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语境中,詹姆逊打破了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二元对立的格局,批判性地看待了大众文化整合说和颠覆说,并结合乌托邦欲望,强调了大众文化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社会功用和新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作为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的后现代主义虽然体现出与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不同的文化特质,但仍然具有一种隐蔽的意识形态性.它作为从晚期资本主义现实异化出来的精神存在物反过来雾障着、迷惑着现实,并支配着、役使着人对现实的顺从,引致独立的主体意识走向消失.詹姆逊通过对这种后现代主义意识形态遮蔽的论述,为我们剥现出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背后的社会逻辑、统治逻辑和生产逻辑.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后现代日趋成为研究者热衷的课题。詹姆逊关于后现代主义的精辟论述让中国人得以了解这一含量庞大的文化概念,对深入剖析后现代这一巨大的文化代码,预测并把握中国后现代时期本土文化的走向以及中国在后现代时期的定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詹姆逊对中国学术界影响巨大、全面、深刻而久远.1996年以来,国内学界从詹姆逊后现代主义研究、文化批评与文化研究、现代性研究、全球化研究、乌托邦研究、政治思想研究等方面,对詹姆逊予以了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空间研究和认知图绘的文化策略是詹姆逊马克思主义文化政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落脚点。在詹姆逊看来,面对晚期资本主义空间所造成的政治行动困境,人们需要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批判来揭示这一空间隐蔽的压迫性,并通过发挥意识形态的积极作用来开启这一空间所蕴涵的革命性维度,即社会主义政治。  相似文献   

6.
詹姆逊作为当前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和理论家,他在国内外文坛中确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声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詹姆逊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后现代文化批判理论、阐释理论、空间理论、乌托邦理论、美学思想等理论给予了广泛关注,本文试图对国内外就詹姆逊思想研究的这诸多问题作一综述和评析,以期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詹姆逊是西方最重要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家之一,他介入后现代批评的标志是论文<后现代主义与消费社会>的发表.他认为,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晚期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作为反映社会结构的后现代主义文化也应运而生,它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的产物,也是晚期资本主义的主导文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内、外两个层面探讨了詹姆逊后现代主义理论研究方法的源起,分析了詹姆逊介入"后现代"讨论时的理论现状,指出詹姆逊的独特之处他从历时和共时两根轴线对后现代主义文化进行了合理的定位,说明了文化中连接个人幻想和社会组织的"政治无意识";他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分析的方法--"认知测绘"的模式揭示了个体的、互不相关、毫无意义的文本中所隐含的历史意义,用寓言的方式表现出文化和生产方式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位黑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者,詹姆逊关于形式与内容的探讨继承了黑格尔式马克思主义的传统。对于真正的辩证批评而言,每一部作品都是它自身的内容的一种内在逻辑,是自身发展的最终结果,作品演化出自身的范畴,并规定对它自身释义的术语。在詹姆逊看来,内容的逻辑要求是基本辩证形式律的东西,即要求一种从内在到外在的运动,也就是说,它要求批判的视角逐渐扩大,以便从单个作品转向其由此产生的更大的社会现实。这就为辩证批评突破文本的自足性幻想,从文本批评走向社会批评提供了有效的切入点。另一方面,詹姆逊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批评的核心概念"内部形式"作为一个诠释学概念,不同于僵死的自然科学法则,强调从外部形式向内部形式运动中阐释本身的作用。而要揭示表面之下的深层结构,就必须深入作品的内部形式,揭示个人与社会-经济现实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学术界对詹姆逊后现代理论的接受经历了从理论评介到话语实践、从机械挪用到创造性发挥的转变.但是,我国詹姆进后现代理论的接受整体上并没有了解詹姆逊后现代理论植根于西方土壤的深刻内涵,而只是把他有关对后现代主义批判的关键词抽离出来对中国的相似现象进行抽象批判,没有考虑中国的现实发展.对于中国后现代理论的研究与未来发展,应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回归后现代主义的经典文本,注重后现代理论的整体性研究;联系中国现实语境,注重后现代理论的在地化思考.  相似文献   

11.
詹姆逊的文学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阐释学,使他介入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分析,面对后工业社会"文化的扩张",他进而转向了对世界范围内后现代主义文化发展的关注,对后现代主义各阶段文化的特征做了极为具体的描述。  相似文献   

12.
马尔库塞的批判理论既有其积极意义,也存在诸多缺陷.它背离了马克思的社会革命理论,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进行了曲解,否定工人阶级是真正的社会革命主体,在人类解放的道路上出现了迷失,最终难免陷入革命的乌托邦.通过对马尔库塞批判理论的解读和辩证思考,会对开拓哲学视野、理解当代社会历史问题提供必要借鉴.  相似文献   

13.
西方20世纪以来的“语言论转向”绝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语言的变化背后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学内涵。杰姆逊关于资本主义文化分期的思想,揭示了资本主义文化发展在不同阶段的内在逻辑,也为考察西方语言论转向的文化学内涵提供了很好的参照系。语言论作为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变化正体现了资本主义文化发展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文化救赎论是最流行的现代性问题的叙说方式之一。早期的批判理论是现代性文化救赎论的积极鼓吹者。但富有讽刺意义的是,早期批判理论的现代性理论的致命伤恰好就是他们的现代性文化救赎观念。因为这种观念使得批判理论把现代性变成了在怀旧情愫中产生的“幻想的文化现代性”,缺乏现代性要求实践自身的行动维度,也缺乏现代性介入日常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现实维度,更缺乏现代性与传统断裂而永远关注自身、关注当下的无畏勇气。可见,现代性的文化救赎论割裂现代性的存在形态与其文化形态之间的有机联系,既无助于现代性的重建与自我辩护,也无助于现代性的批判与深度反思。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哲学视域阐述了"现代性"的多层次内涵,阐释了现代性批判与启蒙运动的联袂关系。启蒙运动开启了"现代性"的同时,"现代性"批判又对启蒙本身进行了质疑和批判。就现代性的批判向度而言,主要阐释了法兰克福学派对当代社会"现代性"批判理论;就现代性批判实质而言,主要批判了主体理性的统治,尤其是马克思运用了病理学剖析以及治疗的方法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最后指出了现代性批判理论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历史是人的存在方式,人是一种历史性的存在。人只有对历史进行不断的反省,历史才是真正活的历史,历史才有意义和价值。马克思的历史观正是以人的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为基点来展开对现行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正是继承这一传统,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当代社会的一切文化现象,来揭示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和异化。其中对“启蒙”、“技术理性”和“大众文化”批判的主要内容,表现出西方现代社会转型时期一种强烈的历史意识或“边缘”意识。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官僚制在西方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批判,包括官僚制低效论、缺陷论、过时论、威胁论和渗透论。但是这些批判都没能从根本上对理性官僚制形成具有说服力的替代性超越。梳理归纳这些批判并加以反思,将有利于重新审视官僚制,明确批判方向。  相似文献   

18.
大众文化作为后现代社会的文化主导,它的本质特征是由高雅走向世俗,趋向商品化,颠覆了传统价值观,并使得文化问题成为政治问题的一部分,究其原因,主要有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和科技的非理性应用,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坚持了生产方式批判、生活方式批判和科技批判3个维度的统一,回应了后现代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质疑。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文化理论的省思与理论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纪之交的西方理论界,“理论终结论”此起彼伏,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家伊格尔顿在《理论之后》一书中对此进行了回应。他通过对当前的文化理论兴衰的全面的诊断和清醒的审视,指明“政治失忆”和“政治失败”是其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后现代理论把宏大、严肃的涉及到人类终极关怀的政治问题换成了人类琐碎的生活形式,结果在面对人类根本性问题时显得软弱无力,因此在新的历史语境下,真正走向终结的是“后现代理论”,理论自身并未终结。伊格尔顿认为理论的重建必须重视后现代主义所逃避的道德、价值、真理等宏大问题,以伦理学为新起点,遵循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解放的终极关怀与社会主义传统,在反思中保持批判的姿态,并且指向政治实践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