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辉  周建平 《阴山学刊》2006,19(5):19-2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西方文化的大肆入侵,中国大众文化迅速崛起,并已融入全球化的后现代语境中。大众文化与群众文化、民间文化并非同一概念,与精英知识分子建构的高雅文化针锋相对,大众文化是一种商品文化、世俗享乐文化和技术传媒文化。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这个概念是个舶来品,中国大众文化的出现和发展是在借用西方大众文化概念的同时却又摆脱了西方文化现有的二元维度的分层格局,体现出鲜明的本土化色彩。随着中国步入消费社会阶段,对当下多元文化格局中最具影响力的大众文化的研究已走向纵深,然而学界习惯于把大众文化概念和大众文化本体视为同一,造成某种程度的误读,因而从学理上来深入剖析研究大众文化在中国语境下的生成机制和范式构建以及所体现出的意义表征对当下消费语境中的文化研究和文化建设有着切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桂艳 《河北学刊》2007,27(4):240-243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发育有着不同于西方政治文化的历史背景。从文化内容上来看,大众文化突破了传统的文化发展观,使文化真正成了人和人的生活存在及表现的方式;从文化的表现形态上来看,大众文化突破了原有文化中的特权与等级观,使文化由等级文化形态转向了平等化的文化形态。由于大众文化的成长中包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因此,我们对大众文化的审视就不能仅仅停留于西方的话语语境中,而应当承担起历史现实文化所赋予我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后现代语境中的“真理”危机与“反美学”之间的内在联系.解构主义对逻各斯、知识-权力、文本真理、历史真实、欧洲中心论、性别神话等真理话语进行了全面消解.标准的相对主义和认知的相对主义从根本上动摇了知识-真理话语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现代派的反美学与后现代的反美学在当下的后现代语境中都与“真理”危机密切相关.前者是致力于“审丑”的否定艺术,后者彻底打破了传统美学的求真意志和审美情结,当今中西学界流行的大众文化研究和日常生活审美化讨论正是后现代反美学兴起的表征.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步入消费社会阶段,对当下多元文化格局中最具影响力的大众文化的研究已走向纵深,大众文化是在认同吸收西方文化理论和具体形态,改造和提升本土民俗文化,并对精英文化和主导文化进行戏谑、策反、渗透的过程中形成的.因而,从学理上来深入剖析研究中国大众文化这一普泛性文化形态的生成机制和范式构建以及意义表征对当下消费语境中的文化研究和文化建设有着切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众文化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立华 《学术论坛》2005,(8):185-187
中西方大众文化产生和发展的不同社会历史背景,决定了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与西方语境中的大众文化的根本不同,并由此建构了我们理解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本质的基本框架:受众的大众性,功能的实用性,日常生活性,娱乐消遣性。  相似文献   

7.
陶东风 《河北学刊》2004,24(5):86-92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研究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种比较典型的范式,即批判理论范式、现代化理论范式与"新左派"理论范式.批判理论范式的主要理论资源是西方的批判理论,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它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中国语境意识与具体历史意识,其大众文化批判从而流于抽象的道德批判与审美批判;现代化理论范式的主要理论资源是西方的现代化理论,而其最大特色在于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社会历史转型中来认识并评价大众文化,肯定其政治意义;"新左派"的大众文化研究范式同样对大众文化持激进批判态度,但是其在研究方法上更强调政治经济学批判,认为大众文化是中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体现.这三种范式各有自己的特点与优劣,应该在综合的基础上形成良性的互补.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史学是过去三十年来在历史思维领域注入的最具活力、持续时间最长的西方思潮,它在史学认识论和史学方法论等方面所催化的结构性变化,堪称一场未易旗帜的革命。在后现代史学的影响下,历史学的基本观念在变动,中国史学的方向也在转换。作为后现代史学代言人,"新社会史"风头正盛,成为目前最令人注目的史学实践。随着微观史、下层民众的历史、身体史、疾病史、新文化史、新社会史在东方语境的勃兴,后现代史学已经在中国构筑了自己的历史空间。由于后现代史学的引进正值改革开放后过去那种"革命史叙事"和"现代化叙事"模式日益显现其在史学方法论上的穷困和捉襟见肘的时期,因此颇有几分吊诡的是,在西方主要是展现其破坏性的后现代史学,在东方语境下却更多地被赋予了建设性的意义。学术界应该实事求是看待后现代史学对历史学的挑战,后现代史学完全可以也应该和包括现代史学在内的其他各种取向并存而竞争。  相似文献   

9.
本雅明以机械复制和艺术生产为核心的大众文化理论奠定了他在法兰克福学派中的独特地位 ,同时也构成了当代后现代语境中的一道景观。其大众文化的核心在于肯定技术的破坏和颠覆功能 ,这就要求我们正视伴随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大众文化 ,同时启示我们当下的文化研究应该在融合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后现代叙事一方面在叙述技巧上不循常规,另一方面在观念上打破了固定的疆界和视阈,而主张多元化和开放的存在状态.前者延续至20世纪90年代,已成为一种象征资本;其落脚点更多在于后者.讲故事行为在特定语境里发挥着一种语境策略的功能,观念化的写作更成为它的叙事关键.如何在精英与大众、主导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找到合适的落脚点,构成中国后现代文学叙事的观念诉求.  相似文献   

11.
傅守祥 《学术论坛》2004,(2):168-171
大众文化的产生、崛起与发展 ,是文化发展中具有重大转折性意义的事件。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的先后引进 ,刺激了中国大众文化批评的开展 ,也解决了一部分中国的大众文化现实问题 ;但要警惕和防止以“他者”的文化眼光来遮蔽中国本土的问题情境 ,或把西方社会的文化问题硬性移植到中国而变成“假想敌” ,所以必须结合中国实际将西方文化理论“再语境化” ,结合中国当前的“后革命”特色 ,坚持适时而积极的文化批评。  相似文献   

12.
作为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人物,詹明信认为后现代主义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大众文化是后现代主义的形式,大众文化颠覆了代表现代主义的高雅文化而走向世俗文化。詹明信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坚持了马克思的批判维度,对我国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但他的批判仍然是表象的。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性与中国当代审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立勋 《学术研究》2007,(9):146-151
后现代性具有历史和思想两个向度,其文化思想特质主要表现为以多元性和异质性拒斥总体性和统一性,以意义的消解和不确定性代替意义的确定性和深度感,以及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纯艺术与俗艺术界限的消失等。演变中的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大众文化和商业文化从边缘走向中心,意义消解导致平面化和人文精神缺失,传媒、网络和图像文化的普泛化及日常生活化等,均显示出其后现代性趋向。  相似文献   

14.
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批判理论是在全球政治和后现代文化高涨的历史语境中,建构起来的一种适合于美国后工业社会状况的马克思主义.尽管它继承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传统,然而却第一次发展了资本的文化逻辑理论,从而超越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救赎,深刻地揭示了文化的经济性;通过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传统与资本逻辑之间建立特定的张力,来重新激活当代美国马克思主义在抵抗全球资本主义普遍化逻辑中对现实问题的重大反思,并由此建构起其独特的文化政治学.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语境下,心理治疗的内涵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促使心理治疗方法向着多元化、多学科、多形态的方向转向,进而促进了后现代心理治疗方法的快速发展。这种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西方经典后现代心理治疗的新进展;二是本土心理治疗方法的快速发展;三是大量吸收类同形态的心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后现代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华 《北方论丛》2004,(6):107-110
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转向主要是指以鲍德里亚、杰姆逊等后现代理论家对大众文化的批判,相较于早期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来说,在内容和价值评价上都体现了一种后现代的转向.虽然后现代大众文化批判理论重新关注人在后现代社会中的主体能动作用,关注人在接受后现代传媒时所具有的主体抵抗意识,显示了现今文化研究的建设性意义.但由于后现代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自身存在的理论局限性,显示了日渐式微的理论批判性.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全球化语境下,西方发达国家倚仗科技优势给他们带来的话语霸权,摧残发展中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后殖民理论,作为当代多种文化政治理论的集合性话语,有可能使我们从"东方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真正进入多元文化共存的后现代世界格局中.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与西方后现代知名学者迈克尔·彼德斯教授在访谈和对话中,就后现代哲学的特征、后现代哲学的走向、后现代主义与后结构主义、后现代影视、后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等论题进行了认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论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的生成语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勇 《学术研究》2004,(11):117-121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模式、法西斯主义给“社会研究所”成员带来的痛苦记忆以及 2 0世纪 30 - 6 0年代美国大众文化蓬勃发展的局面 ,是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形成的历史语境。“西马”的认知模式使“研究所”成员形成了“大众犹如原子”的判断 ,因法西斯主义而形成的心理图式使他们得出了“大众文化是极权主义的温床”的结论 ,而美国的大众文化一方面唤醒并确立了他们批判大众文化的精英主义立场 ,一方面也使他们强化了“艺术与大众文化”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正是在这股合力之下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呈现出强烈的批判色彩。  相似文献   

20.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当代文论的影响与启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当代文论所产生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新时期我国文论在发展过程中所关注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都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注点有某些契合,或者说中国新时期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路径与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某些思路上有相当的一致性.其影响的领域主要包括:艺术与美学中的人道主义问题,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之争,艺术的人文精神的失落与拯救,后现代语境及其现代性问题,从美学的革命、从审美乌托邦向更广阔的文化领域的转向,大众文化问题,生态文艺学和生态美学问题,后马克思主义话语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