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赫哲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一带。赫哲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以渔猎文化为主要特征的民族文化。然而,随着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赫哲族的传统文化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冲击,民族文化元素在赫哲族民众生产生活中的地位渐趋下降。  相似文献   

2.
《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4期刊载的董玉瑛同志的《明代海西女真的经济生活》一文,文中提到:“提起兀者,人们每与野人和丛林(兀者:满语丛林)相联系,似乎是一群生活在丛林中的野蛮人。其实不然,兀者部(即明初的忽刺温、明代的山寨夷和江夷,明后期的扈伦和呼尔哈人),是主要过着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的部落。”我在这里补充一点,兀者,也就是清代的赫哲族。兀者,是赫哲族在元、明时期的称呼。兀者一  相似文献   

3.
清王朝的缔造者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等,在进取中原之前,先统一了黑龙江流域。当时,在此区域,分布着许多女真部落,有个被称为“呼尔哈部”者,是这些女真部落中的一部分,成为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等招抚和征伐的主要对象,并构成十七世纪前期形成的满族共同体的组成部分。本文试图对“呼尔哈部”的由来、分布及其与满族的关系,作一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一)女真族的在史演变女真族是通过斯族的一支,它在中国北方诸族中,历史最为悠久;它的远祖,要推到商周时代的“肃慎”。“女真”、“肃慎”,古音相通。这一族人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名称:在两汉时,它会被称为“挹?”,在南北朝时称为“勿吉”,隋唐时称为“??”。他们的活动地区,魏书卷一百勿吉傅说:“国有大水,阔三里馀,名连末水,……南有徙太山。”据近人研究,速末水(或粟末水)即今松花江,徙太山郎长白山。旧唐书卷一九九??傅说:“东至於海,西接突厥,南界高丽,北邻室  相似文献   

5.
柯尔克孜族《玛纳斯》与蒙族《江嘎尔》、藏族《格萨尔》合称我国三大民族史诗。 《玛纳斯》广义是泛指在我国柯尔克孜族中流传很久的一部英雄史诗的总名,其狭义又是专指该史诗的第一部名称。全部史诗描写玛纳斯一家几代英雄的业绩。在柯族人民中,称演唱《玛纳斯》的艺人为“玛纳斯齐”,柯族同胞婚丧嫁娶或节日。玛纳斯齐昼夜说唱,甚至连续数日。《玛纳斯》内容涉及传说、历史、人情、风俗各个方面,可以说是流传在柯族人民中间的一部“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6.
中国赫哲族是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黑龙江边的街津口、八岔乡,乌苏里江边的四排乡和松花江边的敖其镇,人口约4200余人。阿伊努族(史称虾夷)是日本列岛上最早的土著居民,到今仍居住在北海道的千岛群岛、叶索群岛等处,人口约20000人口。 近几年来,笔者在对这两个不同国籍的民族文化进行比较和研究中,惊奇地发现他们的文化有着许多共同点。本文拟从原始信仰文化的角度,对这两个民族的“飞由合”与“伊纳乌”的崇拜现象进行比较,揭示民族与文化的关系,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赫哲族信仰的“飞由合”,和日本阿伊努族信仰的“伊纳乌”十分相似 ,归根结底是出自同源——通古斯语族的萨满教 ,说明了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为传播  相似文献   

8.
“车王府曲本”指的是清代北京车王府内收藏的一批曲本,包括戏曲、杂曲、鼓词、子弟书等。“车王”全称李登巴咱尔王,清代喀尔喀蒙古赛因诺颜部人,成吉思汗直系子孙。明清之际,我国西北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三大部。  相似文献   

9.
明代海西女真由于族部众多和分布地区广大,,其经济生活也因族部或地区的不同而各有差异。大体说来:居住在黑龙江下游及沿海岛屿上的乞列迷、苦夷等族部,以渔猎经济生活为主;居住在精奇里江及其迤西的黑龙江上游地区的索伦部落(琐郎哈)之人,过着农业、狩猎、牧业和渔业的生活;居住在松花江流域和黑龙江的大部分中间地段(西北自雅克萨城一带迤东,下至黑龙江下游的乌扎拉或散鲁温止)以及乌苏里江流域、绥芬河流域的兀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的伊玛堪,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艰辛传承之路。从1930年民族学家凌纯声撰著《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书,最早用文字记录伊玛堪开始,伊玛堪的传承与保护就突破了口耳相传的原始、单一模式,开启了传承、保护的新时  相似文献   

11.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长期以来繁衍生息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创造了以“渔猎”为特色的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文化。赫哲族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尤其是在经济转型和文化开发中,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变迁,赫哲族传统习俗文化濒于灭绝。本文采用历史学、民族学、文化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综合研究赫哲族传统习俗文化的传承和演变现状,分析其产生变化的原因,探讨其历史文化价值、精神文化价值、旅游文化价值及其对赫哲族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以现代化的理论和视角探索赫哲族传统习俗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下游,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和库页岛的居民,有满族、赫哲族和费雅喀、库耶等部及部分鄂伦春人。从黑龙江下游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来看,一般分为两段:从乌苏里江与黑龙江的汇合处伯力起,至阿济庄、奇集湖是一段,这里主要分布着与满族语言相同,但以使犬和从事渔业为其经济特点的赫哲人,也有部分定居从事农业的满族人;从奇集湖至黑龙江口、沿海及库页岛,又是一段,这里分布着费雅喀(吉列迷)、库耶及少数鄂伦春人。一、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以东的赫哲族与明清两朝的关系赫哲族在明代史书中叫“野人女真”,主要居住在伯力以下至奇集湖一段之间,另外在松花江下游至三姓,乌苏里江沿岸也有一部分。《明一统志》说:以可木(在乌苏里江  相似文献   

13.
正赫哲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世居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沿岸。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勤劳智慧的赫哲先民创造出了独具特色而又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然而,由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使得赫哲族的民族特征及文化形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挖掘、保护好赫哲族文化资源已显得日益迫切起来。  相似文献   

14.
努尔哈赤家族的姓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了一个比较复杂的演变过程。这一演变是在社会巨变中进行的。 一、努尔哈赤使用佟姓及其原因 见于文献记载,努尔哈赤最初使用佟姓。明朝人和朝鲜李朝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女真史料,说明了努尔哈赤使用佟姓的事实。 明人关于努尔哈赤佟姓的记载难以一一枚举,只罗列如下几个例子: 茅瑞征说:“奴儿哈赤佟姓,故建州枝部也。” 傅国说:“万历戊午夏四月,故龙虎将军建酋佟奴儿哈赤初发难,袭我抚顺关,陷之。” 张鼐说:“奴之祖曰佟教场,建州卫左都督佥事也,生佟他失。有二子,曰奴儿哈赤,速儿哈赤。”等等。 以上资料说明,明人一致确认,努尔哈赤以佟为姓。 努尔哈赤的同时代人,朝鲜李朝的南部主簿申忠一,在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从佛阿拉回国后,记述说:努尔哈赤的祖父为“佟交清哈”,还说努尔哈赤自称佟姓。直到18世纪末,当努尔哈赤家族的姓氏早已改为爱新觉罗以后,朝鲜史家李肯翊还坚持努尔哈赤佟姓  相似文献   

15.
<正> 一 族称 撒拉族人自称“撒拉尔”。究其称谓渊源,“撒拉尔”应是“撒鲁尔”的变音。 撒拉族的先民来源于中亚地区西突厥乌古斯部落的一支:撒鲁尔部落。乌古斯既是部落名又是部落首领(汗)名。乌古  相似文献   

16.
松花江自古以来是东北地区水路交通的干线。沙俄侵略者企图攫取中国内河松花江航行权的野心由来已久。松花江航行权问题,是中俄交涉史上旷时很久的一桩案件。本文根据历”史事实,说明沙俄攫取松花江航行权的经过。  相似文献   

17.
群牧是辽代经济结构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契丹族以鞍马为家,车帐为室,四时游牧,其日常生活,兵马军需,无不与畜牧业有关。因此,辽代的群牧制度是契丹族畜牧经济史和辽代官制史研究中较有意义的课题之一。本文拟从群牧制的源流入手,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 畜牧业是契丹族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契丹族早期主要游牧在潢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土河(今内蒙古老哈河)为中心的草原地区。从目前可见到的古代文献中的有关记载分析,在契丹族早期社会经济结构中,尽管存在着农业因素,但畜牧业始终占据着主导位置。大量的考古发掘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契丹人的墓葬中,游牧器具的数量和种类都比较多,在一些契丹人墓葬中发现的壁画中,都对契丹人的游牧生活有具体的描绘。然而,  相似文献   

18.
定居新疆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等地的一部分达斡尔人,是何时、何原因由东北迁到新疆的?略考于下。 从历史上考察,清高宗乾隆二十年(公元一七五五年),清政府为平定新疆准噶尔部贵族叛乱,曾征召达斡尔族中十五岁以上的少年、青年男子几千名,参加了这场大规模的远征。并开始从事三年为“瓜代之期”的驻防,但这些达斡尔族官员、士兵并未带家眷在这里生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辨析高句丽起源中的“夫余说”、“貊说”、“高夷说”、“商源说”和“夷、貊、汉”多源并存说的基础上 ,强调了高句丽族源的“主体” ,是辽东“二江”流域从商周时期的“高夷” ,到春秋战国前后的“貊部” ,其一脉相承连续发展的历史过程。并从文献学、考古学、历史地理学上 ,将构成高句丽的族源主体 ,即从先秦“高夷”到“貊”族的青铜文化 ,与公元前一世纪高句丽建国后 ,由夫余南下“貊”地后开始形成的多民族文化共同体即两汉时期高句丽的“五部”文化 ,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和文化内涵上予以区别  相似文献   

20.
渔业生产对赫哲族民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口较少的赫哲族,自古就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居住。这种生态环境决定了渔业生产是赫哲族生产生活的主体。在长期的渔业生产中,赫哲人形成了独特的与渔业有关的风俗习惯,表现在衣食住行上,其特点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