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好教育的关键,第一在教师,第二还在教师"办好教育的关键,第一在教师,第二还在教师。"所以学校发展的如何关键看教师的工作状态。然而教师是个有思想、有个性、有自己价值判断的人,他们的工作状态是千差万别的,我想可以归纳为"三态"。  相似文献   

2.
科教兴国的基础是教育 ,教育的关键是人才 ,教育从来就是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从来就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根本途径。当前 ,为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 ,各级党政部门正切实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实实在在加大教育投资力度 ,改善教师待遇 ,稳定教师队伍 ,使他们才能专心致志埋头于教学和科研工作。这一切基于党和政府对科学和教育的正确认识和判断。小平同志在 1 978年 3月 1 8日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作鼓舞人心的讲话中指出“没有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 ,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当时令人耳目一…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就农村的英语教育来说,整体水平相对落后,在英语教学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关键原因是教师在继续教育中不注重听说的强化训练,他们没有意识到听说强化训练的重要性。从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语言功底和内在动力上看,他们的确需要对自身的听说训练进行强化。  相似文献   

4.
第七届海峡两岸学前教育论坛于2021年12月12-14日在福州召开。200多位海峡两岸知名专家学者、幼儿园园长与教师齐聚一堂,围绕“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引领新时代学前教育”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探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学前教育发展的时代诉求、未来挑战以及建设高质量课程、做好0-3岁儿童发展与保教服务、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积极探索学前融合教育、开展基于专业认证的教师教育改革等方面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教育信息化,教师是关键。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更应积极面对。高等师范院校应从改善物质条件;加强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培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等方面来实现教师教育信息化。  相似文献   

6.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培养师范生的良好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就当前高校师范生素质状况及培养途径、培养方法作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7.
乡村是城镇化的落脚点,乡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短板。补齐短板,乡村教师是关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教师队伍的生存与发展状况令人担忧。要促进乡村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应从队伍的内部和外部进行治理,构建起系统的乡村教师队伍治理体系。以乡村教师双重身份的回归与薪酬状况的改进为两条治理主线,兼顾师德建设和教师培训、教师补充及教师考核与评价等,由内而外地增强乡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解决教师队伍在来源、发展、流动等方面的问题,培育乡村教师队伍,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化全球化视野下的教师教育改革,回顾中国教师教育发展的百年历程,展望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未来走向,在西南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西南大学与加拿大-中国教师教育和学校教育互惠学习合作基金项目于2016年4月17-19日联合主办了“百年教师教育论坛暨第三届东西方教育互惠学习研讨会”。与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全球教育的外部环境和内生动力,一方面梳理了中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历程与趋势,分享了中国著名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改革方面的探索经验,探讨构建全球化教师培养机制;另一方面,展示了旨在搭建中加教师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桥梁的中加项目在学校教育、科学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互惠学习成果。  相似文献   

9.
农村教师教育工作正面临着重大转变,肩负着改革、创新和发展的任务。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水平任重道远。解决教师教育问题要远瞻未来,着眼治本源之策。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要走均衡化发展的道路,关键需要体制创新。构建行政区域教育资源共享体系,转换教育体制,实现教师教育资源生态循环,是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以全省首届“未来杯”中小学教师科学教育论文为对象,探讨了阻碍科学教育发展的深层原因,并尝试提出提升科学教育发展的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是职业院校今后工作重心之一,而面向教育信息化的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则是关键决定因素.本文从教育信息化和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特征出发,提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努力实现信息化教育理念、信息意识、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等四个层面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教育在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接班人中的特殊作用入手,提出必须加强对未来人民教师──当代高师学生的师德教育。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着重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育,以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为今后胜任教育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本文提示未来的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以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我们正在进入信息和智能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十分迅速,可谓“一天等于二十年”。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创造者和新社会生产力的哺育者,正面临着时代发展的严峻挑战。这种挑战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当代教师要具有适应时代发展和新技术革命需要的未来意识,以及相应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这是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本文就此作些粗浅的分析,以做引玉之砖。一教师的未来意识,是为未来而教育,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意识。它是教师自觉适应社会未来的发展和新技术革命需要而进行的  相似文献   

15.
师范教育现代化,除了设备、手段等“硬件”需要现代化外,更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现代化。要做到这一点,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积习难改,破除旧的习惯有时要花费很大的气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千百年来的古训。师范学校的教师是否也是只“传道、授业、解惑”就行了呢?由于师范学校培养的是未来幼教、普教的教师,他们更需要获得的是未来的教学能力。因此,在校三年期间,教师一定要注重他们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小先生”教学法就是为适应这一需要而产生的。一、“小先生”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所谓“小先生”教学…  相似文献   

16.
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于未来的职业和专业、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达到何种成就等等的向往和追求。一个人树立了崇高的职业理想,就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驱力”,在理想之光的照射下,自觉地增强主人翁精神和职业责任感,向着事业的高峰勇猛地攀登,取得辉煌的成绩。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事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而高帅生是我国未来教育的骨干力量,是改变我国教育面貌的生力军。他们的职业理想如何关系到“百年大计”,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高师生,虽…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新生力量和未来的中流砥柱,他们能否安心留在乡村学校从教,关系着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解决乡村教师"留不住"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6月发布《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从经济待遇、社会地位、专业发展等方面着手,提出了具体措施。但是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当前新生代乡村教师的离职意向仍然普遍存在,尤其是其中的男教师和工作在乡村小学的教师;新时代乡村教师的离职意向,受经济待遇、社会地位、专业发展、个人偏好、乡村文化适应性、家庭和学校支持度、教师教育满意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个人偏好和乡村文化适应性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为了更好地留住新生代乡村教师,仍需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现有政策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1)重视乡村教师招聘和管理过程中对个人偏好的考察与培育;(2)积极帮助新生代乡村教师适应乡村文化;(3)关心新生代乡村教师的家庭问题,提供帮助和支持;(4)重视乡村学校建设,给予新生代乡村教师更多的组织关怀;(5)出台针对乡村教师的教师教育标准。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继平2009年5月27日在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发表的“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建设”一文中指出,教师也是人,他除了工作以外,还要生存、生活、学习、发展,都有七情六欲。学校领导就要时时处处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使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认识到自己是大家庭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建立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基本框架的主要力量,应全面、自觉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更高要求.在论述教师素质的内涵、构成要素、时代特征等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除了教师自己不断努力之外,重要的是作为培养教师的师范院校要进一步改革课程和教学内容,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把培养和提高未来教师素质的教育作为重点,促进他们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校中青年教师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未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主宰着高校甚至祖国的未来。从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遏制高校中青年教师违法犯罪、做一名合格教师的要求等层面看,提高高校中青年教师法律素质迫在眉睫。只有要求他们在学法、知法的基础上,积极应用法律尤其是应用"法的精神"于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才能真正提高高校中青年教师的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