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不仅是地方政府问政于民和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而且在推动地方政府公共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网民的结构特征、网络民意表达对地方政府公共决策的影响以及网民参与民主决策等方面阐释和分析网络民意对地方政府公共决策的价值。地方政府制定公共决策,必须从构建有序的网络参与决策平台、网络民意评估、网络民意回应和政府与网民对话互动机制诸多方面理性进行考量网络民意对决策的应用价值,从而实现地方政府制定公共决策的最优化目标。  相似文献   

2.
李珊珊 《理论界》2015,(2):35-38
我国网络政治参与处于起步阶段,参与主体理性精神不够,政府应对网络政治参与能力落后,网络政治参与渠道混乱,导致了网络政治参与的无序性,具体表现为网络政治参与的非理性、无规则性、去中心化。造成网络政治参与无序性的原因有少数网民的积极参与与多数网民消极观望的矛盾、政府高层的积极开放与基层的消极保守之间的矛盾、体制外网络政治参与渠道的多样性便捷性与体制内参与渠道的不多不畅之间的矛盾。因而,政府应当在保护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热情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提高网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网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制定和完善网络政治参与规则,改善网民政治参与渠道,维护公民政治参与的网络环境等措施来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秩序。  相似文献   

3.
网络言论优化管理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言论所呈现的鱼目混杂、乏善可陈的话语,体现了当代中国人思想观念、心灵精神上的多元并存和良莠不齐.但目前网络管理现状大体停留于"冷漠放任"或"封堵拦截"两种状态,学术界和管理层尚缺乏科学而明确的网络言论管理理论和指导思想.科学的网络管理理念应当是网络言论管理者和网民之间展开积极的对话和交流,而平等性和依赖性、开放性和原则性、人文性和新理性是两者展开积极"对话"时应当具备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论坛在社会意见交流中的空前活跃,其问政功能和舆论影响日益显著。把握网络论坛的民意特点,认清其在民意诉求中的作用,有助于政府网络发言人在与公众的沟通交流中找准角色定位,实现对网络论坛的民意疏导。同时,要从政府、网站和网民三个方面积极促进和维护网络论坛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盛超 《理论界》2010,(3):155-156
互联网的开放性、主体性、分散性、互动性、匿名性特点使得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重要舆论渠道和网民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然而,互联网是把双刃剑,促进政府行为民主化、科学化的同时,也冲击着政府的公共决策。政府必须树立全新的"治理思路",与网民建立良性互动机制,促使网络民意从虚拟回归现实,从情绪化转向建设性,实现理性和宽容。  相似文献   

6.
论政治文明进程中的网络民意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民意作为一种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民意表达新方式,为民众提供了新的言说环境和表达渠道,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但是,当前我国的网络民意表达仍然存在主体分布不均、代表性不强、表达过程缺乏理性、内容缺乏客观公正性、表达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应采取发挥政府主导,树立信息权威;加快网络立法,规范网民行为;提高网民素质,优化网民结构;利用媒体资源,引导民意表达等措施,规范网络民意表达,推进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普及使民意表达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网络民意表达越来越受到决策部门的关注。与传统的民意表达模式比较,网络民意表达方式既有积极促进社会发展进程的一面,又存在着非理性的一面。为此,政府应加快互联网建设,媒体要加强自律,而网民则需要提高网络素养。  相似文献   

8.
网络谣言具有传播速度惊人、受众范围广、证伪困难等特征,从而具有一般谣言无可比拟的危害。我国对于网络谣言的规制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但是由于立法缺乏专业性以及网络监管的权力结构不合理等原因,网络谣言治理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先进经验,今后我国政府应通过完善立法惩处造谣传谣者、明确网络服务商的责任、推广网络实名制、强调互联网行业自律和网民自律以及革新网络规制技术等方面加强对网络谣言的治理。同时,应当在制止网络谣言和保护言论自由之间划定精准的界线。  相似文献   

9.
网络作为开放的公共领域已经成为人们讨论和传播公共事件的重要平台。为了保护正常的言论自由,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法律应当对传播不实言论的网络谣言现象予以治理。从加强网络谣言治理效果的角度看,应当完善相关法制,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立法,从严责罚制造和传播网络谣言的相关主体。同时,治理网络谣言应当从根本着手,要切实消除滋生谣言的社会条件,给普通网民提供甄别一般网络信息与不实网络言论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于严肃的主流文化,流行于普通网民中的网络文化带有戏谑色彩。戏谑性的网络语言是网民大众表现当代中国"文化复调"的独特方式。隐藏的电子文本和娱乐化的语言蕴含了温和的变革目标;默会的戏谑符号隐晦指向了国家权力和道德标准两条索引线。网络戏谑文化表现出了强有力的现实影响力,为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网络时代,政府应当直面网络戏谑文化表现的文化复调和网络新精神,重新定位自身的治理角色,实现网络社会治理中的政府"互动型"角色重构,形成网民大众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政府与社会全体成员之间的合作与共治。  相似文献   

11.
日益兴起的网络民意表达已经成为实现公众参与政府管理的重要途径,即越来越多的网民借助网络平台诉求自身利益或对社会问题的看法。网络媒介的固有特征决定了网络民意表达具有完善传统民意表达主体的结构,改进民意表达的议题选择等现实价值。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深入分析这些新的变化和要求,探索新时期如何更好的应对网络民主政治的发展,从而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王腾 《南方论刊》2008,(12):77-78
网络民意的合法性决定于网络社会的现实性、网民利益的正当性和网民利益的群众代表性。尊重网络民意的合法性与化解网络民意对应着的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相互联系在一起,不可分离。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本质特征。在网络民意的维度下,各级党政机关坚决要做到“五个统一”。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网络公共领域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迥异于西方国家的两面性特征,即一方面为广大网民提供了自由言说的平台,通过公共舆论监督政府等公共权力机关的运作;另一方面又在客观上为网络暴力等侵权行为及不实或过激言论的滋长提供了温床和土壤。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为参照,我们可以勘定造成中国网络公共领域之两面性的根源:它的积极向面源于公众、高效沟通媒介与公共舆论的基本形成;而消极向面则源于理性反思、深度交流和批判性建言的相对缺乏。要处理好这种两面性,建构国家、社会和个人间良性互动的网络公共领域,应做到:进一步完善作为网络公共领域培育基础的经济政治生态环境;切实加强政府对公共舆论的引导和管理;不断提高公众素质,树立积极理性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建立健全政府和网民的长效沟通机制,彰显网络公共领域批判功能的建设性维度。  相似文献   

14.
《东岳论丛》2017,(11):76-82
在突发事件频发和网络媒介深度介入的当今社会,政府应当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治理。当前,网络法律规制的缺失,网络干预的内在悖论,网络舆情监控评估的障碍,官民网络舆论的分化与割裂,行政紧急权力运行的潜在风险等因素限制了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治理效果。为破解困境,迫切需要政府加快网络专项立法进程,有效整合应急管理资源和要素,建立网络舆情快速反应机制,实施分类处置和多元干预策略,综合采用协商、调停、教育和预防等响应措施,并切实提高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网民的自律精神。  相似文献   

15.
网络舆情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政治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为公民民主参与政治和政治诉求提供了新的平台,也对地方政府的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认识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全面把握网络舆情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应对网络舆情的民意监督,建立网络舆情的快速反应机制,构建疏通民意表达的多元化渠道,建设责任政府,是地方政府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考量地方政府政治公信力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6.
围绕司法与民意的讨论,目前各界存在原因认知、概念认知、价值认知上的观点错位,影响民众对司法回应的肯定.作为法律适用机关的法院在回应民意上具有不同于政治机关的特点,必须以一种理性、中立的态度审慎地回应民意,做到有理有节、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回应过程中,应当根据民意的特点着重处理法意与民意、社会民意与权力意志之间的矛盾冲突关系,为此,必须在回应民意的时机选择与方法操作上遵循司法活动的基本规律.通过认定疑难案件的程序操作,使得外在的民意得以稳定化,以程序阻隔"舆论暴力";通过法律论证的操作,以普遍化、一致性与融贯性三原则检验与提升民意本身的合理性程度,以方法压缩个人恣意.法院的回应是对成熟且理性的民意的回应,建立在个案基础上的回应能逐步挽回民众对法院的信任.  相似文献   

17.
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成果表明,公共领域的发展将对我国民主法治建设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2007年以来,互联网逐渐显露出在汇集、承载舆情民意方面的重要作用。网络舆情正是民众在互联网这方公共领域发表的意见、观点、言论、情绪、态度的总和,以实现对权力的监督。审视近年来发生的网络舆情事件可以发现,公共领域在推进民主法治方面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权力机关应处不当、公共理性欠缺、网络舆论公信力堪忧是阻碍公共领域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相对于以书籍、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介为传播工具的传统政治文化而言,当代中国网络政治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了互动化、匿名化、去权威化、高科技化等态势.它的传播主体是网民,传播条件是网络,传播内容是网络政治观念形态.网络政治文化对当代社会产生了双重的影响,为了构建和谐稳定有序的网络政治文化,当前要坚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加强政府治理;注重技术创新,建设红色网站;推进电子政务,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培育网络政治文化队伍,发挥网络“把关人”作用;加快网络政治道德建设,规范网民政治参与;理性借鉴外国模式,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9.
网络舆情的主体多元、内容丰富、传播迅捷等特点,正重塑传统公共决策的信息生态,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增进公共决策的民主进程,提高公共决策的有效性、交互性与公信力。然而虚拟开放的网络空间信息庞杂,难以验证的舆情信息可能误导公共决策偏离科学轨道,数字鸿沟与网络信息结构失衡会对公共决策公正性造成影响,群体极化和网络暴力不利于公共决策的有效治理。在公共事务网络舆情倍增条件下应高度重视对网络舆情的疏导与管控:要推进信息基础建设,改进网络舆情的民意代表性;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提高网民公共事务参与理性;促进政务信息公开,建立网络舆情长效回应机制;完善网络监管机制,为公共决策营造良好环境;优化公共决策机制,切实提升政府治理实效。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行政体制的分割性和流域水污染属地化治理的特征打破了流域水环境的整体性,使得流域水污染治理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地方政府的自利化倾向在分割治理体制下强化了地方利益,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突出,最终导致"公地悲剧"——流域水污染治理失效。如何在实现集体理性的同时满足流域各级政府的个体理性,实现激励相容,必须打破流域水污染治理的行政分割,实现政府间的协同治理。因此,在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的政策取向中,一是要强化流域管理机构的权威,二是要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三是要构建流域水污染治理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