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连贯是衡量语篇与非语篇的重要标志,而连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篇译文是否是理想的译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文的连贯性.但是,英语的连贯形式与汉语的连贯形式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汉语译文的连贯形式就不能照英文的模式生搬硬套,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取各种方法对译文加以变通,再现原文的连贯性,使之成为读者可接受的译文.分别从显性、隐形两个层面探讨了构建原文连贯性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
语境效用在翻译中的体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将英语译成汉语,还是将汉语译成英语,不仅要关注原文和译文的遣词造句,还要关注原文和译文的语境,以便准确地把握原文,有效地落实译文。语境在英汉互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从词语的词典意义选择、语法判断以及文化涵义等方面都能充分说明这一点,大量的语例分析亦可见语境对翻译活动的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格萨尔》翻译中不可丢失的文化层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萨尔》是我国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场景壮阔、人物众多、卷帙浩繁、伟大而优美的英雄史诗,具有极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将这部史诗翻译成汉语时,应保持原文的民族性,忠实原文的文化性,将其相对完整地传达到译文中。  相似文献   

4.
在英汉翻译中,英语中较长的句子往往需要根据汉语的不同表达习惯译为汉语的多个句子,才能使译文做到准确、通顺、易懂.切分译法是一种调整句子结构的好方法,它可以将原文中不好处置的部分单独列出来,译为一个分句或句子,或者将原文中的从句单独列出来译为独立句,这样可以使译文更加符合汉语习惯,达到明白晓畅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都应当以简洁为首要原则,采取各种适合译语习惯的方式,凝练扼要地把原文的意义表达出来.汉译英的简洁性主要体现在修辞简洁性、次要信息的梳理、虚词和意义不大的一些词汇的省略以及运用英语语块翻译汉语句子.英译汉则将英语的长句和各种虚词、助词、关系词、形式主语等省略,而只保留那些实义部分,用汉语流畅表达出来即可,同时也将一些英语名词,特别是专业性的缩略词直接引用到汉语译文当中,而不需要翻译.同时要注意不能因词害义,简洁应当是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操作.  相似文献   

6.
古今中外的作家都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个人的立场与观点。翻译文学作品时,应十分重视原作者的立场观点。而原作者往往通过间接的方法将其立场观点隐含在作品深层,这就给翻译带来困难。汉译英时,汉语中有些文化背景的内容涉及到原作者的立场,译者要认真考虑原文的深层意义,也要考虑译文读者的接受状况。译者务必透过词语表层发掘作品的深层含义,使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达到译文与原文功能对等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在将新闻从汉语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译文的质量,译者需运用各种翻译手段,对译文进行适度地修改和加工,使译文在文体上更加接近英语读者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8.
汉英句法结构不同,汉语多用并列结构,英语多用从属结构,这个差异导致汉译英时须将汉语的并列结构转化成英语的从属结构,这就涉及到汉语并列结构中谁主谁从的问题,图形-背景理论为解决这一问题指明了方向.本文从定义特征、动态性、依赖性、突显性四个方面探讨汉语古诗语句图形和背景的区分问题.在区分原文中图形和背景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在译文中用适当的句法结构体现出来:图形用主谓结构或主句表达,背景用从句或短语形式表达.综合这两个方面,图形-背景理论视角下汉语古诗英译的本质问题可以归结为:原文中何为图形,何为背景;译文中图形和背景何以体现.本文旨在为汉语古诗英译时译文的句法建构提供可资参考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汉、朝空间维度词的隐喻义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维度词语是当代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运用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汉语空间纬度词语“大/小”在朝鲜语中的对应形式进行对比分析,人们会发现不同语言在认知风格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在英译汉时,译者随时会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上的差异。英语句子借助介同和连词的语法作用使句子“多枝共干”形成长句;而汉语则以词语的凝聚力见称,注重意合。译者如拘泥于原文的形式,把介词和连词照搬到译文中来,就会造成译文的不必要的欧化,拖泥带水,难以卒读,更遑论发挥汉语的优势了。本文将就介词和连词的译法略抒管见。  相似文献   

11.
英汉翻译时 ,我们会遇到某些词或词组在词典上找不到适当的词义。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应根据原文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汉语词语搭配的需要 ,从词或词组的基本含义加以分析 ,将词或词组的字面意义加以引申 ,从而得出合乎汉语表达习惯的译文。  相似文献   

12.
在语码转换过程中,译文与原文之间信息不对称是一种客观现实。这是由翻译所基于的翻译参考资料中词语意义的不确定性、两种语言范式与文化等因素的差异和译者主观能动性导致的,我们把由上述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译文与原文在形式和内容等方面信息不完全重合、对等的客观规律称之为语码转换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以此理论来终结关于语言"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的争论,对翻译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批阅学生的英汉翻译练习时,经常发现读起来生硬、晦涩的汉语译文,有的甚至读几遍还是不知所云。出现这样的问题,虽然也有对原文的理解问题,但有的英语原句并不很难,而译出的汉语句子还是很别扭,要是学生用汉语作文,他不会写出那样的句子。这说明,其主要原因是翻译时过于受原文的束缚,在努力传达原文的意思时,不敢摆脱原文的结构模式,只好照原文的句式写出汉语句子。这样的译文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看了觉得不象汉语,翻译味太浓,有时甚至看不懂。有的翻译家称这种译文为“翻译体”。本文试以学生翻译练习中的错误或不恰当的译文为例分析这种翻译体的根源和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一种超越时代、跨越民族的信息传递活动。最理想的翻译是通过语际的转换,将原语言信息完全传递到译文中去,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即所谓的等值翻译。欲使译文读者得到同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在翻译过程中就必须选择与原文作用相等的语言手段来准确完善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感情及创作意图。由于各民族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不同,加之不同的语言各有其自己的词汇材料和语法形式,因此,完全等值、毫无信息走失的翻译几乎不可能。信息走失的原因很多,“一国文字和另一国文字之间必然有…  相似文献   

15.
一词多译是指在不同的上下文中赋予某个词语不同的译法。为了使译文富于变化,一词多译是翻译中很常见的现象。但有时候在英语中很难找到不同的词语表达汉语中的某些相关词语。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又不得不采用多词一译,即用一个英语单词及其变化形式翻译数个意义相近的汉语词语。  相似文献   

16.
求同翻译观体现在译文必须完全表达原文的内容且译文表达方式必须完全符合译语的表达规范,存异翻译观体现在译文在忠实于原文内容又具有极强可读性的基础上又要忠实于原文形式.由于直译概念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诸多差异,故基于直译概念来判断译文在兼具可读性的前提下在多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文形式特征便失去了根据.既然译者是在认同原文文化之基础上进行翻译,则译文对原文的忠实性应体现在译文对原文的文化认同性上,故从文化涵化之视角来解释译者英译之忠实性乃是一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分类大致相同,在使用上也有相似之处,但由于两种语言的差异,其衔接手段在各自语篇中的分布情况也存在诸多差异。在译文构建过程中,译者应该灵活处理。若目的语条件许可,应尽可能既传递源语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将原文中的衔接手段移植到译文中去。否则,译者应根据译文的特点,自然贴切地调整和变换衔接手段,为译语读者提供衔接合理、语义连贯的译文。  相似文献   

18.
主位推进模式与英汉语篇翻译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把英汉语主位推进模式(thematicprogression)大体相同的观点作为文章的假设前提,探讨英汉语的语篇翻译问题。指出译文在主位推进方面应尽量与原文保持对等。这一切都以不对原文意思造成误解为前提,即允许在译文中对原文的主位结构做适当的调整,以免影响译入语语言结构。  相似文献   

19.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出现了一些与汉语相近 ,但不对应的词语在课文的译文中处理不当 ,导致学生对某些词的误解。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预备级第一册第二课的标题的思考 ,提出对类似的词语的翻译应该慎重进行  相似文献   

20.
在英汉翻译中,否定因素中的正反说是一个难点但同时也可以遵循一些翻译的原则。第一,不拘泥于原文表层结构的肯定和否定,而取决于汉语的表达习惯,必须注意确保译文的优势。在不违背这一原则下,当然可以尽量照顾原文和译文在形式上的契合。第二,否定和肯定的运用,要考虑文体和语境上的因素。第三,一般说来,用否定式有时有比较婉转的意思,反映说话者的态度,而用肯定式时则比较直截了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