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来的夫妻     
纪莹 《当代老年》2006,(12):36-36
那是—个夕阳渐落的黄昏,7名女红军战士在路旁抱头痛哭。因为长征出发前,军部决定遣散她们。她们不服气,去政治部抗议!但抗议无效。在那个夕阳里,她们绝望了。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你们为什么哭鼻子?”抬起头,她们看见了骑在马上的徐海东军长。  相似文献   

2.
纪莹 《老年世界》2008,(22):16-16
当爱情需要用外力——诸如法律、道德等来维系时,也许外力无情地暗示了人的善变与爱情的脆弱。但当外力强大至战争、毁灭、生死存亡时,爱情又似乎超凡脱俗地回归了本真——只是人与人之间的需要,只是一个女人与一个男人简单且没有要求的爱。  相似文献   

3.
4.
琉莎 《金色年华》2007,(1):22-22
大学毕业这么久了,许多事情都淡忘了,惟有一位专家到学校的演讲至今令我记忆犹新。为了对大学生进行性教育,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特意请来一位性病防治中心的专家给我们讲课。  相似文献   

5.
夫妻     
情人节那天,女儿告诉我一个笑话。说有一位先生,出门忘了带样东西,转头又回家去拿。走到家门口,他敲门,里头他的太太来应门,问道:“谁?”  相似文献   

6.
在婚姻问题上,老一辈人会灌输给我们许多流传下来的真理,比如女大三、抱金砖、门当户对、贫贱夫妻百事哀难道,我们想得到一份美满姻缘,还真得遵循这些硬邦邦的传统吗?这些所谓的金玉良言又是否真的有效?  相似文献   

7.
孟祥宁 《老年人》2005,(3):20-21
上了岁数的人,几乎都看过《英雄虎胆》、《野火春风斗古城》、《带兵的人》和《陈赓蒙难》等电影片子。这些宣扬革命英雄主义的影片,对于人们认识人生价值、确立理想追求,可以说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观看这些影片,大家也认识了王晓棠、王心刚、张良等老一辈表 演艺术家。但是  相似文献   

8.
夫妻夫妻三“莫”丁凯隆莫提旧怨一句话毁灭了一个家庭!这不是耸人听闻的传说,而是一个真实的悲剧。一个三口之家,一次丈夫教育儿子时随口说了一句“这孩子怎么一点也不像我”。心胸偏狭的妻子一听生气了,从此不再理睬丈夫──不管丈夫怎样请求她原谅也无济于事。这位...  相似文献   

9.
夫妻的风景     
夫妻的风景文/刘晓鸥图/佟伟元芬是一位很著名的女作家。她出差到北京顺便来天津看望我,我们是在一次笔会上认识并一见如故的。芬是第一次来天津,头天晚上从北京打长途来叮嘱我去车站接她。放下电话,我有些犯难,芬来了住哪儿?吃饭娱乐不用愁,老公是津城赫赫有名的...  相似文献   

10.
夫妻规则     
“把两个陌生人关进同一个房间,时间是一辈子,只许相互适应,不许相互厌倦。”这听上去非常可怕的状况是什么?——夫妻。 绝大多数的人,难免做上一生的夫或一生的妻。就像其他所有人生难免的事情一样,它的规则实际上是非常微妙而有趣的。 夫妻规则之一是默契。对于必须共同生活一辈子的两个人来说,如果没有无须言传、心心相印的默契,那生活肯定是可想而知的无聊庸俗。有一个故事把这种默契表现得非常精当:深夜,一对夫妻正在沉睡  相似文献   

11.
米面夫妻     
常常听到各种各样的人抱怨他们的婚姻质量不高,开始还以为家庭生活真像这些人所说的一无是处,但是听得多了终于听出了毛病出在哪儿,其实这事儿谁都不怪就怪他们自己——他们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怨言烦语,完全是由于自身对婚姻质量的期待和要求过高了。我之所以敢说这样的话,是因为自己深有感触,多少有那么点儿发言权。我是在严重超过国家提倡的晚婚晚育年龄以后,架不住好心人的再三劝说才结束一个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生活的。我和妻子事先不认识,更谈不上人们常说的有共同语言。介绍人向我推荐了他的一个姓李的女同事,我稍微面试一下之…  相似文献   

12.
夫妻暗战     
她是赢家,无论丈夫心里怎么想,人总算回家了,可她的泪还是掉了下来。1顾子明的日子过得很滋润,有权有钱,去年还副职转了正。前几天,情人小倩拿了孕检单子,对伏在她凸起的肚皮上听音的顾子明说:医生说,90%的可能是儿子!顾子明有家有室,虽然妻已不娇,他还是不敢明目张胆地抛妻弃女。谁都知道人言可畏,更何况是时下敏感的政府官员。小倩语气幽怨:我没名没分也就算了,我认命,可是咱儿子怎么办?他可  相似文献   

13.
李春丽 《现代妇女》2014,(11):64-64
夫妻单方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现象成为当前社会多发案件。如何处理好夫妻共同共有关系和无处分权与第三人的关系成为解决这类案件的关键。很多这样的案件被采取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制度的结合得以解决,这种思路既存在着追求民法公平正义精神的优点,同时也因客观原因存在弊端。  相似文献   

14.
哑夫妻     
他是个哑巴,虽然能听懂别人的话,却说不出自己的感受。她是他的邻居,一个和外婆相依为命的女孩,她一直喊他哥哥。他真像个哥哥,带她上学,伴她玩耍,含笑  相似文献   

15.
16.
百变夫妻     
2005年9月的一天,北京郊区一安静院落里,一场盛大的生日Party正在举行,来宾有100多人,包括一些当红演艺明星.生日的主角叫秦鸣晓,操办者是他的夫人姚金芬.两人都不年轻了,为什么还要赶潮流,把个普普通通的生日办得轰轰烈烈呢?姚金芬说,希望这个红火的生日带给丈夫心灵的安慰,把他的生命之火烧得更旺……  相似文献   

17.
夫妻戏班     
湖北黄陂青年楚剧团,一个乡镇的民营剧团,由几对夫妻为骨干,在现实生存的压力中寻找对生活和艺术的追求,年演出达250场以上。  相似文献   

18.
夫妻屏风     
周海亮  刷刷 《现代妇女》2008,(12):41-41
屏风伫立卧室一角,间出半封闭的书房。很多个夜里,男人将电脑敲得啪啪响,女人紧攥遥控器,直到很晚。男人守在书房,女人倚在床上。屏风隔开他们,小小卧室,两个全然不同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磨合夫妻     
磨合夫妻□江南天下夫妇不外乎四种结构:凑合、组合、融合、化合。凑合相当于鸡兔共笼,不得已临时栖身。一如潘金莲随了武大郎,床虽同梦却异。能说上组合的一对就有自愿这一条了,不过常常是各揣心腹事,有合资入股的味道,命运通过利害的共生共栖将他们粘连着。再上一...  相似文献   

20.
夫妻摄影家     
“踏破青山志未泯,红心两颗历艰辛。才高艺巧编佳构,色艳图新赞隽英。博采珠玑铺大地,精描锦绣誉寰瀛。年奋战风高洁,亮丽人生笑晚晴。”这是本文主人公孙丕永、朱瑛夫妇几十年摄影生涯的真实写照。现居住长沙的这一对夫妻摄影家,50年代就双双加入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他们携手并肩奋斗了40多年,是雷锋照片的最先推出者。在那成堆的摄影作品中,我寻觅到了他们一生闪光的足迹。相机为媒喜结连理解放初期,部队对官兵的结婚条件规定得还相当严格。孙丕永1947年参军,在部队做摄影记者,提为连级干部后,才够上结婚的条件。他暗恋着搞摄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