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美好环境,人人向往;幸福生活,人人追求。在全省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是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的重要决策。湖北省民宗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迅速行动,牵头组织省直定点帮扶鹤峰县驻村第一书记及村“两委”人员赴麻城、红安实地观摩学习,会同鹤峰县及时指导定点帮扶的石龙洞村开展试点先行。通过学习省委有关文件精神和实地观摩,对“共同缔造”的内涵要义有了更深层理解,对“共同缔造”的实践成果有了更直观感受,对借鉴运用“共同缔造”理念方法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帮扶工作有了更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2.
《民族大家庭》2024,(1):12-18
<正>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个与共”道出了各族群众“在一起”的坚强决心。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五共”原则阐明了基层治理需群众“一起干”深刻内涵。如何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何将各族群众关系从“在一起”空间距离,升级为“一起干”心灵连接?如何通过共同缔造活动开展加深各族群众之间的情感信任?  相似文献   

3.
<正>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信陵镇土店子村是第四批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省级民族团结示范村、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湖北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示范村,近年来,该村立足资源禀赋等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乡村振兴全过程,让各族群众共享产业发展成果,促进各民族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4.
《民族大家庭》2023,(2):53-54
<正>老湾回族乡珂里村坐落于湖北省荆州洪湖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村落。2016年,这里被评为湖北省美丽宜居乡村示范点,被誉为“民国版水乡古镇”。近年来,珂里村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契机,以共同缔造活动为抓手,以“五共”打造“五心”,团结发动各族群众,群策群力共创美好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湖北各族干部群众积极践行“共同缔造”理念,把“各民族美好生活与幸福家园共同缔造”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从村头巷尾、门前屋后的大事小事做起,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推动各族群众共建美好家园,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相似文献   

6.
3月10日,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和外国反动派,背叛祖国,发动叛乱,公然喊出“西藏独立”、“赶走汉人”等反动口号,这是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违反西藏广大人民意志、损害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滔天罪行,是全国各族人民包括西藏爱国人民在内所绝不能容许的。因为长期以来,西藏人民与祖国各族人民特别是与汉族人民同甘共苦,友爱互助,结成了亲密的兄弟关系;在缔造伟大祖国,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建设幸福生活的长期斗争过程中,形成了共同的命运。西藏地方长期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长期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西藏叛国集团违反人民的意志,违反历史发展的趋向,这就注定了他们的可耻的失败结局。  相似文献   

7.
馨庵 《中国藏学》2006,(2):293-294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现有56个民族, 这些民族很早就生息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步汇合成伟大的中华民族。经过曲折的历史过程,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缔造了统一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同汉族和其他民族共同创造了我们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共同缔造和发展了伟大祖国。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村寨民宿业是面向小规模、个性化旅游消费群体,利用民族村寨民居的空闲房间,加以功能性改造,结合当地生态环境、民族文化、传统农业,以提供乡村生活住宿为核心产品,以及由此衍生的其他综合性服务业共同构成的特色旅游业;指出民宿业是西南山地少数民族村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提出资源禀赋、区位交通、传统产业及人的素质构成民族村寨民宿业的发展基础,是判断村寨能否发展民宿业的依据;关于核心价值、民居改造、商业模式、供给体系及市场营销的设计和安排,是少数民族民宿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路径正确"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达斡尔族民间文学与狩猎经济谷文双达斡尔族是中国北方历史悠久、文化昌盛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极为丰富的民间文学遗产。无论是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还是诗词歌谣、民间谚语,都综合地反映出达斡尔族生产生活状况,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社会的值得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具有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黑龙江省北部北安市红星村为例,探讨多民族地区朝鲜族居住文化的特点与演变,重点解读传统民居居住文化的当代渗透与地域延续.红星村朝鲜族民居在建筑形态、平面及建构方式上与他们的传统民居存在着较大差异,在居住文化的形成与演变过程中更多体现了他民族居住文化的借鉴与地域环境的适应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刘樾 《中国民族博览》2017,(20):212-213
彝族建筑艺术实际是非物质文化和工艺艺术文化的综合体,它可以为文化的体验提供一个综合的场所,它依托于凉山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综合文化呈现的载体.彝族民居的研究最早是集中于对传统民居的研究,其后从现代建筑科学的角度对彝族建筑发展、彝族传统民居形式传承和彝族现代居住环境观点有诸多探讨;近年来对彝族建筑的发展不再局限于建筑设计本身,更注重建筑与文化的多方牵引作用,如陆铭宁的《彝家新寨建设与民族文化产业化途径探讨》就是从建筑与自然环境、建筑与人文环境的关系探讨.但是目前还鲜有从文化体验角度出发,对彝族建筑生态环境和人文旅游环境进行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黑龙江省北部北安市红星村为例,探讨多民族地区朝鲜族居住文化的特点与演变,重点解读传统民居居住文化的当代渗透与地域延续。红星村朝鲜族民居在建筑形态、平面及建构方式上与他们的传统民居存在着较大差异,在居住文化的形成与演变过程中更多体现了他民族居住文化的借鉴与地域环境的适应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大理古城白族民居文化面对旅游城镇化的冲击,打造出具有地域性文化特色的现代白族民居是其传承与保护的关键.文章从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三个角度提出营造人文环境,开发新建材,研究白族民居文化新因素,在日常生活与教育中注入白族民居文化传承观念,利用现代化技术、市场机制发展白族民居文化等策略.  相似文献   

14.
2017年 "五一" 假日期间,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车溪土家族村的"久妹歌庄"农家乐格外红火, 网上宴席预定让生意比平时翻了一番.这是宜昌市、点军区民宗局在该村发展电商产业,推动特色村寨建设提档升级,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结出的硕果.  相似文献   

15.
大理古城白族民居文化面对旅游城镇化的冲击,打造出具有地域性文化特色的现代白族民居是其传承与保护的关键。文章从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三个角度提出营造人文环境,开发新建材,研究白族民居文化新因素,在日常生活与教育中注入白族民居文化传承观念,利用现代化技术、市场机制发展白族民居文化等策略。  相似文献   

16.
侗族源于“峒民”。古时侗族地区以“峒”为行政单位,故称其地百姓为“峒民”。至于侗族自己则自称“甘”。 侗族主要住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连地带,其中大半在贵州,约有150万人。由于住地环境及语言习惯的差异,贵州侗族分为“北侗”、“南侗”两个部分。两地民居各有特色。北侗地区的民居与当地汉族的民居极为相似,一般都是一楼一底、四榀三间的木  相似文献   

17.
<正> 多年来常有同志跟我说,希望能有人编写一本从多方面介绍侗族的综合著作。我也有这样的愿望。我们的民族是应当有这样一本书。 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民族。她的历史源远流长,曾和中华各民族一起,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开拓了  相似文献   

18.
人们生活和活动场所,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民在长期生活中因气候环境、民族习惯不同基本形成了各地方特色建筑。江南民居更是由于湿润的气候、优美的山岭、灵动的水,依山沿河而见的民居相互穿插。以黑、白、灰为主色调江南民居造就了一幅幅天然水墨画。人居环境,宜游宜居,可诗可画。当代江南民居各种画法自成一派,不但绘画理念、构图方式也有区别,笔法墨法也有很大变化,水墨画中表现江南民居的技法也林林种种,但每种技法中也往往互相融合互相渗透,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只是画家在某个领域做得更加突出,更具有自己的鲜明特征。但无论怎么发展与创新也只是技法上的异同,画家对江南民居的留恋之情一直未变,因此,当代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江南民居画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江南民居画风,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9.
人们生活和活动场所,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民在长期生活中因气候环境,民族习惯不同基本形成了各地方特色建筑.江南民居更是由于湿润的气候,优美的山岭,灵动的水,依山沿河而见的民居相互穿插.以黑,白,灰为主色调江南民居造就了一幅幅天然水墨画.人居环境,宜游宜居,可诗可画.当代江南民居各种画法自成一派,不但绘画理念、构图方式也有区别,笔法墨法也有很大变化,水墨画中表现江南民居的技法也林林种种,但每种技法中也往往互相融合互相渗透,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只是画家在某个领域做的更加突出,更具有自己的鲜明特征.但无论怎么发展与创新也只是技法上的异同,画家对江南民居的留恋之情一直未变,因此,当代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江南民居画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江南民居画风,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56个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全校学生的回信中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我国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