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5月,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陕西省西安市隆重举行,这是2023年我国主办的首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这场重磅峰会缘何“落子”西安?“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千百年来,中国同中亚各族人民一道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兴起和繁荣,为世界文明交流交融、丰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峰会上发表的主旨讲话,充分体现了西安在欧亚大陆经济文化交流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要通过深入学习历史,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戏剧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教育形式之一,承担着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任务。本文希望在“双减”背景下,探讨戏剧教育对于中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效果,通过实践进行总结与反思。  相似文献   

3.
土地面积仅占凉山州的2.8%,人口仅占4.2%的宁南县,1988年生产蚕茧799吨,生丝79吨,分别占全州产量的56.3%和63.7%!宁南,已成为凉山州乃至四川省新兴的蚕茧生丝生产基地县。宁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栽桑养蚕的自然条件。县内气候温暖,阳光充足,雨量适宜,有较多的宜桑非耕地。1984年,中国丝绸公司一位年逾古稀的高级工程师来此考察,简直被枝嫩叶肥的行行桑树、片片桑林迷住了。他赞叹说:“这里的桑树之好,远远超过了书本的记载!”自然条件提供了栽桑养蚕的可能性,然而,只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宁南蚕桑才得以大发展!栽桑养蚕和缫丝被列入全县重点规划,一系列鼓励政策随之出台。在全县广阔的河谷和二半山乡村,农民群众喊出了“要得富,栽桑树”的响亮口号。八十年代,宁南蚕桑就进入大发展的黄金时  相似文献   

4.
<正>2022年是中国和希腊两国建交50周年,也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立130周年。2021年12月2日,第76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休战决议。202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古典文明研究中心、北京体育大学与《文明》杂志社共同举办的“文明、和平与友谊——中华文明与古希腊文明的精神对话”学术会议在北京体育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5.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献梳理、逻辑归纳,厘清了黄河文化的演进脉络,黄河文化在发轫、嬗变与转型的过程中,经历了孕育期、形成期、发展鼎盛期、衰弱期和转型期五个阶段,通过分析黄河文化各个时期的演进机理,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生态文明思想、打造共同体的大文化格局、厚植红色基因五个黄河文化发展路向,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发展阶段后,目前正处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时期。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党中央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了党代会报告,体现出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当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藏考古涉及的若干重大问题不仅事关西藏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也涉及对于西藏历史早期发展阶段的认识,尤其是西藏地方与中原关系的认定。西藏考古不是一个局部问题,与其周边国家、地区各区域文明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是"一带一路"文化格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重要的研究成果对于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文章重点对西藏史前考古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对于西藏考古与西藏文明起源相互关系中的一些重要节点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凌海青 《民族学刊》2022,13(12):41-48, 150
党的二十大高度重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问题。强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并作为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重要发展目标。新时代高质量推进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工作,亟待梳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华文明根基及其时代意蕴。文章从引领时代意蕴、涵养哲学内涵、赋能国际传播等三方面系统性、立体性展示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功能效用与文化意涵,阐述了中华文明之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价值基础、哲学内涵、时代意蕴,推出新时代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传播路径的优化方案,以深化多元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中国的农耕史实际上也就是中华文明史。 中华民族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足水稻。自从中国人在一万多年前学会了种植水稻以后,中华文明就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中国人的水稻不但养活了全人类50%以上的人口,而且还将先进的中华文明传播到西方,西方的古代文明以及西方人引以自豪的近代文明和产业革命,无一不是中华文明的种子在西方土壤上绽开的花朵。“中华文明来自西方”的论调、被一些历史学家颠倒了的中华文明史,必须把它更正过来。为此,林河先生又提出了“中华文明一万年”和“上下七千年,古今两神农”的观点。由于他的基本观点不同于历史教科书上的观点,为此,我再次采访了林河先生。  相似文献   

10.
日本作家池田大作曾经这样问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您喜欢在历史上什么时候的哪个地方出生?” 汤因比回答说:“我希望能出生在公元纪年刚开始的一个地方,在那个地方,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伊朗文明和古老的中华文明融合在一起。” 听起来就像是一个梦。 但是,新华社记者李希光在参加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丝绸之路考察队,成为“走遍丝路第一人”后,终于在1993年找到了这样的梦园——尼雅。 尼雅,位于中国西部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在古代,它是中国汉王朝与罗马帝国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中继站。如今,黄沙掩埋了这座都市,却掩埋不了它曾有过的贸易繁荣和灿烂文化。李希光用他的笔,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久远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正>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是我们文化自信自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宝贵财富。一段时间以来,河南安阳、山东曲阜、河北承德三地市,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典型地标,结合自身文旅资源优势,积极落实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鼓励引导全国各族游客参观文物古迹,领略文明风采,感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刻内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为有形有感有效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工作,作出了有益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一切文明民族都是从土地公有制开始的。在已经经历了一定的原始阶段的一切民族那里,这种公有制在农业的发展进程中变成生产的桎梏。它被废除,被否定,经过了或短或长的中间阶段之后转变为私有制。”恩格斯在这里明确指出了由原始阶段也即氏族、家族或农村公社阶段的公共土地所有制向私有制转变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中间阶段”。在这个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京杭大运河,连接起了中国2500多年的发展变迁历史,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标志。它联通着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形成一个庞大的综合水系网,不仅重塑了神州大地的江河格局,也成为促进古代中国繁荣发展的大动脉,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纽带,堪称“中华血脉”。  相似文献   

14.
钟浩  张伟 《中国民族》2023,(11):72-76
<正>“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北有曲阜,南有衢州,一脉孔圣后人,缘何南北相望?不久前,由中共衢州市委宣传部、浙江演艺集团(浙江歌舞剧院有限公司)出品,我国首部“南孔”文化题材的音乐剧《南孔》成功首演,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按照一源论的观点,认为中华民族文化和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北方民族的族源及其文化都是从中原地区传播而来,实际上,北方以及东北地区也是中华人类和文明发源地之一;以往的北方民族史研究,常常割断北方民族发展的继承性和连续性,把各个断代时期的某一民族,都说成是从原始野蛮时期开始,一步一步走过来,造成每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的不断从头开始,实际上,北方民族发展已经形成自己的序列,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和连续性,每个朝代都有新的发展和变化,并不是每一个朝代都从头开始;北方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多次实现北方的统一,对中国的大统一以及中国北方疆域的奠定、巩固和开发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北方民族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不能低估。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搞十几年了,但仍然有些同志对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存在模糊认识,其主要倾向是重视物质文明,轻视精神文明。最具代表性的是“先后论”、“自然论”和“代价论”,它们的共同性是割裂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否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事实表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物质文明的内在需要和重要保证。同时不能因为两个文明具有内在一致性,而否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自身特殊的规律性,不能用物质文明建设的规律取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发展市场经济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出了更高要求,精神文明贵在落实,重要建设。  相似文献   

17.
<正>儒家士人之道的追求分为两个阶段:其一,以“道”修身,完善自我人格,即所谓“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其二,以“道”治世,完善社会秩序,即所谓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我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机构,书院是东亚儒家文明的典型形态。书院学者认为儒家对“道”的追求首先是个体自我的道德完善,进而实现全社会的完善。因此,书院体现了儒学价值关怀与知识追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彝族历法是彝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衡量彝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则是主要的标志。本文提出异于前人的新解有两点:(1)中国的历数之祖颛顼,既是彝族的母族昆夷祖先,又是彝族的历数之祖。属于炎帝族系的颛顼后裔祝融,是彝族的时间之神。(2)彝族历法是彝族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日、月、年组合起来计算时间的方法。但彝族对日、月、年这三个计时单位的概念却是逐步得出的。古彝人对“年”的认识比对“日”、“月”的认识要晚得多。他们在经历了由原始的不准确的物候历到观象授时的星象历的发展阶段以后的很长历史时期内,才产生了几近“颛顼历”的以太阴纪月、太阳纪年的阴阳合历,它是由科学的推步方法得出的制定历,从而成为彝族的传统历法。  相似文献   

19.
张懿 《中国民族》2023,(1):34-39
<正>中华文明以源远流长、灿烂辉煌而著称于世,中华服饰文化更是其中光彩夺目的绚丽篇章。中国,又称“华夏”,这一名称的由来便与服饰有关。《尚书正义》注:“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正义·定公十年》记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相似文献   

20.
林河先生根据近20多年来的考古新发现,对中国的历史作了重新诠释,得出了“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之源”、“古埃及、苏美尔、印度文明都要晚于中华文明”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结论,而且言之成理,令人信服。他的文章在本刊连载后,很受读者欢迎。然而,林河的新观点与中外历史教科书上所记载的一些相关说法并不一致,这又是什么原因呢?为此,本刊记者再次访问了林河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