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的计提,不仅关系到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扩大再生产,也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因此,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战后日本于1951年重新制定了折旧制度,并在实践中进行不断修改补充,从而形成较为完善和具有特点的折旧制度的,对日本实现工业现代化以及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均起到积极作用。现将其主要特点简述于下日本折l日费计算因素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流转税制几个问题的思考袁葵芳新税制自1994年运行至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流转税类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消费政策,减少税收流失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现行流转税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进行探讨。一...  相似文献   

3.
<正> 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大中型企业的发展,关系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前途和命运。正如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的,搞好大中型企业,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由薄一波同志任编委会主任,马洪、高尚全等任副主任的《中国大中型企业改革与  相似文献   

4.
李发展 《社科纵横》2011,(12):31-33
国家为了履行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职能,就要求有与之相应的财政收入作为后盾,而税收就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和重要工具。税收的概念问题,是税收基础理论中的首要问题。长期以来,专家和学者对税收概念的界定可以说是大同小异、存有分歧的。笔者认为,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税法预先规定的标准,无偿参与国民收入分配,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形式。明确税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税收概念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财政部门筹集的资金。我国财政收入包括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预算收入包括各项税收、企事业单位上交的利润和费用等。预算外收入是预算收入之外的各种收入,种类比较多。社会主义国家财政收入实质是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国家  相似文献   

6.
佚名 《东西南北》2014,(23):30-31
国库,是国家金库的简称,是国家财政资金的出纳、保管机构,负责办理预算收的收纳、划分、留解和预算支出的拨付业务,中国中央国库业务由中国人民银行代为经营。国家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和来源。当然,税收只是构成国家财政收入的主体,国家财政收入除了税收之外还有:1.国家机关的各项收费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部分,例如工商管理费等,各级财政部门就有“非税收收入管理局”这一机构负责这项收入。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主义税收是按照法律的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关系,是国家指导、调节和管理经济的一个重要经济杠杆。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税收如何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非正式财政收入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正式财政收入行为(预算外收入和制度外收入),不仅是地方政府在与中央政府的收入分割博弈中普遍采取的对策,而且也蔓延到中央机构。这些行为造成的沉重税负扼制企业的成长和投资的增加,从而削弱经济活动参加者的纳税能力,减少财税来源,最终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缺口不断增大。尽管有相当一部分非正式收入用于公共服务,但是它也提供了满足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高级工作人员群体不正当需求的可能性,由此酿成大量腐败现象。所以,建立有效监督政府财政行为的机制,设置保护纳税人权利的制度,实现公共财政的规范化和民主化,将不但是进一步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根本举措,而且还是推进政府职能改革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开征土地增值税的国家和地区之一,自从1994年1月1日开征以来,土地增值税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抑制土地投机行为和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理论分析和实践操作中,对于土地增值税的征收依据、征管程序以及征收效果也出现了很多争论。通过回顾土地增值税开征背景以及近年来征收和调控效果的实证研究,系统分析了当前土地增值税征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不断扩大的地区间差异困扰着中国发展,并成为社会稳定的重要隐患。为了缓解地区间差距可能引发的各种矛盾,中国政府在1994年分税体制改革之后确立了具有集权倾向的财政收入垂直分配关系。通过财政资金的大规模双向流动,这种财政收入垂直分配关系促进了财政资金的跨区域配置和财政能力的地区间均等。但作为分权体制的重要制度安排,其在均衡地区间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却很有限,主要表现为大规模收入集中对经济发达地区的增长抑制。财政收入垂直分配关系的这些影响与地方财政非税收入依赖程度以及中央专项补助水平存在明显交互作用,前者显著弱化了财政收入过度集中的不利增长效应,后者却显著弱化了中央补助的增长激励。  相似文献   

11.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三十年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DP)已达到24万亿元人民币,国家财政收入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方面也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也是社会公平、文明进步的发展新起点。  相似文献   

12.
经济结构问题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学者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自1974—1975年世界经济危机以来,他们更加重视这个问题,发表了不少论文和著作。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也纷纷制定改革本国经济结构的政策,以便使本国经济能适应目前世界经济的困难形势。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尤其是部门结构和再生产结构,对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来说具有决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三资”企业在我国兴办和发展起来。近年来,“三资”企业越发引人注目,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然而如何看待“三资”企业,人们认识并不一样,本文仅就如何认识“三资”企业,怎样发展“三资”企业,略述己见。一“三资”企业多属出口创汇型企业,经营机制灵活,面向国内外市场;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由于外商直接投资,弥补了我国经济建设资金的不足,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4.
自七十年代以来,世界经历了一次经济和政治危机,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垄断的倾向加强了,失业人数早已超过了两位数,物价不断上涨。而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则面临着它们自身的发展问题,这些问题由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消极作用而变得复杂起来。政治镇压正在以不同的形式扩大,人们以此来抵销工人阶级和工会越来越大的影响,同时把经济和政治危机的负担转嫁给工人阶级。世界经济和政治危机也导致了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税收是一种古老的财政收入形式。对于中国税收的起源问题意见颇不一致。对此,我们谈几点意见。(一) 目前税收起源问题的观点在中国税收起源问题上,最流行的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从国家出现以后的第一个朝代——夏朝就有了税收。持这一观点的,不但现在占多数,古代也有。孟子说过:“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他就是把夏贡和战国中期的什一税视作同类的。认为夏朝存在税收的观点,可以说是两千多年来的传统观点了。现在把税收的起源划在夏朝的同志,他们的主要论点是:税收“是在国家出现  相似文献   

16.
经济安全是一个伴随改革开放的"全过程"问题。它是我国国家安全战略和新安全观的核心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运行的必要条件。要正视我国经济安全问题的结构性和复杂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切实维护好国家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7.
经济安全是一个伴随改革开放的“全过程”问题。它是我国国家安全战略和新安全观的核心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运行的必要条件。要正视我国经济安全问题的结构性和复杂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切实维护好国家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论及影响妇女生活的历史、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目前 ,在大多数后共产主义国家中 ,许多妇女的生活无法得到保障。近 1 0年来 ,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经济既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其改革进程也没有人们起初想象得那么顺利。事实表明 ,这些国家的经济过渡阶段是复杂的和艰难的 ,其发展道路更是崎岖不平。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实际工资下降和经济动荡。应当说 ,所有这一切都对后共产主义国家妇女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早在 80年代初 ,在前苏联、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  相似文献   

19.
印度的经济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实行国家干预,制定经济发展计划较早的国家之一。独立三十多年来,在尼赫鲁倡导的公营、私营经济并行发展的“混合经济”政策指导下,通过实行印度式“计划经济”,运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多种措施,印度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20.
九月十日至十二日,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邀请省、市理论工作者和部份企业家,举行经济改革理论和改革实践讨论会。这次会议集中讨论了:1.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评价;2.企业制度改革;3.价格改革和市场理论。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八年来的改革是有成效的。1986年与1978年相比GNP增长102%,国民收入增长94.9%,财政收入增长98%。旧体制正在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转化,企业有了初步的活力。但是,改革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