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的意义表达依靠语境.文学作品翻译除了受语言语境影响,还受非语言语境各个因素的共同制约.作为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分支,儿童文学翻译的成人译者与儿童读者构成翻译过程的内在困境:成人译者在翻译时很难做到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恰如其分地处理原文中的文化背景、语言情景等,使译文符合儿童读者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因此非语言语境在儿童文学翻译过程中格外凸显.结合功能对等理论,通过对任溶溶先生翻译的E.B怀特小说《夏洛的网》的原文和译文的对比分析,从文化背景、情景场合及人物主观因素三大方面探讨非语言语境因素对儿童文学翻译的制约及解决成人译者与儿童读者之对立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学语言符号学原理对《枫挤夜泊》一诗的模糊性美学从语义模糊、句法模糊和意象模糊三个主要方面进行了符号学的重新阐释。针对该诗翻译研究的多译本现象,着重分析比较其中六个译本的模糊性处理方法,最后根据文学符号翻译过程的本质简要分析该诗多译本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张杰 《江苏社会科学》2007,5(6):137-140
文明的阐释历来是众说纷纭的,学界甚至很难把文明与文化相区分.其实,文明的概念是非常复杂的,很难从单一的角度来阐释.本文将分别从文明发展的正向和逆向的双向互动,文明阐释的历史、文学和语言等不同视角以及文明阐释的问题意识等方面,努力探索对文明的多元理解.  相似文献   

4.
俄汉语中基本颜色词语义的模糊性与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糊性是非人工语言的本质特征 ,语言的模糊性最突出表现在词及其意义方面。本文探讨了俄汉语中基本颜色词语义的模糊性及其翻译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多元系统的出现开始关注翻译文学在整个文学系统中的地位,因而也会对译者产生影响。在此选取傅东华译《飘》和陈良廷等人译《乱世佳人》两个不同时期的译文进行对比,探析多元系统理论对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具有模糊性的.其语法的模糊性决定了根据语法规则生成的句子也具有模糊性,因此不能简单的说一个句子是绝对错误.本文通过对教师在学生作业批改中使用简单√、×的质疑,提出在英语教学中应考虑到英语语法的模糊性.笔者从语法模糊性着手,结合语言学对语误问题的研究,探讨了两个方面的问题:(1)作业中语误的判断问题,(2)批改方式问题.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语言中的共性现象,能够极大地提高人们言语交流的效率。然而,在语言间转换的过程中,一种语言中的独特的模糊语言有时很难通过译员传递到另一种语言中。由于同声传译的特点和要求,这一困难对于同声传译译员来说就更显突出。在此拟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来研究变译理论的诸种策略对同声传译中模糊语言传译的指导意义,并通过功能翻译理论中具体的忠实性法则和连贯性法则来分析、总结同声传译场景下模糊语言变译处理的尺度与标准。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旅行"的文化特质分析入手,指出在人类的旅行情结中,人类始终处于一种"在途中"的追求"再生"的状态,旅行中的获得使得人类得以超越,从而顺利地实现人与存在的对话.而文学翻译实践,随着语言自身的发展和意义阐释的无限性,遭遇着无定译的宿命,而究其实质,文学翻译就是文本从一地到另一地的旅行,从一种语言文化到另一种语言文化的超越.从哲学的角度看,文学翻译实践与旅行具有极大的象似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先界定了"模糊"和"模糊语言"的概念,进而从模糊的客观性、语言符号的模糊性、人类认知的模糊性、语用的模糊性等不同角度探究了自然语言模糊的根源.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客观世界在人的心理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模糊性与离散性是自然语言的根本属性,研究模糊语言翻译过程中的语言离散特点有助于促进翻译忠实性原则的提高。本文通过语言的离散性与语义模糊的因果关系分析,进一步证明语义模糊的根源来自于人类的认知行为和语言现象本身,并提出几点基于离散性特征的模糊语义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