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小伟 《家庭科技》2010,(3):11-11
那天他心情很好,他的策划方案通过了,客户还要和他签署下一套产品的策划协议。为此,老总特意批了3天假,让他彻底放松一下。下班后,同事嚷着让他请客,他欣然答应。待吃完饭、K完歌回来,夜已深了。他飘飘然回到家,看到了女人放在鞋柜上的离婚协议书。  相似文献   

2.
他和她结婚后,每次聚会,他总是先向我们声明:晚上9点之前,必须回家陪她。因此,我们这几个年轻气盛的未婚男士,总爱对他挖苦一番。可不管我们如何讥笑挖苦,他总是坐在一边,满脸笑意地看着我们。在我们看来,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妻管严”。并猜想他的妻子一定是个“母夜叉”。  相似文献   

3.
迟强 《快乐青春》2014,(3):21-22
他是我分管的病人中比较坚强的一位。他不像有些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待疾病。他很平静,很配合治疗,而且相当用功地学习,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他叫阿明,19岁,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他患的是血癌。  相似文献   

4.
这个优等生从小就全才 钱学森的成功,来源于他的不竭努力。他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读书的6年里,每门功课都在班上名列前茅。有趣的是,因为他的全才,毕业前选择专业时,老师和家长都给了他不同的建议。最后,他报考了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  相似文献   

5.
卢卫平 《西部观察》2002,(11):48-48
有一个人当上了官。他高兴得好几天没睡着觉。几天以后,他的心情才平静了下来,才睡着了。可是,他却做了一个梦,一个他认为是个不吉利的梦。因为他在梦中梦到了一个棺材。他认为棺材和死人是连在一起的。他想莫非是这几天要有灾难?想到这,他那由当官带来的喜悦没有了。  相似文献   

6.
南乐山 《中国学术》2003,4(4):19-31
郝大维是仅有的几位通晓怀特海哲学的专家之一,他还活着。对于那些熟知他的人来说,他将永远活着。他对怀特海哲学的博闻深识令人惊异。我认为他之所以关注怀特海,是因为在他看来,怀特海基本上是一个文化哲学家。不仅如此,郝大维还将文化哲学视为所有哲学的首要类比点。  相似文献   

7.
那段日子,朋友心中始终涌动着一团怒火。他总觉得单位的一个领导成心为难他,与他过不去。工作上,处处找他的麻烦:考勤上,似乎有意只盯着他;就连奖金,有几次也无端被扣,更让朋友不能接受的是,有几次开大会,这个领导竞当着单位近百号人的面指名道姓地批评他。  相似文献   

8.
徽商大宅院又名西园。 提到西园必提到他的大名。 他大名鼎鼎。 他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歙县以外,知道他的人也很多很多。他的名字嵌在徽园观景楼上的一副金字盈联里.道是:“清风徐徐普天同庆有紫气东来”。这事做得有点胆大。胆大才是英雄本色。别人不敢说的话他敢说。别人不敢做的事他敢做。有人说,他做事不讲章法,几乎随心所欲。其实他讲的是大章法,不是小章法,是模糊数学,不是应用数学。能解决许多模糊不解的难题。他有许多豪言壮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干!大干!快干!”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  相似文献   

9.
云海 《家庭科技》2006,(5):36-36
老公在职场上打拼不容易,太太们要体贴他,就要从关心他的胃开始。抓住他的胃,也就抓住了他的心。  相似文献   

10.
1936年10月,鲁迅去世之后,“新月派”出色的文学评论家叶公超如此评价:“他的文字似乎有一种特殊的刚性是属于他自己的,华丽、柔媚是他没有的东西。”“在杂感文里,他的讽刺可以不受形式的拘束,所以尽可以自由地变化,夹杂着别的成分,同时也可以充分地利用他那锋锐的文字。他的情感的真挚,性情的倔强.智识的广博都在他的杂感中表现的最明显。”  相似文献   

11.
那天是他六周岁的生日,他特地起了个大早,爸爸答应带他去自助早餐厅。家里的条件不好,他从没去过自助早餐厅,所以特别高兴。  相似文献   

12.
小时候他家里很穷,每天就吃捡来的萝卜和白菜。母亲熬半锅菜,兄妹几个捧着小碗“呼噜呼噜”地吃着,等他们吃完了,母亲才在他们剩下的菜汤里,泡上几块玉米饼子就着吃。每当看到母亲吃剩菜汤时,他心里就很难过。一次吃饭时,他提前偷偷给母亲盛出一碗菜,母亲却把菜倒人他的碗里,对他说:“你正长身体,多吃点。”这时,他觉得眼里有温热的东西往外涌,他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让母亲吃上最好的饭菜。通过努力,他考上了大学,上班后又升了职,成为一家大型企业的老总。  相似文献   

13.
肖军 《家庭科技》2010,(1):38-38
一位求助者:我一周岁的时候父母离异,高中时候母亲去世,父亲脾气也不好,我感觉从未获得过家庭的温暖。婚后我把丈夫的家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他什么时候家里用钱我都主动给他。我觉得我对他很好,也希望他知道珍惜。可是,我们认识这么久了,他只去过我家一次,到我家的当天就要求回去,我安抚了半天他才留下。  相似文献   

14.
他是个平凡的男人,在一个小城市做“棒棒”。 他有个美满的家庭: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应该说,他是幸福的,他也一直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孩子们。  相似文献   

15.
从总体上看,20世纪以来西方作家建构的中国形象中我-他关系呈现出较为鲜明的规律性运动:从自我中心化到尊重他者差异性,从他者中心化到自我与他者的相互补充,从他者的他者化到自我与他者的存异求同。与毛姆等西方作家不一样,于连、詹姆斯·赖斯顿等反对以自我意识去压抑、同化他者,主张以“宽容的理解”的态度尊重他者文化的差异性;与狄更生等他者中心化者将他者视为高于自我的存在不同,罗素、文慕贝、彼得·海斯勒等西方作家主张将自我与他者看成互为补充的关系;与萨克斯·罗默、弗兰克·诺里斯等将他者的差异无穷地放大和强化的西方作家不一样,于连、瑞恰慈、赛珍珠等西方作家主张抱持求同存异的态度,理性地处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拐点     
程刚 《快乐青春》2014,(2):52-52
一位秀才一心科考,期望将来光宗耀祖,报效国家。为此,他每天起早贪黑,争分夺秒地潜心苦读。可想不到,他的努力却没有收获,屡次落榜,这让他心灰意冷。  相似文献   

17.
发财梦     
《快乐青春》2009,(7):142-143
古城巴格达有个富商,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他很快就沦落为一贫如洗的穷人。回想起过去肆意挥霍享乐,现在却穷困潦倒,他后悔极了。 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到有人对他说:“你的衣食在埃及,到那儿去寻找吧!”他对梦中的话坚信不疑,便踏上去埃及的路,一路上风餐露宿,备尝艰辛,终于到达了埃及。  相似文献   

18.
刘军 《社会科学论坛》2010,(15):154-161
1957年夏,施蛰存被打为右派分子,遭遇到各大小报刊断断续续的批判,他的文章几乎处于被“封杀”状态。他的一些老朋友为了自保,在晦暗年代,上演了互相检举揭发的闹剧,如沈从文、张静庐等人。当各种批判袭来,施蛰存以一颗宽容的心看待批判过他的人。正是他的豁达、淡然、超脱的精神风骨保全了他的自然生命,延续了他的艺术生命。  相似文献   

19.
从超市结账出来,儿子天天已经放学。我接他上了车,从后排座位上取一瓶刚买的酸奶递给他。他不接,表情忧郁地说:“妈妈,光头的爸爸和妈妈离婚了。”光头是他同桌。我将酸奶放在扶手箱上,点火,轻轻“哦”了一声,算是回应。他问我:“妈妈,他是不是很可怜啊?”我启动车子,顺口道:“嗯,光头很可怜。”  相似文献   

20.
关于赫尔曼·麦尔维尔──美国文学史一章[美]爱德华·斯通他写的全都是一些精彩纷呈的海上故事,尤其是他早期的作品,受到不少读者的青睐。事实上,赫尔曼·麦尔维尔曾经对霍桑讲过,后人提起自己,一定会说“那个与吃人生番打交道的人”;他还说,在他死后,他的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