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关联翻译理论,以<浮躁>中的俗语典故翻译为例,探讨汉语独特文化意象英译的翻译方法.研究表明:汉语独特文化意象的翻译关键在于译者根据上下文语境推导出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同时通过直译加注、舍去形象意译或者转换形象等途径,使译文达到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2.
从翻译等值理论和接受美学理论视角考察《红楼梦》四个节译本中的歇后语、成语和俗语等习语的英译情况,发现其多数译例或省略未译,或采用简单直译、意译的方式,因而未能有效传递习语的文化内涵和文学韵味.而要想使译文填补译入语读者的“文化空白”,实现文化内涵和文化意象的等值传递,就必须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发挥译者的主体性,并采取直译、意译、归化、异化相结合的综合翻译法,追求一种“动态的、立体的、等效的”语言转换,以达到保全原著文化意象和防止文化流失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主体间性理论为支撑,透视了汉诗文化意象翻译中的文化内涵,并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探讨了文化意象翻译与主体间性之间的关系。此外,文章还通过具体译例分析了主体间性理论对汉诗文化意象翻译的启示及如何突破意象的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4.
诗词翻译难,古诗词尤甚,古诗词翻译中涉及文化意象的翻译更是难上加难.文化意象是中国古诗词中一种突出的文化现象.本文指出,由于文化意象中文化内涵的难以传达和中外读者思维审美方式的不同造成了一系列文化意象的"不可译"现象.  相似文献   

5.
话剧翻译领域长期存在所译剧本不适合演出、受众无法接受译剧审美趣等问题.格式塔心理学与翻译美学相互融合,为话剧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解决话剧译本的上述问题具有启发意义.话剧翻译包括"直感性"、"诉求性"和"表演性"三个基本特征.格式塔心理学的"格式塔质"和"格式塔意象"等核心概念以及"格式塔法则".为译者成功地翻译话剧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格式塔心理学与翻译美学之结合与互补可以揭示译者如何解构原剧的格式塔意象、用译入语重构并力求受众能够接受译剧的格式塔意象等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所在.话剧翻译美学方法的核心在于译者遵照各方面要求和原则,全面解构原剧,完整构造格式塔意象,准确重构格式塔意象,以使原剧中"人物性格"和"戏剧冲突"等格式塔意象及其包含的艺术和审美特质,在译剧中予以再现并被译剧受众所充分接受和欣赏.  相似文献   

6.
文学翻译不仅是语言的沟通,更是文化之间的交融。译者首先要从原语和原作者的角度深入了解原语信息中的文化意象的预设,然后从文化态势对比等跨文化的因素出发,对译入语和其读者的文化预设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考虑文化交际的最终效果,译者可以对文学翻译中的文化意象进行适当的修润和创设,在译入语中对原语文化意象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7.
诗歌是一国语言的精华,是一种文化的结晶。诗歌翻译是不同民族间深层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即意象,译诗即译意象。本文试图从文化视角,通过移植和改写两种方式来对诗歌意象成功传译的例子进行剖析,意在说明怎样更好地传达原诗的文化意象,最大限度地减少诗歌翻译中的文化走失。  相似文献   

8.
影视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缺损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意象是一种文化符号,具有相对固定、独特的文化含义。文化意象所包含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决定了影视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缺损是普遍存在的,主要表现为漏译和译不到位。但译者可从文化交流的角度和尊重影视翻译自身特点的基础上,选用译语观众熟悉和易于理解的词语从三个方面进行文化意象的重构:一是传递文化意象的联想意义;二是传递文化意象的象征意义;三是传递文化意象的相关意义。文化意象的重构有助于观众从影片中解读丰富的内涵,破译影片包含的深刻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习语一直以来都是同传译员在实践中的一个难点.拟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运用目的性法则、忠实性法则、连贯性法则,实例分析变译理论及其具体变译手法对同声传译中习语翻译的指导作用,并探讨功能翻译理论对同声传译中习语的变译处理尺度的约束和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化意象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朵语言奇葩,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在翻译中,尤其在文学翻译中,是应着力转换的。本文以一些中译英实例说明文化意象在传递原作精神、刻画人物性格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总结出文化意象传递常用的一些方法——直译法、直译 注释法/直译 意译法、意译法等,强调译界人士应该更加重视文化意象的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