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黎东升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7(2):15-18
阐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目标及评价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荆州市各县城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定量评价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作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笔者构建了以重化工业基地为特色的辽宁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线性综合指数法对1996—2010年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各子系统及综合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在经济子系统指数大幅度攀升的同时,资源子系统指数呈不断波动和缓慢上升态势,辽宁省应谋求如何在重化工业主导经济发展的格局里使经济发展与节能降耗、减少污染协同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90-96
通过构建生态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结合1987年至2011年甘肃省部分数据,测算出甘肃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甘肃省生态经济耦合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来考察甘肃省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近年来甘肃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4.
针对近年来甘肃省社会及经济发展现状,有必要以地、州、市为基本研究单元,构建甘肃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这其中包含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3大方面共37项指标;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甘肃省14个地、州、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提出增强甘肃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AHP和德尔菲技术构建评价模型,并采用2000-2009年的数据对江西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农业呈现可持续发展态势,从影响江西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准则层来看,社会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对江西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性正效应,10年间平均发展速度分别为1.1974与1.1083;资源子系统正效应较小,为1.0230;技术子系统保持平稳,为1.001;而生态予系统出现负效应,为0.9772。针对结构性矛盾,提出了改善农业投入结构,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复种指数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以阿木尔林业局为例,设置66个具体指标,以国家有关标准、理想值或实际指标值中的最优值、满意值等为参照,采用多指标综合价值评价法,对阿木尔林业局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自2000年以来,阿木尔林业局呈可持续发展稳定趋势,综合水平趋强. 相似文献
7.
立足福建农民合作社参与农业科技推广的实践,通过构建客观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农民合作社参与农业科技推广的实效进行评价,并分析影响农民合作社开展推广的主要因素,在体系建设、人员科技文化水平及政策环境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思考对策。 相似文献
8.
针对农业发展评价问题,根据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确定的原则,把阜新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综合集成为生产子系统、经济子系统、资源子系统、环境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科技子系统6个子系统,20个指标,运用转型后十一年间数据采用PCA方法对阜新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应加强农产品各生产环节的绿色化、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研究推广节水型农业生产技术等建议,为阜新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内涵、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从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农村社会进步三个方面出发,选取22项主要指标,构建了县域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甘肃省75县(区、市)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各市县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能力。结果表明,甘肃省各县(区、市)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能力差距巨大,呈现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格局。同时,根据测算出的农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农业生产条件综合指数结果,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全省具体划分为发达型、较发达型、发展型、欠发达型和落后型等5个类型区,并对各类型区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通过对农业生态旅游的界定与发展背景的研究,提出了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括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社会经济条件三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该指标体系对泰山农业生态旅游区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为我国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与评价,是近年来社会各界持续关注的热点。而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以及其他等四大类指标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并用该模型对成都市金牛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金牛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水平逐年增长。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平指数、发展指数和协调指数分析辽宁省可持续农业及其各子系统发展的发展水平、发展能力和发展协调度,以综合性评价辽宁省农业发展的可持续程度,分析其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6~2005年,辽宁省农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农村社会稳步持续发展,可持续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整个系统的发展表现出一定的持续性。但辽宁省可持续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速度非常缓慢、系统发展的有序性差和系统内不协调性的增强,这将会对辽宁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应及时调整发展方向,以实现辽宁省农业长期稳定快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业生产可持续性可以看作是由农业产出可持续性、农业经济可持续性、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农业社会可持续性四个子系统组成的农业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论文构建了农业生产系统可持续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评价了湖北省17个地市区的农业生产系统及其四个子系统的可持续性,另外还定量评价了四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 ,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与前提。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 ,构建常德市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从总量规模和结构协调两个方面对常德市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 ,可为常德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休闲农业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大圩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芬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7
休闲农业资源是休闲农业的客体,具有农业和旅游业的双重属性,对此科学、客观的评价是利用和开发规划的依据.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根据休闲农业资源特征特性,及影响该资源的因素,设计定量、定性指标,构建休闲农业资源评价体系.主要特征在于:构建了三大准则层,九个指标层,及二十八个指标要素层,并结合德尔菲法对指标赋予权重.具体到实证分析——对大圩镇的实证分析,评价出该地的大气质量、资源体验性、田园风情以及植物资源得分较高,但在购物条件、住宿条件以及服务态度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查奇芬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105-107
工业企业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主体,增强工业企业活力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工业企业活力是指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能够做出灵敏而正确的反映,并能最大限度地动员内部人力和资源,采用先进工艺技术设法减少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消耗,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排放;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使自己得到生存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的原则,构建一组由生存和发展力、应变力、竞争力、盈利力等要素构成的工业企业活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甘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地区是甘肃相对落后的地区 ,面对西部大开发战略 ,如何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本文认真分析了甘肃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资源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今后民族地区重点发展的六大问题 ,即 :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畜牧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 ,旅游业 ,矿产业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加工工业 ,商贸流通业 ,社会事业六个方面。探讨了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诸多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赵琪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5(1):107-112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关系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和关键一环。立足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在明确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和座谈等方法确立了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集。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专家咨询法计算出各级指标权重。最后,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拟定了三级指标的评价标准,最终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期为其他高校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战略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孔原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14-19
针对当前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缺乏系统性实证研究现状,综合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三大因素,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物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华东等沿海发达地区物流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协调,西部地区物流可持续发展水平则仍然较低。 相似文献
20.
河西水资源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陆河绿洲经济为特色的河西地区,水资源是制约地方经济和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本文在确立了河西可利用水资源的基础和合理分配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四个方面用水关系之后,根据农业分配水量确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案,提出河西地区农业结构应当以草畜产业基地、特色经济作物产业基地和高标准制种产业基地为主,压缩高耗水的粮食作物面积,农民收入主要以草、畜产品,名优特经济作物,制种以及相关的加工业和第三产业等为基本收入来源。实现生态、生产、生活为一体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