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在艺术史上,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艺术风格或艺术流派的诞生,往往伴随着与原有诸艺术存在之间的辩护与反驳之争。后来者每每声称唯有自己才是真正的艺术,此刻是所有那些僭越至今的冒牌货们让位的时候了;而先居者们则每每宣称那后来者不具备艺术的起码条件,根本就不能算艺术。这种论争最后又多以艺术“开放体系”来容纳诸方为结束。这种由互相拒斥起而以开放体系终的程序一遍又一遍地被重复着,贯穿着整个艺术史。文学史自难例外。从来的诗人作家与理论家批评家们多将自己心目中的某一特定文学理想、文学追求论证为文学的唯一本质。于是,“我希望文学中有此”就变成了“文学除此之外什么也不是”。一个特定文学主张的出台,常常伴随着阿基米德式惊喜的呼喊:我找到了!我终于找到了文学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日本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充满了活力。在此之前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是外国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 ,从战前和战后的比较上看 ,研究成果有本质上的差异。战后的研究超出了战前的框架 ,直接与文学本身紧密相连。即使从现在的观点看 ,这些研究也是很宝贵的。当然 ,这一特点并不是战后突然出现的 ,而是在战前就有了基础。从吉川幸次郎与大山定一之间的书信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特点。战后日本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同其他研究领域一样 ,在运用实证主义的同时 ,研究领域分化得越来越细 ,结果失去了主要方向 ,拘泥于罗列作家和作品。在…  相似文献   

3.
钱谷融先生在20世纪五十年代撰文指出,高尔基建议把文学叫做“人学”,于是认为最早提出“文学是人学”命题的是高尔基;进入21世纪后,钱先生又说,“文学是人学”的发明权应归属于泰纳。本文认为:事实上,高尔基未曾提出过“文学是人学”的建议,泰纳也没有作过“文学是人学”的完整表达。不过,尽管如此,钱谷融先生在20世纪五十年代的政治与文学生态中,能提出“文学是人学”的命题,并阐释文学的“人性”品格,这既需要勇气,也需要才情,更具有非凡的意义。因此,在后来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和研究中,这一提法产生了极其巨大的积极影响和作用。不过,也应该看到,“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缺乏其自圆其说的学理性依据,尤其站在新的世纪,以更高的标准对这一命题进行审视,其存在的局限性也是较为明显的,这就是:人是文学描写的中心,而不是文学描写对象的全部;人是评价文学的一个尺度,并不是评价文学的唯一尺度。文学还应遵循文学自身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4.
应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和《日本研究》编辑部的邀请,日本和歌文学会、中古文学会常务委员、《日本研究》特邀作者、日本大学杉谷寿郎教授,于1987年6月7日至8月21日来我国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杉谷教授为辽大日本研究所做了题为《从“咏柳”和歌看日中两国古典文学交流》的学术报告,双方就两国古典文学交流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在华期间,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李芒会长、吕元明副会长分别会见了日本客人。杉谷教授尚与京、沪、辽、吉  相似文献   

5.
日本学者铃木虎雄首倡的“魏晋文学自觉说”并不是一个科学的论断,而鲁迅先生接受这一说法本是一种有感而发,虽然具有一定的学术启发性,但是不能把它上升为一种文学史规律性的理论判断。“汉代文学自觉说”是对“魏晋文学自觉说”的一个有力挑战,从汉魏以来“功利主义”与“文学自觉”、汉人的“个体意识”与抒情文学的关系来看,促进汉魏以来中国中古文学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秦汉社会制度的变革、文人阶层的出现及其特殊的文化心态,以及他们对于文学的基本态度。以此为基础,可以清晰地看到从汉到唐的中国文学的演变轨迹。“魏晋文学自觉说”不能全面地描述中国中古文学的发展过程,它影响了我们对于中国文学发展规律和本质特征的认识,因而在中国中古文学研究中不适宜使用“文学自觉”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6.
女性文学形象是中日两国文学草创时期不容忽视的内容。比较研究这一时期女性文学形象,对梳理中日各自文学史源头,深入认识中国古代文化之于东亚文明发展进程的意义,乃至深化有关女性史的研究,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日古典文学初期的神话为研究对象,比较女性文学形象的异同,论析其根源,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古代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蒙德·威廉斯是一位独具理论特点和实践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 ,他的理论思想至今仍在文学及文化批评领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当前英语文学和文化界风行的“文化研究”热 ,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威廉斯等理论家的努力。本文从威廉斯代表性论著入手 ,评价他对“文化”这一概念的基本理论阐释 ,从中可以看出他作为文化批评家的思考轨迹。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6,(3):101-103
赵树理因其文学创作的平民化和大众化而成为解放区文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纵观其创作就会发现,这主要是继承和革新中国古典文学和民间传统文学的结果。文章结合他叙述故事时采用的"才子佳人"和"清官除暴安良"的结构模式论述了古典文学对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刘宁 《唐都学刊》2007,23(4):10-11
汉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阶段,其中蕴涵了中国多种文学体式的萌芽,所谓“文章各体,至东汉而大备。”(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宏丽的两汉辞赋、朴实的汉代诗歌及史传文学的空前发展,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根柢。汉代文学的繁荣由文体形式到文学作品的内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 ,无论是研究日本近代文学抑或中国现代文学 ,“私小说”都是一个难以忽略的话题。1这首先是因为 ,“私小说”是近代以来日本文学中最独特的样式 ,它所表现出来的诸种特征直接联系着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个性。在这个意义上说 ,理解“私小说”不仅是认识日本的文学而且是理解日本文化、日本民族的精神结构的一个有效途径。其次 ,众所周知 ,中国现代文学的 3 0年历史与日本社会、文化、文学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而其中“私小说”和“普罗文学”尤其引人注目。 2 0世纪 2 0年代 ,以“私小说”为主的日本近代文学 ,极大地影响了一代留…  相似文献   

11.
浙江的文学有着悠久的现实主义传统,鲁迅、茅盾等都是屡屡称引的一代宗师。同样,新时期的浙江文学也常把反映现实生活奉为圭臬。近年来,在浙江的文学评论界中,又回荡着“浙江乡土小说”、“吴越文化小说”、“吴越风情小说”、“吴越文学”的呼唤呐喊,虽然彼此在称谓上有所差异,然而其主旨和指导思想是极为相近的,一言以蔽之,即大力倡导文学的地域特色和乡土风味。综观这几年的短篇小说,依然洋溢着现实生活的情趣,散发着浓郁的“吴越”气息,闪烁着强烈的地域色彩。无论是表现吴越一方农村独特的“乡土小说”,还是充溢着南方都市风情的“杭味小说”,以及介乎其间的有关小镇生活的作品,都显示了作家们力图凸现文学的地域特色和强化作品的文化内涵的意愿。在此,本文作一扼要的评议。  相似文献   

12.
日本古典文学名著中,和“光”相关的描写词汇频繁出现。其中,在表现人物方面尤为突出。既用于夸饰僧人道行之高,又用来虚构佛像之灵异。而且也用在描绘月宫仙女之冰清玉洁和表现贵族公子的美丽姿容。“光”在古典文学中被反复使用,表明这类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古代人的某种审美取向。本文以“光”为考察视角,通过再解读经典文学文本,发掘、梳理其隐含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3.
霍建波 《社科纵横》2013,(7):118-120
延安文学是有根的,它的根就在灿烂辉煌的中国古典文化与古典文学之中。从延安文学的指导思想中,能看到丰富的古典元素。自先秦以来,孔子就有明确的文学工具论思想,提出文学为政治教化服务的观点,汉唐、宋清因袭,一直是占据文坛的主流思想。现代以来,主张新文学的理论家和实力派作家,一方面推崇纯文学,另一方面则并未完全摆脱政教论的影响。作为延安文学指导思想的《讲话》明确主张文学艺术"为工农兵服务",为政治服务,其对古典文学政教论的因袭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globalization)成了人文学者和文化界谈论得最多的话题之一。经济全球化给人类生存方式、文化价值观念和文学活动带来何种影响,相应的解决办法如何,正成为国际学术理论界的前沿话题。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中国学术界应当就经济全球化对文化、文学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提出自己的解答,并需要就这一迫切而重要的现实问题加强与国际学术理论界的平等交流和对话。围绕着“全球化”与中国文化、文学研究关系的讨论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5.
晏子,姓晏名婴,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宰相。《晏子春秋》(以下简称《晏》)是以晏婴为中心人物的古典文学名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晏》中的晏子已经不是历史上的真实原理,而是艺术上典型。 (一) 晏子虽然是我国古典文学中著名的典型之一,但除过“晏子使楚”的故事广为流传外,其它关于晏子的传闻就鲜为人知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在这篇文章里,我们试图从分析晏子的形象特征入手,探讨一下这  相似文献   

16.
宏观研究的收获和收获中的宏观研究─—读张碧波著《中国文学史论》陈永宏,郎学初1986年4月,《文学遗产》刊出古典文学宏观研究征文启事,至今已是七年有余了。古典文学的宏观研究在1982年初从只作为一种学术思想开始,到后来渐渐形成一股学术思潮,再渐至今天...  相似文献   

17.
系统的探讨精当的分析——评《眼前春色梦中人——〈红楼梦〉人物论》张澜《红楼梦》是一部博大精深、艺术魅力无穷的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研究也一直是古典文学研究中的“显学”。对于这样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学作品可以从多种角度加以研究,但其中最不应该忘记的...  相似文献   

18.
古典长诗的典范《罗摩衍那》《罗摩衍那》的意思是“罗摩的游行”,即“罗摩的生平”或“罗摩传”,其现存形式大约形成于公元前四或三世纪直至公元后二世纪。它是印度古代的又一部规模宏大的叙事长诗,与《摩诃婆罗多》并称为印度古代两大史诗。《罗摩衍那》为后代的古典文学开了先河,尤其成了长篇叙事诗的伟大典范,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罗摩衍那》是印度人民对  相似文献   

19.
继史诗时代之后,印度文学进入古典文学时期,大约从公元1世纪到12世纪。这一时期成就最大、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无疑首推迦梨陀娑,他在世界文坛享有“天竺的莎士比亚”之称。印度的抒情诗到他这里达到了真正的成熟与鼎盛。他的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肯定现实人生,一反历时千年的“诗以言教”的文学传统,在诗中渲染人类的理想境界,把尘世与天堂连接起来,把表达人类情感当成文学的主要目的,极力展示人类的爱情渴望而不是神的训诫说教,通过讴歌大自然唤醒人类灵性的复苏。他成为肯定现实人生的突出榜样。迦梨陀娑的诗,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手法,都达到了印度文学发展的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张碧波1930年生,吉林省人,1956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班,现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碧波同志多年从事古典文学教学与科研工作,勤于思索,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注意改进研究方法,特别是在中国文学史宏观研究方面成绩卓著,在国内学术界颇有影响。1977年10月由张碧波同志发起,组织并主持了全国六省市十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