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较之上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的身体写作,萧红无疑是位先行者和佼佼者.她以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下的女性文学,将下层女性的生存状态诠释得淋漓尽致.在女性精微化、细腻化的生命体验中,散文集<商市街>颠覆了女性散文传统意义上雅致、温馨的个性,让饥饿、病痛与贫穷俯拾即是.而充盈其间的阳光心态、觉醒意识和"哲人目光"使得作品的情感格调得以升华.取材的以小见大、细节的精当和语言的清丽则组合成萧红散文独特的书写个性.  相似文献   

2.
3.
崛起于30年代的萧红就像一颗灿烂耀眼的新星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大放异彩。在她的文学创作中,是从女性的生育苦难和爱情、婚姻悲剧三方面来展现北方农村底层妇女的生存悲剧,从而阐释出女性在男权话语系统下的卑下地位。而这种别具风格的叙说方式与萧红自身的生命体验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散文成为一种无所不在的文体形式,女性作家也被裹挟其中,开始不约而同地集中于以散文这种文学形式,自觉地书写自己的意识和体验。以“大女人散文”、“纯女人散文”、“小女人散文”归类分析发现,这一时期女性散文的的视角不断从外在而内在地转移,女性散文的情感关注不断从群体共同而个性私密地收缩,即女性散文视角与情感观照的不断内化。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散文成为一种无所不在的文体形式,女性作家也被裹挟其中,开始不约而同地集中于以散文这种文学形式,自觉地书写自己的意识和体验。以大女人散文、纯女人散文、小女人散文归类分析发现,这一时期女性散文的的视角不断从外在而内在地转移,女性散文的情感关注不断从群体共同而个性私密地收缩,即女性散文视角与情感观照的不断内化。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女性散文是20世纪90年代一道绚丽的风景,其当前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生命体验的抒写,情感个性的张扬,女性话语的构建.本文试着对女性散文的当前特征进行一番梳理,找出女性散文还存在的一些缺点,展望女性散文今后的发展前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目前女性散文发展困境,并在某种程度上试图作出指引.  相似文献   

7.
从三个方面对萧红的《后花园》进行解读:对生命价值的形而上思考、童年视角中的故土,以及悲剧生命的溯源,并于其中窥视出女性笔下的乡土世界面貌。  相似文献   

8.
苏青的文学创作是20世纪中国新文学发展历程中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她以女性的视角和真实深切的生命体验再现了女性自身价值的失落与寻求,对女性生存状态进行了深刻反思。文章以苏青的代表作《结婚十年》为例,对其"女子写作"的写作方式进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曹禺剧作中塑造了两类极端的女性形象:包括繁漪、陈白露、花金子在内的抗争者与愫方、瑞珏、王昭君所代表的牺牲者,反映出作者不同人生阶段的生命体验及艺术取向。  相似文献   

10.
《西厢记》历来就被看成是中国古典戏剧中反映女性意识觉醒、大胆追求爱情的典型爱情剧,但在父权宗法制度控制下的古代中国,替女性张目的《西厢记》仍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男权视角的烙印。本文从《西厢记》的人物形象、内容结构等方面分析其主题思想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奥斯丁和张爱玲两位不同民族、时代的女性作家分别在《傲慢与偏见》和《倾城之恋》两部作品中从特有的女性视角出发,表现了丰富的女性意识和女性特征。两部作品有着共同的创作主题:爱情与婚姻,并都体现了作者对同时代女性生存地位的冷静思考与深切关怀。尽管伊丽莎白和白流苏两位女主人公女性意识的觉醒都有其不彻底性,但她们与男权中心的世俗观念的抗争体现了女性争取话语权的重要步伐。  相似文献   

12.
基于西部与东部、乡村与城市文化时空的差异,雪漠“大漠小说”中的边地与边地之外的空间对垒形成了时间上的传统与现代的冲突;间离与建构的是虚实相生的文学意境。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交叠叙事中,其小说文本中的疾病隐喻、等待主题、父权制度等文化主题的书写,表征的是女性的生存悲剧意识与边地世界的文化忧郁意识。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约翰.斯坦贝克小说《珍珠》女主人公胡安娜性格发展的三个阶段:文本开始时,胡安娜处于无话语权的被叙述地位,之后逐渐在寻找自己女性力量的道路上踽踽前行,最后达到男女平等的平衡状态。作者用其卓越的写作技巧把对女性深切的人文关怀隐藏在文本中,情节看似平淡合理,实际上彰显出人物形象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出现并受到文艺批评家的广泛关注。在以往的众多女性题材的作品中,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作品《紫颜色》无疑成为最能体现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的经典作品。作者以其独特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视域深刻剖析了黑人女性在后殖民时代所遭受的种族与性别的双重压迫,并从女性角度出发,呐喊出了黑人女性解放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5.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代表作,代表着萧红对人生、命运以及这个世界全部的情感与理解,这是萧红在有生之年与这个世界所作的一次最彻底的对话。因为这部作品承载了作家的寂寞与热情,饱含着作家的忧伤和希望,在被弃与被爱的双重环境中表达着萧红对美好和爱的憧憬与渴望。这部作品所呈现的主题意蕴和内容模式又充满着人类的共同情结,诉说着人类不变的美丽梦想和对"此在"的苦痛的抗争。  相似文献   

16.
蔡琰的《悲愤诗》以女性的心理、女性的视角感受、观察、叙述亲历事件。首次真切地表现了被卷入战争漩涡的妇女的非人处境,首次从母亲的角度写了特定的情境中的母爱,首次展示了再婚女子的复杂心理,它对古代诗歌题材的开拓是多方面的。它浑厚的女性文化底蕴更值得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17.
救亡图存近代语境下,晚清知识女性开始涉足诸如游记、政论等原为男性把持的文学类别。《妇女时报》倡导女性"游历",并为女性游记提供言说平台,这在中国女报史上实为首次。细读这些女性游记文本,可见其蕴含的生活史和思想史双重价值:就旅行方式而言,知识女性已由传统社会随夫随父宦游转变为以求学、求职、休闲度假等为目的的"独自"旅行;更为重要的,旅行书写是在媒介叙事的公共属性之外,开创了一个具有私人色彩的言说空间,而知识女性在旅行叙事中所刻意彰显的民族国家意识、现代知识、文明、卫生的自我身份,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近代政治文化对女性日常生活及私人叙事的深度嵌入。  相似文献   

18.
自有声影片发韧以来,台词日渐成为电影诸元素中的重要一元。精心设计的台词往往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成为影片诸艺术元素中值得单独关注的审美对象。文章借助文化研究的视点,通过对中国都市电影先锋导演宁瀛作品《无穷动》台词的细读,揭示其表面辐射出的丰富审美意味和内里蕴藏着的浓重女性书写色彩。  相似文献   

19.
赛珍珠和汤婷婷都是活跃于20世纪美国的文学舞台上,同是具有中、西双重文化背景的著名女作家,这两位才女擅长于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复杂文化冲突下塑造一个个鲜明的女性形象。本文从跨文化的视角对其代表作《群芳亭》和《女勇士》所涉及的女性意识描写的共性与个性进行分析,以期更深入地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与融合下女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我的安东妮亚》是薇拉·凯瑟的佳作之一。本文拟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通过文本细读,分析《我的安东妮亚》男性视角与女性视角的巧妙转换,实现女性由"被看"到"看"的自我意识的转变,展示作品独特的女性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