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在少数民族建立第一个大一统政权过程中,汉族思想家和政治家如何认识这一政权及其民族关系?郝经对此作了深入思考和有益探索,从而成为这一时期思想家和政治家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的样本。郝经民族关系思想主要包括从文化视角认识正统,以战争方式实现大一统,提出"三道并出"战争策略、坚持"纲纪礼义"积极"汉化"等理论观点;其形成既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又受元初士人与其师元好问的影响,还与其个人经历密切相关。郝经的民族关系思想不仅对维护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稳定、调和上层思想矛盾、缓和民族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在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也发挥了一定作用:一是有助于确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趋向,二是有助于形塑中华民族共同体,三是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80年代学界提出民族关系思想概念后,近30年来,国内一批专家学者对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各个民族的民族关系思想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持续关注和深入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既有对中国古代或少数民族政权民族关系思想的宏观探讨,也有对某个朝代或民族的某个人物的民族关系思想的深入研究。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思想研究成果作一简要总结,既有助于专家学者全面了解研究概况,又有助于深化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思想的研究,更将有助于民族学和思想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北魏民族关系思想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魏时期的各类人物都在不断思考、认识和探讨如何更好地处理北魏与其他政权的关系、鲜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甚至还就当时的民族关系问题展开过几次大讨论,不同思想的交锋及碰撞,产生了许多颇有价值的新认识、新观点.无论是他们对大一统的目标定位和具体实践,还是对五德历运的讨论;也无论是他们对汉化问题的认识,还是对"因俗而治"思想观点的阐述,都是基于稳固政权和解决现实民族关系问题的需要,试图建立指导民族关系良性发展的理论体系.他们的思想认识,既有对北魏之前民族关系思想的吸收与继承,也有对北魏之前民族关系思想的深化与发展.当然,也有的思想认识仅仅停留在前人的认识基础上,甚至有的还低于前人的认识水平.北魏时期的民族关系思想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抚之在德"、"亲仁善邻"、"分灾恤患"、"偃武修文"、"令万方各安其所"、"以和为贵"以及"推诚布信"等思想,是中国民族关系思想史乃至中国思想史的宝贵财富,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有的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把其他少数民族当作炮灰、利用战争削弱其他少数民族势力以及希望少数民族之间不断争斗北魏从中获利等思想,是应当彻底抛弃的历史糟粕.  相似文献   

4.
南陈时期,一些大臣始终把安抚笼络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手段,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现象,一是少数民族为陈立国发挥了重要作用,又是陈朝巩固政权的中坚力量,必须对他们高看一眼;二是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已达到新的高度,民族关系比较融洽,安抚笼络已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三是最高统治者的意志和政令助推大臣安抚笼络思想的形成.大臣对北伐的认识无论多么正确,只要与最高统治者不一致,都很难发挥作用.南陈大臣的民族关系思想具有二大特点:一是以怀柔为核心,二是实践成效显著.其作用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推动了当时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二是加快了南北统一的进程,三是为隋唐时期民族关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贾谊的民族关系思想主要包括大一统的“首足”观、设立“属国之官以主匈奴”以及“三表”、“五饵”等内容。“三表”、“五饵”的战略构想,既是在与匈奴单于进行一场民心和民众的争夺战,也是在与中行说打一场舆论战。传统的“大一统”观念和先秦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的思想,都对贾谊的民族关系思想产生过深刻影响。贾谊的民族关系思想具有如下几个特点:其一,“德”是贯穿在民族关系思想体系中的主线;其二,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其三,民族关系思想与政治思想的统一;其四,理论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其五,思想认识和方案设计的狭隘性。班固在《汉书》中对贾谊的民族关系思想评价很低,认为没有多大价值。其实,贾谊的思想在中国民族关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第一,高扬大一统的旗帜,强调华夷一体,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第二,蔑视匈奴,设立消灭匈奴的时间表,有利于改变汉朝君臣的低落情绪和惧怕匈奴的社会心态以及坚定汉朝君臣的自信心;第三,提倡用先进的文化和文明改变匈奴的思想代表着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王安石的民族关系思想主要由"兼制夷狄"、德力观、恩抚蕃部和与"夷狄较,须操纵广大"四个部分所组成.其中"兼制夷狄"是其民族关系思想的核心,德力观是其民族关系思想的理论基础.王安石民族关系思想的形成既受到了儒家教义、传统民族关系思想的影响,又与北宋激烈的民族矛盾有关.民族关系思想与政治思想的统一、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理论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是王安石民族关系思想的显著特征.王安石的民族关系思想是对儒家教义和传统民族关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民族关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世为唐臣"思想虽是吐迷度与铁勒诸部首领的共同思想,但吐迷度在其中起了主导作用;"世为唐臣"思想虽有一个演变过程,但其主线十分清晰.在吐迷度等人的意识中,"世为唐臣"思想具有接受唐朝官爵、成为唐朝臣民、加强与唐朝联系以及得到唐朝的庇护等比较丰富的内涵.这一思想已经渗入到吐迷度及其之后许多回纥首领的脑海之中,成为回纥首领处理与唐朝关系的主流思想.顿莫贺可汗提出了"以血洗血"和"以水洗血"的概念,"以血洗血"相当于以暴易暴,"以水洗血"相当于以德报怨."以水洗血"思想的形成,既与顿莫贺可汗个人的智慧有关,也与回纥当时的政治局势、各种利害关系以及复杂的外交环境有关.这一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要人们能够按照"以水洗血"的思想处理各种矛盾,民族关系就会更加和谐,社会秩序就会更加稳定,世界就会更加和平.  相似文献   

8.
宋文帝在位的三十年,与多个少数民族互动频繁,总结其民族关系思想,可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点:1."划河而治"思想,这一思想是宋文帝处理汉族刘宋与鲜卑北魏关系的核心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宋文帝与北魏发生数次战争,宋多战败,影响深远;2."以夷制夷"思想,这一思想是宋文帝民族关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夷制夷"思想的指导下,浪费掉了很多北伐机会,反而使北魏坐大;3.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的羁縻思想,目的是想拉拢处于中间势力的少数民族的首领以抗衡北魏,但收效比较小,因为随着北魏实力的膨胀,这些少数民族逐渐依附于北魏.纵观这三十年,北强南弱的局势由此奠定.  相似文献   

9.
苻坚的民族关系思想是在结合儒家思想、本民族传统习俗和当时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主要内容包括以"混六合为一家、视夷狄为赤子"、以恩德处理民族关系、以提高各民族文化水平来促进思想的融合以及分散削弱降服民族等理论观点.其思想对于促进各个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融合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忽略实际、怀柔过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民族关系思想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民族工作的实际而产生的。邓小平同志关于民族关系的思想是邓小平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明确指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政策及其发展趋势等方面。为党和国家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指导民族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墓葬中出土的下颌托是充满萨满教色彩的器物。该习俗可能起源于东北亚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原始宗教——萨满教传统,并为大月氏、匈奴等族群吸收,后影响至中国内地。中国古代北方民族范围内下颌托的使用者应该说是当时占少数但处于社会上层的萨满。该类下颌托主要是利用头箍、连接条、勺形护托来箍紧头部,以保持头骨完整,不让头骨散落,根本目的则是为了护魂。它多与丝织覆面相结合,而与其他质地覆面并不共存,使用丝织覆面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掩盖萨满的面貌。  相似文献   

12.
结合有关越族的文献记载和研究成果,文章提出了一些与传统看法不同的结论。认为“越”、“于越”之称均来自中原华夏族,而非源于越族本身。春秋后期,越族的活动区域北至今江苏北部,西至安徽中南部和江西东北部,南至浙江西南部,东至大海;战国前期,扩大到今山东南部和福建中部;到战国中后期,进而向南迁徙至今广东东部一带。  相似文献   

13.
从农本思想在我国传统经济思想中所占有的主导地位出发 ,对我国古代农本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阐明了农本思想的内涵与外延 ;论述了农本思想的利与弊 ;指出了研究农本思想对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由于长期对租界与居留地之间没有作出明确与确切的界说 ,以致对我国近代租界数字的统计众说纷纭。租界与居留地的界定原则为 ,凡经由我国政府以条约、协定或协议形式 ,正式同意承租某地区的外国掌握该地区行政权的 ,是为租界 ;凡我国政府虽然划定某一地区租赁予外国侨民居住 ,但我国政府仍掌握有该地之行政权者 ,是为居留地。列强在我国共攫得租界 2 7处 ;内中公共租界 2处 ,专管租界 2 5处 ,另有北京使馆界 1处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企业实施管理层收购中出现的法律问题,结合已有的案例进行分析,从收购的主体、资金来源、转让价格和交易监管四个方面分别加以研究,提出了区分投资型公司、金融工具创新、引入竞价机制、强化信息披露和加强对中小投资者保护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环境伦理思想资源,对此进行挖掘梳理将有助于我们解决当代中国环境问题在价值理念上的重建问题。基于这种认识,本文从环境伦理学的角度解读出"天人合一"、"众生平等"、"道法自然"、"寡欲节用"等古代朴素观念中体现的具有现实价值的思想。通过对上述思想的梳理,文章指出我国在解决现代环境问题时所存在的环境伦理上的偏失,继而就重新解读古代环境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提出了看法,以期能对解决当前人与自然的矛盾,改善生态环境状况,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在目前我国尚不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背景下,许多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已经以"多元化融资"等名义举借了大量债务,可见,是否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已成为目前无法回避的问题。根据公共财政理论,地方政府拥有发行公债的理论依据,我国也已初步具备了发行地方公债的现实基础,在现阶段发行地方公债并不必然引发地方政府债务的过度膨胀,适时地赋予地方政府合法的举债权,应是建立和完善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在新世纪开始不久的时候,认真回顾与审视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反思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验教训,评述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前沿问题,展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前景,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并对各历史时期的分类方法进行了阐述及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