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整个社会的阶级与阶级结构也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在社会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同时,阶级与阶级结构分析的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上也越发复杂而尖锐,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阶级与阶级分析理论;新中间阶层及其特征;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特征及性质。  相似文献   

2.
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观点正确分析我国当前社会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对于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十分重要 ;在对立的阶级已经消灭的情况下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成为我们社会的主流 ,但是经济生活带来的社会分化不可避免 ,社会阶层客观存在 ;我们应该用正确的观点去认识 ,用平常的心态去对待社会各阶层之间的不平衡现象。  相似文献   

3.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党执政后惩治腐败的首次成功实践。这一实践不仅有效遏制了当时腐败现象的蔓延,同时也给我们党留下了许多宝贵经验: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长鸣警钟;在行动上严惩不贷,绝不手软;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执政为民和廉洁从政的意识;加强法规制度建设,确保权力合理配置和规范运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控制和约束。总结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惩治腐败的基本经验对于今天的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人一直重视民生建设.建党以来,我国民生建设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切实巩固民生建设的经济基础;加强制度创新,重视民生建设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等.上述基本经验,给我们当前加强民生建设以极其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早在160年前,马克思就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并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等。而在《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中,毛泽东结合中国的国情,就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指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领导、动力、前途,区分了敌、我、友,树立了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来解决中国现实社会实践问题的光辉典范。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分析比较马克思、毛泽东关于阶级学说的思想,无疑对我们正确地分析和认识、处理当今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90年改善民生的伟大实践,呈现出"坚持民生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坚持民生多样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坚持民生生产力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等诸多特点,这些特点,对于当今共产党人进一步践行党的宗旨,在新的起点上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1940年代,中国共产党对农村阶级成份的认识相较于1930年代前期土地革命时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新式富农”的提出和新成份特殊待遇的规定。抗日战争时期“吴满有式新式富农”的出现成为认识发展的契机,构成了理论突破的开端,以后扩大到土改初期对“张永泰式新式富农”的宣传。土改深入时期,中国共产党系统地发展了对党民主政权长期治理下社会经济发生的变化及由此产生的阶级成份变动的认识,突出了变化的政权背景,以新旧政权为界,结合生产方式的定位,又照顾到历史因素,反映了土改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农村问题上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中国政治舞台上,政党远不止中国共产党一个。作为一个肩负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使命而产生的先进政党,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就面临着一个现实问题,即如何同其他政党相处,对此,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基于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多党合作认识演进历程的梳理分析可以得出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大潮的催动下,日本公司治理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日本公司治理结构在演变的过程中受到了英美模式的影响,演进的方向将是建立包括股东、员工、机构投资者以及社会在内的多元化的共同治理机制。日本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及其新发展,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创新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重视中医药,不断推进中医药在时代条件下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革命战争年代广泛应用中医药、新中国成立后坚定扶持中医药、改革开放后大力发展中医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中医药的认识高度和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振兴发展中医药的政策密度和工作力度前所未有,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成果显示度和社会认同度前所未有,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前所未有。这一恢弘的历史进程蕴含着鲜明的政治逻辑、文化逻辑和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始终理性、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医药,坚定、勇敢、有力地传承中医药,能够跳出医学范畴来看待中医药,深刻认识并充分挖掘中医药所蕴含的卫生、经济、科技、生态、文化资源价值,推动中医药服务人民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新时代,推动中医药在建设中国特色卫生健康模式、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中发挥更大作用,必须坚持党对中医药事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四个自信”基础上的发展自觉,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方略,实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11.
搞好社会工作专业化建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高度重视建构社会问题的专业解决机制;搞好环境研究及区情调查,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专业教育与培训,建构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合理设置专业机构及岗位,为专业服务的拓展提供有效的组织载体;建立职业资格的认证制度,保证社会工作专业化建设实现持续创新.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规律党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根据国情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必须不断推进指导思想创新,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必须制订出理想与现实相统一的奋斗纲领;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必须始终葆有一个巩固的阶级基础和不断扩大的群众基础;必须把握衡量执政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增强执政为民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流动广泛而迅猛,主要从劳动生产率较低和经济效益较差的地区、行业和单位,流向劳动生产率较高和经济效益较好的地区、行业和单位.到目前为止,知识分子阶层主要由专业型知识分子、公务员型知识分子、经理型知识分子、业主型知识分子、中介型知识分子、自由职业型知识分子、个体户型知识分子等七个群体构成.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发展和阶层结构的变化,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切实的措施,趋利避害,使知识分子的社会流动和阶层结构变化更好地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规律:党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根据国情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必须不断推进指导思想创新,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必须制订出理想与现实相统一的奋斗纲领;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必须始终葆有一个巩固的阶级基础和不断扩大的群众基础;必须把握衡量执政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增强执政为民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5.
作为社会稳定发展的“安全阀”和“减震器”,社会保障在实现社会公正、构建社会和谐的进程中,日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近年来党和国家一直在强调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实现社会公正。针对当前的形势,文章主要分析社会保障需要扩大覆盖的几大阶层,并重点论述了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的重要意义,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切实可行之途径。  相似文献   

16.
美国社会结构无论是横向上的阶级构成还是纵向上的等级地位都具有开放性、流动性的特征。二战后 ,其社会结构又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变成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菱形结构。美国社会阶级结构的特征及其变化 ,对美国工人阶级具有极大影响 ,使其成为阶级意识淡漠、政治上保守右倾的一个群体 ,并影响着美国政府的内政外交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加强党员素质建设的思想适应发展着的历史条件与现实需要,经历了渐趋成熟的演进历程。其主要历史经验有:历史作用高度重视的一以贯之,德才兼备基本原则的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后贯穿,理论实践有机结合的学习理念。现实启示为:在构建学习型政党的过程中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素质,以党员素质建设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支持,结合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实践推进党员素质建设并使其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  相似文献   

18.
19.
从"支部建在班上"模式的历史背景和理论依据入手,介绍了将"支部建在班上"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并结合当前班级党支部工作的运行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指出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以大学生为主体开展党建工作的工作思路,不断探索班级党支部工作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种理论的建立和完善都离不开一定的方法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也不例外。同样是对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 ,除了研究者本人的立场、观点外 ,研究者所使用的方法不同 ,最后得出的结论也就不一样。马克思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方法很多 ,在这里主要论述科学方法和价值方法的统一。马克思在吸取同时代思想理论精华的同时 ,也吸取了他们方法上的合理性。这里的科学方法是指从客观的角度 ,通过经验和实证的分析揭示客观规律的方法 ,又称实证方法。实证主义方法是从法国社会学家孔德开始的。他把自然科学的方法推广到社会领域 ,认为社会科学和物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