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总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监测及护理.方法 对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用尿激酶100万~150万U进行溶栓治疗及对对症处理.结果 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51例,未通23例,死亡2例.结论 早期溶栓治疗,并采取心理护理等一系列及时有效的护理,可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总结急性心肌梗死经股动脉行介入治疗后应用股动脉闭合器止血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3年7月298例施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股动脉闭合器进行止血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包括完善术前准备,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做好病情监测、饮食护理、穿刺部位的护理,以及预防并发症等。结果 298例患者手术全部顺利进行,其中290例行股动脉闭合器闭合,8例因穿刺位置不适合缝合于术后4~6小时人工拔管,总住院7~10天。结论完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应用股动脉闭合器止血的术前、术后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术肢制动时间,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身心症状和心理护理工作量.方法 连续选择近期在我院急诊科救治的老年AMI患者58例,入选对象接受了心理护理需求调查,统计数据与同期来诊的43例成年AMI患者比较.结果 老年ACS患者的心理护理总时间、心理护理总频次、每天心理护理时间和每天心理护理频次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老年AMI患者需求频次较多、时间较长,制定专项护理计划时应予考虑.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措施,同时提供优质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间收治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常规组49例与观察组4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疾病保守治疗,为常规组患者提供一般护理服务,为观察组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总结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常规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满意度为69.39%,观察组为91.84%,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患者经护理后机体健康状态、日常活动能力、心理状态、运动与生活行为等指标评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提供保守治疗,同时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大部分患者均表示对临床护理服务感到满意、生活质量评价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无复流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行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0例,且术中发生无复流,给予临床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PCI术中无复流现象患者中1例死于反复恶性心律失常,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病死率为5.00%(2/40)。其余38例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均康复出院。结论对行PCI术中无复流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不仅能改善心理状态,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加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后的抢救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入院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加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抢救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心电图使用时间与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复发与PCI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加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后的抢救效果良好,借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临床各类护理工作耗时指标。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救治的老年首次急性心梗合并左心衰患者47例。对照组选择同期我院救治的老年急性心梗不合并左心衰患者59例,自行设计了"急性心梗临床各类护理工作耗时指标调查表",对照比较两组对象住院期间接受各类护理工作量耗时指标。结果合并左心衰组的CCU停留天数、心电和血压监测时间、输液耗时、住院天数、基础护理耗时、健康教育耗时、心理干预耗时、个体化护理耗时和康复护理耗时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首次急性心梗合并心衰患者住院期间各类护理工作量大,花费时间多,制定相关计划时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伴缓慢型心律失常予冠脉介入治疗前行临时起搏器安置术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对本例急性心肌梗死伴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对该患者予冠脉介入治疗前行临时起搏安置术,进行严密的生命体征及心电监测,严格交接班及加强巡视,加强临时起搏器的管理,及时识别危险因素,做出正确的护理评估及高质量的护理措施。结果本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到及时的抢救治疗及护理,经临床精心护理有效预防临时起搏器置入术后的相关并发症过程中,该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在临时起搏器置入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心梗急性期过程中,术后护士严密观察病情、正确的评估和高质量的护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8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分为循证组和常规组,各34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心律失常再发率、健康知识掌握达标率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心律失常再发情况明显较常规组减少,健康知识掌握达标率、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心律失常再发,提高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90例,收治时间在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以此作为本次实验的主要观察对象,并分为2组,研究组在院前急诊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老年患者的入院时间、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和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入院时间明显更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均要明显较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入院时间,提高转运和急救的成功率,改善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护理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一、心肌梗死 据资料显示,冬季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占全年的50%左右。平时的预防对减少心肌梗死发病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冠状动脉血供骤然中断或减少,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性坏死。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护理是以运动为核心的心脏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在心血管疾病护理中不断得到推广,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我国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护理开展较晚,但也积累了一定经验,相关临床研究取得一定成果。本研究对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护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老年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本院接诊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对90例入选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和对照两组各45例。研究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期间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比较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的SAS评分为45.06±5.91分,SDS评分为46.15±5.42分,均明显比对照组的67.15±8.26分、67.82±7.13分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78%,明显比对照组的84.44%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心肌梗死用人性化护理临床效果好,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明显,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接受护理干预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详细记录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对症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8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救护,观察组予以预见性护理程序。比较两组的入院至救治时间、抢救成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有效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t=6.209,P=0.000);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χ~2=5.190,P=0.022)。结论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的效果显著,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有效缩短了患者入院至救治时间,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外科的患者的心理状况,通过相应的心理护理,解决心理问题,推动心理护理的发展。方法:选取我院56例接收外科护理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8例患者。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性的外科护理治疗,对观察组在常规性的外科护理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结果:通过不同的治疗,两组患者均产生不同的相应症状,但是观察组的总体满意程度要高于对照组的满意程度,两者比较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解决抑郁、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在临床上的表现极佳,因此在外科护理时采用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整体护理为框架,优质护理为主体的护理模式,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所起的作用。方法以1例心肌梗死患者为例,对其实施整体护理和优质护理。结果患者情况明显好转,5天脱离危重病房。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应充分重视以整体护理为框架,优质护理为主体的护理模式的实施,达到使患者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常表现为剧烈胸痛,持续不缓解,伴有大汗、恶心、呕吐,但在临床实践中,有一部分患者虽然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但其症状不严重,往往不及时就诊,而是几天后去看门诊,门诊心电图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本文对这类患者临床特征和冠脉造影结果加以总结和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视,并及时作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1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联合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护理经验。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科收治的11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联合应用ECMO和IABP治疗。全部患者均应疾病初期迅速、有效开始ECMO和IABP辅助支持。在ECMO和IABP运行期间护理人员密切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凝血功能、心肌标志物等各项指标,并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和体外循环管路管理,及时观察和处理低血压、感染及下肢循环障碍等各类并发症。结果本组11例患者中,8例经过ECMO和IABP辅助治疗后成功撤机,病情好转出院,1例自动出院,2例转入心脏大血管外科治疗。结论 ECMO和IABP作为有效的辅助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病情转复至关重要,临床上需不断总结相关护理经验,提高护理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典型心肌梗死在心电图中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门诊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7例,对其临床资料及心电图表现进行探讨。结果 5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非典型心电图形态20例,占35.08%。结论熟悉并掌握非典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形态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防止出现误诊、漏诊现象,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