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回回族源中,元以前的“回回人”有少数是西亚大食人定居中国与汉族通婚者及其后裔;并有在元朝收复中亚及统一中国过程中,将大批在中亚皈依了伊斯兰教的原从中国西北地区迁往葱岭西的东突厥回鹘人和操突厥语的各族人随蒙古军迁回,并在统一中国过程中,为了战略上的需要、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和身份散居全国各地。这一批从中亚返回“中原”故土的人,是回回的基本核心部分。以这批人为核心,而又在各历史阶段,以不同的条件参加到回回行列中的人,也是回回族源之一。  相似文献   

2.
元代回回人分布江浙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兄弟民族对祖国历史的缔造,皆有着一定的贡献。回族是散居全国并长期和汉族杂居的少数民族之一。以西北地区的新、甘、宁三省(区)和云南、河南等省为多。 从今天的民族分布来说,江浙并不是回族的聚居区;而在元代,江浙则是回回人活动的重要地方之一。  相似文献   

3.
回回民族,简称回族,是中国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之一。1982年人口普查,回族为六百二十一万九千多人(台湾省和港澳地区,待报),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最悠久而分布最广、族源最宽、和汉族杂居而又有小聚居点的操汉语的民族,是和汉族有直系血亲关系的民族。  相似文献   

4.
论回汉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汉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两族的分布广泛,这种关系遍及城乡、边疆、内地,成为我国最广泛的族际关系。研究这种关系,不仅有助于对回族史、民族关系史本身的探讨,还有助于加强民族团结。本文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一 回汉间有古老的姻亲关系,这种关系直到今天仍普遍存在 李维汉同志说过:“回族,就其主要来源说,即是随蒙古军来的回人同汉族婚配蕃衍而成的。”为何如此?因为当初随蒙古军东来的回人主要是男人。这些男人要以中华大地为家,繁衍发展,就要通婚。回回主要和汉族杂居,因此通婚的主要对象是汉族。回男娶汉女成为回汉通婚的主要形  相似文献   

5.
回族在我国处于“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在历史的发展中,回汉杂居地逐渐出现了民族文化融合的现象。通过对宁夏固原市彭阳县白阳镇的实地调查,我们发现,从服饰、饮食、婚俗以及葬礼等方面当地回汉民族文化出现了融合现象。  相似文献   

6.
团结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民族团结是民族地区的旗帜、法宝和生命,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民族团结也是衡量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一个尺度。宁夏目前有万个民族成分,而其主要的民族是自治民族(回)与主体民族(汉)。所以回族和汉族的关系是宁复民族关系的重心。“宁夏有个特殊的情况,就是回汉之间的团结是好的。回汉民族之间的团结,可以说是宁夏民族关系中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一、回汉团结新篇章宁夏回汉人民的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谱写了新的篇章。中国共产党从其诞生起,就承认回回是一个…  相似文献   

7.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是一个具有独特历史和文化表征的民族共同体,从“回回”到回族这一转变中,回回含义的变迁复杂、曲折,有必要对回族族称的来源进行梳理,分析其族称及族源。  相似文献   

8.
随着元代回回的进入中国,居甘肃的回回民族逐渐增多。明清以降,甘肃仍为回族最集中的地方,“甘肃在明代几为回民全部区域”。①回回民族信奉伊斯兰教,他们所到之处就以清真寺为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活动场所,进行诗经布道等方面的活动,形成了与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有明显界限的坊寺区域,清真寺也就我为坊寺伊斯兰教政治、经济、文化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我国回族是由历史上的“回回”穆斯林移民演变而来的。明清之际,正值该民族在经历了长期的中国化和本土化后其文化思想和民族意识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期间,该民族中涌现出了精通伊斯兰和儒家等多种文化并具有回汉双重文化气质的知识分子——“回儒”,正是他们,在伊斯兰哲学的基础上,同时也在宋明儒家理学的全面影响下,创造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理学体系——“回回理学”。这既是对其本民族,也是对中华民族的极大贡献,它也证明了回汉两族之间由来已久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平罗回族使用汉语方言的一些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罗是银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县份。现在全县共有23万多人,其中回族占1/3。宝丰、灵沙、高庄、二闸、通伏等乡镇,是回族聚居区,即清代以来的“新户”。其余乡镇为回汉杂居区。回汉群众同操汉语。  相似文献   

11.
回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分布特点,使回族成为全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中国西北是回族的主要聚居区,随着时代发展回族与各民族之间的相处与了解日益增加,随之有了回族与各族之间的通婚,尤其是与汉族之间的通婚。他们的婚姻家庭生活充满了特殊性,主要是充满了与伊斯兰教有关的生活习俗方面的问题。文章对回汉婚姻的历史与现状以及生活中的问题做了初步分析,以期为回汉婚姻和谐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回汉关系角度出发 ,来考察回族禁食猪肉的习俗 ,认为回族的这一禁忌虽然来自伊斯兰教 ,但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回汉混居、杂居的分布格局 ,来自汉族社会的文化误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民族同化政策和民族间的矛盾 ,对该禁忌的传承和变异都带来了较有意味的影响。同时指出由于该禁忌具有民族身份和意识、宗教意识和信仰虔诚的象征意义 ,所以回族在历史上虽历经祸患还是将该禁忌传承了下来。最后 ,文章提出必须加强回族、伊斯兰教的研究与宣传 ,进一步普及民族常识和党的平等的民族宗教政策 ,才能改变历史上遗留的文化误读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3.
自伊斯兰文明进入中国之时起,就开始了最初的汉-伊斯兰文明对话。蒙元时代入华回回人是回族的主源。在13-14世纪的中国,波斯语是旧大陆的主要国际交际语(lingua fran-ca)之一和元代的主要外交语言,是回回人的共同语和新母语,是元代三种官方语言之一。元代回回人在人种相貌体质上与汉人有较大区别,但后裔逐渐放弃自己的母语,改用汉语汉文。在母语转换的过程中,回回人经历了一个双语时期。当代部分回族与西北的东乡族、保安族与撒拉族人民中还流行着一种用阿拉伯文与波斯文字母为基础拼写的文字,即始创于明代中期以后的“小经”文字。创制“小经”文字的人可能是生活于社会底层的回回百姓。  相似文献   

14.
回族与国内其它民族相比,是较年轻的一个民族。根据史学界一般的意见,至迟在元末明初,回族就加入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行列。回回先民跻身中华时,这个古老的国度已进入高度发达和繁荣的封建社会,所以回回作为一个民族,没有经历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发展阶段。回族古代史的上限自回回先民进入中国,下限是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我们所说的回族古代史的范围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内回族社会所呈现的种种复杂的历史现象。 解放前,大多数的论著是把回族、回教史合二为一的,所谓《中国回教史》(傅统先)、《中国回教史鉴》(马以愚)、《中国回教史研究》(金吉堂)等回教史著作,实际上主要论  相似文献   

15.
贵州自古以来就是民族杂居地区。今天生活在贵州的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水族、回族、仡佬族、瑶族、土家族,等等,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强。这些民族,是由“华夏”、“百濮”、“百越”、“氐羌”、“回回”等古代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互相影响,融合,逐渐发展而形成的民族共同体。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采的,具有本民族特征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融洽相处,友好往来,同广大的汉族人民一道,共同开发了贵州高原,推动了贵州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河南回族来源考略胡云生河南回族的历史渊源,可以上溯到唐宋时期。整个元代,以各种方式留居河南的回回人,构成了河南回族来源的主体成份。其后又以其为核心,大量的移民迁入,乃是河南回族来源的重要构成。另外,河南回族中的其他民族成份,也是不可忽视的。研究河南回...  相似文献   

17.
从回汉民族关系角度谈加强伊斯兰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是一个大分散小聚居的民族 ,长期与汉族杂居。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 ,特别是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在回族日常生活中表现的一些禁忌而不被汉族同志所理解 ,甚至误解。在一般人看来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往往成为引发事端的“导火索”。而引发事端的责任者绝大多数都没有故意伤害民族感情的心理。为了促进民族友好和睦 ,增进民族之间理解 ,应加强对伊斯兰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萨都刺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回族文学的“鼻祖”。元代是回回民族的形成期,也是回族文学的形成期。萨都刺以他丰厚的诗作,过人的才思,刚柔相济的风格独占元代文学的鳌头。萨都刺的诗在元代就有着极高的声誉,在元诗由宋返唐的进程中,萨都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萨都剌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回族文学的“鼻祖”。元代是回回民族的形成期 ,也是回族文学的形成期。萨都剌以他丰厚的诗作 ,过人的才思 ,刚柔相济的风格独占元代文学的鳌头。萨都剌的诗在元代就有着极高的声誉 ,在元诗由宋返唐的进程中 ,萨都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院回族研究所和兰州穆斯林教育基金会合编的研究我国回族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现状的大型学术论文集《中国回族研究》第一辑,最近将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 第一辑共约30万字。华涛的《穆斯林哈剌鲁人、阿儿浑人早期史研究》一文探讨了中亚突厥语部族伊斯兰化开始的原因;杨志玖的《元代的回回人》概述了元代回回人的东来及分布、政治地位、经济力量、文化贡献、宗教生活等问题;陈得芝的《元代回回人史事杂谈》就回回户籍、“于阗人”的概念、赛典赤赡思丁事迹补、禁回回抹杀羊做速纳作了细致的考证和补遗;邱树森的《赛典赤家族入华时间考》根据中外史料考定赡思丁之父苦马鲁丁是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