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潜规则与显规则的现实关系表现为:在价值关系上对立排斥、互不相容,呈现相悖特征;在生态关系上明暗相应、共生共存,呈现相生特征;在地位关系上并行运转、纵横交错,呈现相交特征;在动态关系上对峙胶着、此消彼长,呈现相持特征。潜规则的盛行造成显规则在其内在的约束力度、强度、幅度和刚度四个层面上出现弱化趋势,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社会转型期间出现的行政体制缺陷、社会道德失范以及特定的政治历史嬗变和人性弱点等因素使然,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围绕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创新完善现行规则、强化规则意识教育和加大违规惩处力度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
潜规则在我国源远流长,它是权力腐败的载体。中国古代高度行政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等级森严的官僚层级制度是潜规则发生的根源,而中国特有的儒家文化思想和民族性格的劣根性客观上对“潜规则”的肆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由于以下放权力为导向的行政体制改革不完善,使得潜规则的蔓延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只有加强权力监督,培育并壮大行政监督主体的力量,同时在民众中加强法律意识,才能最大限度地杜绝潜规则。  相似文献   

3.
司法潜规则研究——以会议纪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依法治国已成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 ,而建设现代化法治国家的前提是统一的法制。但在现实生活中 ,除了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以外 ,却普遍存在一种现行法源无法涵盖 ,然而又发挥着法的实际效用的另类规则———司法潜规则。为此 ,我们有必要对潜规则的特征、形成环境、性质进行分析 ,并作出价值上的评判 ,以期对这种司法怪现状进行合理的改造  相似文献   

4.
针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潜规则,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盛行泛滥所造成的社会经济系统失衡紊乱、行政系统腐败蔓延和文化系统萎靡不振以及正式规范在与潜规则并行运转过程中遭到潜规则严重侵蚀的现实情况,指出潜规则的核心所在是通过对社会规范的背离、肢解和破坏去获得不当利益。潜规则不仅动摇社会行为价值规范基础、突破社会行为基本道德底线、致使社会行为游离并突破法律边缘,而且扰乱社会系统的预期制度安排、打乱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社会功能局部失调失效,致使社会控制力削弱降低。  相似文献   

5.
“潜规则”是与正式规则行对应的另类规则,它侵袭着正式规则,是一种隐性的却无时不在发挥作用的行政文化,是滋生哺育腐败的文化基础。“潜规则”行政丈化表现为正式组织下的派别集团化、公共权力和价值的异化、行政行为的非程序化等:传统行政文化中的人伦情结、行政资源的稀缺、“经济人”理性、监督制约惩罚机制的缺位、积极行政文化的沉沦是其产生的原因:因此需要从制度、规范化行政裁量权、主体行政文化的现代化和先进的行政道德理念的培育等方面加以遏制。  相似文献   

6.
深植于中国传统人情社会中的潜规则往往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取代显规则而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就诸多人情社会的潜规则对中国的法治建设来看,具有不小的消极影响.那么,在人情与法律的现实博弈中,通过利益机制的调节,增强法律的激励作用,探索潜规则中的积极因素的发挥和显规则的"潜规则化",以及采取必要的措施,促使人们法治意识和法治信仰的自觉,乃是在中国这个人情大国进行法治建设最具现实意义的根本要务.  相似文献   

7.
我国行政哲学研究概况与相关问题再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行政哲学研究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成果迭出。但人们对行政哲学的学科归属、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存在不同的看法。行政哲学属于部门哲学,是对行政生活的哲学反思,它主要研究生活与行政,人性假设与行政,公共利益与行政,知识与行政,理性与行政,效率与行政,公正与行政,真善美与行政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在行政管理或公共行政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常涉及"行政人"人性设定的"经济人"或"公共人"两类路径走向."行政人"人性设定是认识、解决其他行政管理或公共管理问题的基础或逻辑起点.对此如何做出选择应关注五个方面:一是"经济人"与"经济人化"有无区别;二是"经济人"的"普遍性"与"有限性";三是"公共人"的"行政人"设计如何定性;四是"经济人"与"公共人"孰优孰劣;五是"行政人"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深植于中国传统人情社会中的潜规则往往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取代显规则而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就诸多人情社会的潜规则对中国的法治建设来看,具有不小的消极影响。那么,在人情与法律的现实博弈中,通过利益机制的调节,增强法律的激励作用,探索潜规则中的积极因素的发挥和显规则的“潜规则化”,以及采取必要的措施,促使人们法治意识和法治信仰的自觉,乃是在中国这个人情大国进行法冶建设最具现实意义的根本要务。  相似文献   

10.
"战争启蒙"和"人性自觉"作为20世纪40年代少数民族题材戏剧的两大重要主题,具体体现为四个主要方面:民族偏见服从于抗战大局、"世仇(私仇)"服从于"国仇"、个人情感服从于民族大义、人性探寻与自由求索。而在具体的剧作中,这四个方面往往又是交叉呈现的。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在40年代战争与政治的境遇中,剧作家不但具有中国现代知识者独特的感时忧国情怀,而且坚持着对话剧人学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从绿蓝问题看波普尔对归纳问题的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问题是近代以来最基本的哲学问题之一。波普尔首先把归纳问题转化为假说的选择与接受问题,然后在其证伪主义范式下对其作了正面解答。波普尔的解决方案在经验层面上诉诸可证伪度标准,或者说潜在证伪者类标准,但该标准没能解决绿蓝问题。在方法论层面上,波普尔用被他拒斥的“狭隘合理性”规则来攻击归纳,从而陷入了不协调的窘境。  相似文献   

12.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内涵博大。其中的武术套路文化底蕴丰富,具有很强的技击性和艺术美感,劲力协调,姿势优美,关节灵活,反应敏捷,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观赏性是武术套路中劲力的显著特征。本文通过对武术套路运动中力度表现方式及对运动训练影响的比较分析,提出解决武术套路运动中力度表现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市场结构的金融风险规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市场的结构性问题给金融市场发展带来潜在风险.它不但制约其资源调配功能的发挥,还直接影响未来的经济发展,因而风险规避意义重大.本文从我国目前金融市场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入手,研究、分析金融市场潜在风险,提出风险规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国体和政体的视角 ,分析和比较人治、法治和德法兼治运行机制依不同政治制度所产生的利弊 ,并进一步阐述了法治与德治机制互补性和内在的一致性在治国中的显著作用 ,从而使我们坚信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道路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5.
对于社会资本功能的研究一般都局限于其积极方面,而忽视其消极方面。本文从社会排斥角度分析社会资本的消极功能,即“社会资本的社会排斥”。而社会的不和谐与社会资本的这种消极功能密切相关。因此,分析社会资本的社会排斥功能,从而尽量减少它的消极影响,对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翻译目的论强调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交际功能,为公示语的汉英翻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本文运用目的论的三个主要法则,即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分析了内蒙古通辽市公示语汉英翻译中存在的错误,并探讨了公示语翻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有着共同的发展规律 ,世界各国都经过了从“德治—德法共治—人治—法治”的发展轨迹。但随着纯粹法治的推行 ,却带来了“社会乏力症”的弊端 ,并已成为世界性的热点问题 ,而我国却很少有人关注这一问题。本文分析了当代法治国家“社会乏力症”在我国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 ,论证了新层次的“德法共治”是解决当代各国“社会乏力症”的有效办法 ,并提出了落实“德法共治”主张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阐述“规则变革论”是公共选择学派纠正和防范政府失灵的核心观点的基础上,列举了“规则变革论”的特点,继而分析了“规则变革论”对我国公共财政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首先要宪法至上,突出宪法对法治的作用;宪法内客上的缺陷和外部不良环境是影响宪法至上的障碍;实现宪法至上的途径是完善宪法内容、树立宪法至上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