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两宋对沅水流域沿边溪峒治理,经由抚绥羁縻至平乱开拓转变,南渡之后又转羁縻。这一区域治理策略转变的历史进程,促进了两宋沅水流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土丁招募与辰砂朝贡则是沅水流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主要方式和途径。通过土丁招募,大批“土民”走出溪峒成为省民;以辰砂为重要物资的朝贡贸易促进溪峒“土民”与内地省民的交融。两宋时期沅水流域沿边溪峒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既体现了中央王朝对沅水流域沿边溪峒治理的突出成效,亦为后世湘西地区与中央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互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作为湘西贫困地区理顺大小电网管理体制的成功模式,沪溪电力联营公司已走过五载有余的创业历程。五年多风风雨雨、坎坷曲折,带来沪溪电力事业的飞速发展,带来贫困的沪溪县域经济的突飞猛进。历史的选择沪溪县地处湘西自治州的南大门。流水、峒河贯穿全境,水利资源十分丰富。从七十年代初开始,这里的小水电就得到迅速发展,先后建起了峒底、小陂流、峒口、甘溪桥四座水电站,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小水电渐感力不从心。从1974年开始,沪溪县开始引进省网电源,以补充本县电力不足。1978年至92年小水电与省网并网运行,…  相似文献   

3.
<正> 五溪地区,秦时属黔中郡,以境内有雄溪、樠溪、辰溪、武溪、酉溪五水而得名。按现今行政区划,其范围除部分延伸到四川酉阳、秀山和贵州松桃、铜仁、玉屏、镇远一带外,主要包括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怀化地区各县及其邻近一些地方。先秦时期,现今一些少数民族如土家族、苗族等的先民就已经聚居、活动在这一广阔的区域。  相似文献   

4.
峒河苗风     
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政府所在地——吉首城西出发,出城不远,映入眼帘的便是峒河了。好友老石是峒河沿岸的苗族,很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初春时节,我约老石沿峒河作了一次徒步旅游。  相似文献   

5.
罗展翅 《民族论坛》2007,(11):21-21
<正>昔日硝烟中的荣光《乾州厅志》载,乾州"四面环山,武溪潆绕。前有炮竿子之雄,后有吕洞、喜鹊(山)之峻,左据清江镇溪之奇,右倚天门高岩之险。处泸(溪)麻(阳)上游,扼永绥关隘,为镇溪门户。控诸苗之咽喉,树辰(溪)常(德)之藩障"。正是这"雄、峻、奇、险"的地利,让  相似文献   

6.
<正> 容美,是湖广容美等处军民宣慰使司的简称,其先或称柘溪、容米峒、容美峒,又称容阳,通称容美土司、容美司。容美土司是湖广诸土司中历史较久、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一个土司。据史料记载,容美田氏家庭在其地的统治长达九百多年,所谓“自汉历唐,世守容阳”,元代以后,中央王朝开始在其地实行土司制度,至清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止,容美土司经历了三十多个土司  相似文献   

7.
侗族名称考     
侗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很早以前,他们的先民就劳动、生息、繁殖在今天的黔、桂、湘三省(区)接边的山区。 根据史籍记载,隋唐时期,在这一带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始设“羁縻州郡”。宋沿唐制,并以“峒”为“羁縻州郡”辖地的行政单位的称谓,时人习惯称这些地方为“溪峒”,  相似文献   

8.
本文意在分析宋明以降钦州西部溪峒社会的变迁与当地人群祖先记忆创制之间的关系。在宋代,今广西防城港市一带为广南西路钦州西部七峒之地,是一种以地方酋领为核心的社会。进入明代,里甲制度的推行以及宣德年间的弃交趾事件,使七峒中的四峒叛附安南。嘉靖间,知州林希元加强了对钦州西部的经营,他还参与当时的"议征安南",积极主战。于是,四峒一事成为林主张"讨"安南、"取"安南的重要理由。此时,四峒之民也急于归正复业。正是在这种情景下,"汉将后裔"的记忆得到创制。  相似文献   

9.
四周青山环抱,桐茶花紅白相間,清徹的峒河淙淙流过,临水傍山的建筑層層叠叠,高聳的烟囱冒着裊裊青烟,……如果从迷濛的晨霧中远远望去,宛如人們想象中的仙境。但当太阳冲开晨霧撒下一片金光的时候,景象就更显得格外清新。这就是武陵山中的一座新兴的城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吉首原名所里,是苗族聚居区。据辰州志載,明洪武30年(即公元1397年)曾在这里設置过鎮溪軍民千戶所,因而有“所里”的旧名。  相似文献   

10.
从吉首沿着峒河溯流而上,快到矮寨的时候,山的形状开始峻朗起来,在层峦之下难得的一片开阔谷地,便是坪朗了。  相似文献   

11.
罗长江 《民族论坛》2008,(12):60-61
<正>在我的感觉里,娃娃鱼总是和月光联系在一起。每当我走在澧水上游的那些溪峒深沟,我就会想起听到过的诸多跟娃娃鱼有关的故事,于是眼前就浮现出一幅幅画面:在有月亮和没有月亮的夜晚,娃娃鱼们爬到岩石上,向着清凉的月光和星光,以悦耳的啼叫倾诉生命与情感……  相似文献   

12.
当你乘坐湘川公路上的汽車,跨进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行駛在峒河畔的时候,一幅沸騰着的大跃进的圖画就映入你的眼帘:在田間,你可以看見头纏白布巾,花布帕子的土家族、苗族的老乡們,在昂揚的歌声中正紧張地犁田播种;在峒河两旁,一堆堆綠肥和一片片茁壮的麦苗夹杂着早开的桃花、李花和黄橙橙的油菜花,散放着青春的活力和大跃进的气息。 瀘溪县上堡人民公社的各族人民,几年来在党的英明的領导下,在农业战綫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去年稻谷亩产达到了八百斤以上,比解放前增加了两倍多,每人收入平均达到二百元,此解放前增加了五倍多,基本上結束了几千年以来貧困的境况。眞是: 苗家土家爱唱歌,过去唱歌苦难多, 一声歌来一声泪,歌声未起泪先落; 如今徹底把身翻,人人都唱跃进歌, 唱得公社万年青啦,唱得共产主义早来罗!  相似文献   

13.
太平寨考略     
宋平岭南后,于左右江溪峒立五寨,太平寨为其一.关于太平寨的治所,学术界多将它定于今广西崇左.笔者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及自己观点,认为太平寨的治所应该在今龙州附近.  相似文献   

14.
马铁鹰 《民族论坛》2004,(10):18-19
花瑶是瑶族的一支,以其五彩斑斓的服饰而得名,主要散居于隆回县西北部小沙江地区,现约7000人。该地区崇山峻岭,地处偏僻,山涧纵横,溪峒密布;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故花瑶山歌唱道:"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对面喊得应,走路半天多;要想得生活,全靠自己做!"就是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花瑶姑娘,以其聪明的智慧、  相似文献   

15.
<正>条清亮的峒河从吉首市流过,两岸住着一个以苗族、土家族为主体,15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近30万人口中有73%是少数民族人口。建市2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全市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峒河里流淌的是兄弟般的情义……全面落实民族优惠政策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吉首市人大、市政府就  相似文献   

16.
正那条河叫飞溪河。那条溪叫码头溪。无论怎么叫,其实都是小河而已。两条小河发源于永定区王家坪镇境内,蜿蜒向南,注入滔滔沅江,流向浩浩八百里洞庭湖。如果说飞溪河、码头溪曾经是沅江两个藏在深闺的窈窕小女,那么如今正值豆蔻年华的她们正天真而无畏地显山露水、尽情绽放,揽溪拥河的王家坪更是千般妩媚、万种风情。春夏之交,一年中最为绚丽  相似文献   

17.
石林晖 《民族论坛》2006,(10):58-59
从地图上看,湖南、贵州、四川的界线泾渭分明,就连许多外面来的人也知道花垣县的茶峒界连三省,从茶峒渡过河是四川的秀山县,翻过山是贵州的松桃县。然而,茶峒镇隘门村的村主任华如启却老是“错”把贵州人和四川人当作家乡人看待。所以,常有人要开他的玩笑:“任一村的职,管三省的事,你这不是‘太平洋警察——闲事管得宽’吗?”  相似文献   

18.
明清之时,我国西南土司众多,纂修方志者甚少。纂成而流传至今者,更为罕见。笔者在主编《来凤县志》时,曾有幸搜集到一部民间珍藏多年的《卯峒司志》。该志纂修于"改土归流"前的清康熙五十八年(1720年)。编纂者为卯峒安抚使向舜的胞叔、权司中军向子奇。全志约2万余字,内容虽然简略,但对卯峒土司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诸方面情况,都有所记载,是一份难得的研究土司制度、土家族历史、土家族地方志的重要资料。某些史料,还是鲜为人知的珍贵文献。对土家族这一优秀文化遗产进行探讨,很有必要。一、卯峒土司的沿革及纂志经过卯峒土司位于鄂西、湘西、川东诸土司环绕的土家族分布中地带。"东连永顺司,地名渔例坡、那几铁,西、南抵酉阳司分水岭、猫儿坡、洗多峡、干溪,北抵大旺司夹牛洞。"相当于今来凤县的河东、枫洞、高洞、安抚司、观音坪、荆竹、洗车、五台等8个管理区。到改土归流时,则只相当于今高洞、安抚司两管理区及荆竹、枫洞两管理区的部分村。  相似文献   

19.
聂元松 《民族论坛》2012,(23):54-56
<正>假日里,乘兴去看"肥"爱"花"醉"四桥,走进吉首市峒河公园的林荫里,只听得一阵嘶哑的二胡过后,一阵歌声传来,因有些黄腔跑调,引得好奇的我过去凑兴。只见桂花树下几个人在拉琴唱歌,拉二胡的男子六七十岁,瘦瘦的身材,一脸嘻笑,露出烟熏黄牙来,显出滑稽的可爱。唱歌的女子四十  相似文献   

20.
<正> (一) 何谓“生苗”?有关史志解释颇多。明郭子章《黔记》云:“苗人,古三苗之裔。……其人有名无姓,有族属无君长。近省界为熟前,输租服役,稍同良家,则官司籍其户口、息耗,登于天府;不与是籍者谓生苗。生苗多而熟苗寡”。清陆次云《峒溪纤志云:“近为熟苗,远为生苗。熟苗劳同牛马,不胜摇役之苦”。清方亨咸《苗俗纪闻》云:“自沅州以西即多苗民,至滇、黔更繁,种类甚颗”,“但有生熟之异。生者匿深箦不敢出,无从见;熟者服力役纳田租,与汉人等,往往见之。”龚柴《苗民考》云:“已归化王者,谓之熟苗,与内地汉人大同小异;生苗则僻处山峒,据险为寨,言语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