金文以来的用法。  相似文献   

6.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广泛而充分地接受了前贤的多元影响,其最后五句的渊源前贤没有提及,实脱胎于寇准《阳关引》词。在秦汉,“隶”与“吏”是两种人,是对立的两面。“隶”必须从事各种劳役,“卒”的任务是“戍”。段玉裁为《说文解字·叙》作注时将“发隶卒,兴役戍”更改为“发吏卒,兴戍役”,有误。由于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都是有限的,对某些古代汉语音韵问题的研究受制于材料的局限而诸说纷出,孰是孰非难定,这也是一个存在于古代历史文化研究中的普遍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元代量词研究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关于元代量词的三个问题: 1.元代名量词 儿尾。这种现象是北方言的反映。2.元代名量词的词尾化。这种现象是语言精密化的体现。3.元代量词与现代汉语量词的比较。从中发现量词的发展存在繁化和简化两种力量。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郭沫若母亲的姓名在郭沫若一生中,他的母亲对他的影响很大。他曾说:“和父亲的风貌正成反照的是我们的母亲,母亲给我的印象是开明的,乐观的。”“我之所以倾向诗歌和文艺,首先给予了我以决定的影响的是我的母亲。”(《少年时代》)遗憾的是:在郭沫若的自传中,我们仅知道这位开朗、乐观、喜好文艺的女性是清末贵州省黄平州官杜琢章之遗孤,而不知道她的真实姓名。在郭老逝世  相似文献   

9.
“回回”一词目前最早见于史籍者当为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边兵每得胜回,则连队抗声凯歌,乃古之遗音也.凯歌词甚多,皆市井鄙俚之语.予在鄜延时,制数十曲,令士卒歌之.今粗记得数篇,…………其四,旗队浑如锦绣堆,银装背嵬打回回.先教净扫去西路,待向河源饮马来.”此处所指“回回”,学者多认为即是“回鹘”一词音转而成的大众俚语.也有学者认为系于阗回纥语Hvaihura的汉语转译.北宋的“边兵”当指与西夏交战的军队而,“回鹘”似应为居于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之回鹘,回鹘在西夏之西,并不与北宋“边兵”接触,似乎这“回回”是否是“回鹘”的音转就成了疑问.其实,这个问题是非常容易解释的.《梦溪笔  相似文献   

10.
否定、矛盾律和爆炸原理是讨论弗协调逻辑与经典逻辑二者关系的核心概念。从弗协调逻辑的角度看,经典否定只是自然语言否定的一种模型,自然语言否定还有其他的模型,例如取消模型、弗协调保守模型、弗协调激进模型等,其中,弗协调保守模型是自然语言否定的最佳描述。矛盾的定义大致分为语义、语法、语用、本体论四种,不同的矛盾定义导致不同的矛盾律,考察弗协调逻辑在什么意义上否认矛盾律就是逐个考察各弗协调逻辑流派是否否认这四种矛盾律。爆炸原理有不同的形式,如果把它视为区分弗协调逻辑和经典逻辑的决定性因素,则{A,A}├B是爆炸原理的最恰当形式。  相似文献   

11.
12.
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学界利用敦煌文献和墓志等出土材料极大地推进了吐谷浑史的研究。随着墓志的出土和对传世文献的梳理,琼山县主、慕容万、慕容仪等人物材料浮出水面。这些人物和吐谷浑慕容氏王室关系密切,为研究其王室世系和唐吐和亲方面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风行水上,自然成文“风行水上”,语本《周易·涣》卦“风行水上涣”,孔颖达《周易正义》:“风行水上,激动波涛,故曰:‘风行水上涣’。”这是讲自然的物理。苏洵在阐明苏涣由字公群改字文甫的理由时,借以为喻,表现了一个重要的文艺思想:“风行水上涣,此亦天下之至文也。”这就是风水相遇,自成文章,乃天下之至文的道理。后来刘熙载用“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来赞扬《庄子》的“缥缈奇变”,更归结为散文创作的一种理论。  相似文献   

14.
将中古汉语词语“貌哨”、“帀帀”、“空”纳入从东汉到宋的整个语料背景中考察,可知“貌哨”不是一般理解的描写容貌的词,而是表示态度的形容词;“帀帀”的词义不是“形容水沸腾的样子”,而是“密集”的意思;“空”在中古时期具有“单一,素的”的词义。之所以误释,是因为这些词语的词义发生了虚化,所以在确定其词义时,就不能仅仅满足于考察上下文,还要结合词语本身的演变轨迹,通过词义系统去求证。  相似文献   

15.
鲁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他的伟大人格、深刻思想和优秀作品,不但在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中起到了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巨大作用,而且也在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产生了强烈而又深远的影响。因而可以这样说:鲁迅不单是中国无产阶  相似文献   

16.
《金瓶梅》中的词汇、语汇是古典文学小说中最为丰富的,也是大家希望看到的,但一般人对它有一种误解,说《金瓶梅》是用山东方言写的。这话既不符合事实,又没有科学分析。《金瓶梅》基本上是用北方官话写的。因为故事产生在山东清河县,所以对话中有些山东方言,但不全是。西门庆与官场人来往,对话用文雅的文言文。只有家中妇女,尤其在骂人时,用些山东话(全书对话全用方言的只有《海上花列传》等,全用苏白,苏州方言。叙事也用普通白话,即北方官话。如果叙事也苏白,就很少人能读了。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终其一生,所属的阶级、阵营往往变化,思想也往往变化.而思想尤其政治思想一与政权结合,便更多地受到政权的影响.因此,阶级立场受到阶级、阶级出身的影响,但更多地是与政权的距离而定.  相似文献   

18.
鲁迅在1926年重新实施《故事新编》的写作计划,首先写的是什么?是《奔月》,还是《眉间尺》?本文以为廓清这个问题是研究《故事新编》中构思发生变化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9.
《多友鼎》之“多友”近年陕西出土的《多友鼎》,以其记载了西周与(犭尹)狁的征伐关系及一些重要的出场人物和地名,受到文物界和史学界的重视。在考证和讨论中,人们对该鼎的主人——“多友”,亦有不同的看法。除了认为是郑桓公这一讲法已被否定以外,同样认为是私名的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李学勤认为是“两个字的名‘多友’”,张亚初则谓之“多友多,应该就是……殷代的多氏”,即多为氏,友乃其名。张氏举卜辞多见“妇(女多)”,及“戌多目(贻)执”一辞为其殷代即有多氏  相似文献   

20.
莎翁戏剧在我国已经有了一个全集的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莎士比亚全集》。从整体上看,《全集》不失为文笔流畅的优美之作。但是从局部看、从忠实于原著且能传译出原著风貌及神韵这一点来看,《全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