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音乐文化对外交流的特点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的近30年里,中国通过参加"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积极开展了对外音乐文化交流。中国音乐文化的对外交流虽然经历了一些曲折,但对打破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孤立和封锁,扩大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争取了有利的和平环境;同时也增进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情谊;对于培养、锻炼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方面的人才和队伍也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一些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音乐作品和艺术曲目包括器乐演奏也是在这一时期通过对外文化交流催生和发展起来的。通过中国音乐文化的对外交流,对如何加强文化管理工作和创新文化管理体制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和平崛起需立精神之基,文化战略是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的重要支柱。"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当代中国文化战略的总体目标。传统艺术的创新发展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是实施文化战略的必要环节。实施文化战略、构建文化强国必然对文化艺术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创新发展中国传统艺术是推动文化艺术繁荣的有效途径之一,对国家文化战略具有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审美时代肖鹰在15年后的今天,当我们来审视由现代化运动的展开而实现的中国当代文化的巨大变革,其进步意义和伟大成就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同时我们应当看到,在15年后的今天,追求历史深度和伟大意义创造的当代中国文化正在走向平面化、直观化和表演化,也就...  相似文献   

4.
叶德兰 《浙江学刊》2005,(6):203-206
战争中及战争后侵害女性的直接暴力行为,不过是现存社会中对女性的各种暴力的一环而已,也正是女性主义长久以来所致力改变的情况之一.本文将回顾当前学者对和平及暴力内涵的讨论,并透过联合国于新世纪伊始所倡之"和平文化"与女性主义社会改革的愿景比较,来探索女性主义与和平进程的关连.  相似文献   

5.
李萍 《社科纵横》2006,21(12):166-167
运用马克思唯物系统论的认识方法,分析高校文化建设的结构、功能、运动规律及其辩证关系,提出高校文化建设系统整体目标最佳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对大众文化全球化发展态势中的文化霸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华 《学术交流》2004,(10):128-131
大众文化全球化已成为当代文化发展的趋势,但由于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状况,也带来了西方大众文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强势输入。在这种形势下,对发展中国家的弱势地位和被动处境我们要有客观的判断,在文化交流中既保持和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抵制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又不能因此走向极端,完全否定一切西方思想文化。应呼唤理性与宽容,倡导对话与相互尊重,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文化矛盾与冲突,这样才能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推动中国大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7.
张艳君 《学术交流》2007,(8):169-171
和谐文化建设与和谐世界理念同是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世界理念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对外纲领,倡仪各国努力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充满着博爱情怀和理论智慧,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谐文化建设与当代中国外交的和谐世界理念,二者互为促进,互为包容:和谐世界理念及其实践为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了和谐的发展环境、重要的国际机遇与巨大的智慧源泉;和谐文化是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终实现和谐世界理念的重要武器,二者统一于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之中,对中华民族在和谐理念指引下实现新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日本深层文化与中日文化交流在21世纪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深层文化与中日文化交流在21世纪的作用松尾康二我很久以来就非常关心中日关系,最近又接触了许许多多中国学者和文化人,自己的感触也越来越多。特别是深感到为了未来世界的和平繁荣,日中两国在文化方面对整个人类发挥的作用有多么重要,所以,我若能为日中文化交...  相似文献   

9.
文化新探寻和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新探寻和新建设刘福勤40多年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我国文化建设巳取得重大成就。建国前,文盲、半文盲约占全人口的80%,而据1990年人口普查,具有小学毕业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已占70%,初中毕业及以上程度的巳接近50%。单这一项就显示了文化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传统文化对日本民族文化的影响东北师范大学外语系肖平从距今8000多年的绳纹文化时期到公元8世纪左右《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产生之前,日本列岛上的原始民族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前文字历史阶段。在此期间,日本社会曾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民族迁徙运动,经济生活...  相似文献   

11.
混合文化中的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们认为跨文化的哲学对话能够促进国家间的交流,因为哲学对话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对此作者并不完全认同。他认为,“文化差异”这个观念将很快过时。在他看来,哲学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本质上反应的而不是自主的学科。文章对海德格尔式的关于技术和现代性关系的解释提出批评,并给出一种杜威式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13.
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当年 ,几十万个知识青年下乡到北大荒 ,艰苦奋斗的经历和龙江文化的开放性造就了他们特有的文化性格。他们在北大荒度过了用热血和汗水写下的青春年华 ,在那里既有他们对神圣的解构 ,又为未来发展打下了基础。知青文化已成为龙江文化的重要内容。经济与文化一体化是 2 1世纪的一个明显趋势 ,因而必须重视知青文化建设 ,形成黑龙江发展的特殊优势  相似文献   

14.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气质。它提供了学校生存和发展的软环境。文化的重要价值和高校合并后的校园文化面临建设难度加大、建设的内容和方向还不明确、师生对原有校园文化存在怀旧情结的现状决定了合并高校文化整合与创新的必要性。合并高校在融合过程中必须从寻找高校定位,制定学校新目标;加强精神文化的融合;规范和优化制度文化建设;加快和提升物质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对原各校区的校园文化进行合理的吸收、整合与传承,构建新的校园文化,使之在促进实质性融合过程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适应的网络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艳 《学术交流》2003,(7):126-128
网络文化是一种崭新的文化 ,它在给社会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 ,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积极创建中国特色的先进网络文化 ,把我国的网络建设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阵地 ,必须建设高质量的中文网站 ,开发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软件 ,大力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技术传播队伍 ,加强网络受众的道德自律 ,增强我国先进网络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tense relations between religious and secular in Israel and the prospects for what has been described by different observers as a “culture war.” Specifically, the consequences and implication of the challenges to church‐state arrangements by social, economic, and demographic changes, and growing religious‐secular tensions are studied. The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se issues relies on a survey (n = 508) of a representative, random sample of the adult Jewish population in Israel. Research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culture war scenario exaggerates the actual state of affairs because secularism in Israel is lacking coherence and commitment and alternatives that circumvent conflict are available. Rather than a culture war between the religious and secular camps in Israel, different battles are taking place, waged in different realms with different constituencies, tactics, strategies, and levels of commitment whose combined outcome is yet to be determined.  相似文献   

17.
龙云 《唐都学刊》2003,19(1):142-144
在文化的多元、文化的转型期间,我们有必要在调查梳理的基础上研究和关注"大众文化"这一新型文化形式,并就如何"文化大众"作以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谭培文 《创新》2015,(2):57-61,127
文化有一般性,但更具特殊内涵。文化与人的生存环境相关。文化是具体的、特殊的、民族的。从民族的共时性与历史性两个视角来看,文化是民族血脉相连的脐带,文化是民族遗传记忆的密码,文化是民族兴衰荣枯的重要标志。保护中华民族文化,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血脉相连的脐带,保留中华民族记忆的密码,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卞敏 《阅江学刊》2011,(2):39-44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传统,一个地域也有其特色文化。城市作为地域文化资源的一个主要载体,在地域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地域文化的发展规律,从总体上说,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而展开的。地域文化体现城市文化发展脉络,而城市发展在历史上形成的文化特色又积淀、留存下来,成为城市文化的地域性特征。一个城市的独特魅力,在于其特有的文化个性。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她的软实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文化软实力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20.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朝阳是从古老《诗经》中走出的城市,因其历史绵长、地杰人灵、文化底蕴丰厚、影响深远,已逐渐成为一方文化的符号,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