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性别问题是思考技术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根源于身体性的技术与性别是内在关联的。不同的性别意识产生不同的技术实践和技术后果。无性的或无性感体验的哲学思维将导致危及人生存生活的技术。基于男女两性相即相生的交流对话的性别意识,易导向谋求维持和改善人的生存生活的技术。通过将技术发生的源头追溯到男女原始的生命对话,在由其生发的关照族类生命整体经验的视阈,阐述了一种基于性别/性本质语境的技术实践,为应对现代技术引发的诸多问题提供了具有启发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哲学的语言论转向与文化转型期,应采取新的以对话理论为指导的翻译观。在新的翻译观的指导下,汉英翻译应充分体现两种语言文化的对话和交流,讲求异化、归化策略的适度杂合,为汉语语言文化成为强势语言文化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3.
师生关系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传统的"师道尊严"以及以"教师为本位"的师生关系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取而代之的是民主的师生关系。而这样的民主概念有其教育领域中独特的内涵,只有真正认识到其本质,才能在实践生活中找到正确的途径实现师生间的民主。对话式的合作关系注重的就是交流双方的平等,互相尊重。师生之间实现了对话合作,民主的师生关系也就会生成。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与后传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社会的发展表现为现代制度的扩张 ,现代制度的全球化是盛现代性 (后现代社会 ,也即后传统社会 )的标志。制度的自否性使现代社会在向外扩张的同时还导致了诸多内在变化 ;其内部变化过程就是传统撤离的过程。传统的撤离造成了不同价值体系和不同生活方式之间的冲突。在今天的全球化社会里 ,避免冲突———即脱离与他者的接触———是不可能的。解决冲突的方法必须在对话和暴力这两种手段之间作出选择。全球性世界秩序迫切需要“对话民主”。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管理的理念与方法应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其管理兼具激励、指导、服务等功能."对话-体验-引导"的教育管理模式遵循这一准则,以"生活世界"为理论基础,以对话、合作为具体操作形式,为学生创设平等、开放的交流空间,开辟共同管理的领城,使学生管理成为自下而上的自觉行为,从而达到管理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电影的文献价值与艺术品位--谈新生代电影的成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影魅力在于物像的仿真性与叙事的虚构性之间所形成的张力场。新生代影片在“物像”和“叙事”上均遵循逼近“真实”的原则,影片执着于对“个体意识”的真实表达,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但放逐了电影的想象空间和审美功能,与观众的观影心理形成内在矛盾,影片及其文化意义在客观上成为一种无法与观众交流的独白。  相似文献   

7.
与流行的城市形象公关研究不同,城市传播主要思考的是传播如何让现代城市得以不断进步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20世纪著名城市研究学者和技术哲学专家刘易斯·芒福德在对历代城市发展及城市规划进行系统批评的过程中,强调了人文主义以及交流对话的重要性,探究了早期报纸和社区交往、大众传媒与城市生活塑造、公共空间、社会控制、群体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城市传播与集体记忆、社会交往、文明生活之间的关系.刘易斯·芒福德特别指出城市中最有意义的活动即是对话,对话是城市生活的最高表现形式之一.这些论述与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研究有所交融,并对电子虚拟时代的城市传播探究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Verscheren认为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它包括语言使用的诸多方面,特别是顺应交际的环境和交际的对象。以Verscheren"顺应论"理论来探讨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语境顺应和顺应的自然与度的问题,以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9.
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精神和现代教学的改革方向被愈来愈多的研究者关注,已成为教师耳熟能详的话语和课堂实践的武器,但在实践层面还应对"对话、师生民主与平等、回归生活世界、问题创设、评价科学性、开放性对话"等方面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10.
对话理论视域下的翻译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理论具有较强的哲学层面的意义。以对话理论为方法论,从接受美学、读者反应理论角度来研究翻译中译者与作者、文本和读者等多重对话关系,试图建立一种以译者为中介,文本与读者、历史与现实进行交流的对话性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1.
人们往往忽视康德对于经验因素的重视和肯定,实际上,作为理性主义哲学家,康德指出了人类理性能力的有限性并在其先验哲学中给予经验论思想某种合法性的地位,这既显示了一种对欧洲启蒙主义运动"绝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和纠偏,也为西方经验主义的现代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空间。但康德的"先验论证"和现代经验主义的"约定主义"方法都未能真正解决经验主义的知识普遍性、必然性问题,也致使经验主义的现代发展陷入困境。现代解释学对此有所突破和发展,提出了另一种可能的方向:走向以理解、对话为基础的意义的普遍性,基于交流与对话的视角处理和解决知识的普遍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认为,现代社会以来,来自体系的金钱力量和行政权力干预了我们正常的交往,导致了生活世界的殖民化,使交往对话发生了扭曲。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哈贝马斯提出了解决这种状况的策略与路径,即在语用学视阈中建构一种理想的言谈情境,在文化社会学视阈中建构一种公共领域。只有这样,那种不受权力干预的元强制的对话与交往才可能变为现实。虽然哈贝马斯提出的策略与路径是元强制共识的应然性条件,具有明显的乌托邦性,但它们却具有强烈的现代性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分析哲学与现象学的对话,不仅具有理论上的重要性,而且是发生在20世纪西方哲学中的历史现实。在这个对话过程中,弗雷格与胡塞尔、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之间的对话在一定意义上促成了各自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典型意义。这种对话不仅表明他们的思想形成具有历史的一致性,而且表明他们的思想在逻辑上也是相当的一致的。通过对西方哲学家研究成果的分析,可以揭示这两种哲学传统的共同思想根源以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思想联系,从而寻得二者之间开始交流乃至融合的逻辑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文化对话是近代学术研究发展的重要背景,这种对话反映在近代唯识学研究上,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课题的对话。二是中外文化交流与对话。三是佛教研究群体内部互动交流。这三种对话交流的情态共同影响了近代唯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课堂不仅是以教学内容为中介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的场所,也是教师展现权力,进行课堂控制的空间。通过对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大学课堂生活的重新审视,从社会性权力运作来审视教学,洞穿其中的不合理的、荒谬的乃至极端的强权关系,努力构建以对话、协商和彼此理解为基础的师生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话剧艺术是在本世纪30 年代明显走向成熟的, 其成熟的标志主要体现在戏剧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塑造和戏剧语言创新四个方面。从情节的发展意义上说, 以《雷雨》为代表的戏剧创作显示了综合性情节悲剧的多方面特征, 并在多种情节因素的融合方面做出了民族化的改造; 而以《上海屋檐下》为代表的一批作品, 则是以创新性的具有生活实感的结构样式表现了特定时代中国都市下层民众的真实生活, 并在尊重中国观众欣赏习惯的前提下创造了中西合璧的结构形式; 戏剧人物塑造上, 《日出》、《原野》等作品, 开创了中国现代戏剧艺术注重人物内心冲突和心理刻画的性格描写方式; 而在戏剧语言领域, 30 年代中国现代戏剧的最大成功在于新的对话机制的建立, 即它的叙事主体和受体都直接表现为剧中人物, 而作者和读者、演员和观众则处于一种内隐的地位。正是在上述几个方面, 体现出了中国本世纪30 年代话剧艺术的成熟特征。  相似文献   

17.
传统语文教学是“独白”式教育,它忠诚于学科,却背弃了学生;进行着表演,却没有了观众;体现了权利,却忘记了民主:追求着效率,却忘记了意义。针对这种弊端,依据教育交往理论.新课标精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教学其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它也是师生与文本的一种相互作用的对话。这种互动对话作为阅读教学的新形态.既昭示着民主和平等,也张扬着个性和人性,更凸显着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对话”固然可以理解为无声的心智交流。然而,必须注意的是,这种“对话”在课堂教学中大量地体现为师生间的“言语对话”。由于理解上的种种失误.在具体的实践中.师生间的课堂言语对话还存在着不少有待于纠正的偏差。  相似文献   

18.
冯博一:我是冯博一,不是美院系统,我老说我是江湖策展人。我今天邀请了几位重要的艺术嘉宾加上我,进行一次对话。我希望今天的对话除了我们之间的聊天和交流之外,还有一个比较互动的方式,观众不必拘泥于讲座,大家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站起来提问,或者可以跟在坐某一位嘉宾进行对话。我刚才开了一个玩笑,所谓学院艺术家,这个概念是不是成立,或者该怎么样界定。讨论这次讲座主题的时候,实际上最主要还是谈当代艺术与学院艺术,学院艺术在整个中国当代艺术平台当中是不是一个现象或者是不是一个问题,或者有没有学院艺术,它跟所谓非学院艺术是什么样的关系?学院艺术跟当代艺术之间又是怎么样的一种关系,其实我们今天的对话是围绕着这样一个问题来讨论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词典》在“对话”条目下列出两个义项: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的谈话。②国际上两方或几方之间的接触或谈判。第②个义项中“接触”是颇有意味的,但普遍的日常所用主要是第个义项。这自然是语言层面的理解,根据语言层面理解把对话运用到教学,于是把课堂讨论、课堂问答都解释为对话教学.有的课堂上对学生的所有理解都予以肯定并赞扬,把这也理解为对话教学,这实际上把对话只停留在语言层面上去理解。并没有触及对话教学的本质。从哲学层面来理解对话才是对话教学的基础。在此先分别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介绍下对对话的理解。一、多种视野下的对话文化学视野:“对话”是造成“文化的边缘”的机制,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语言交流方式———在对话中,交谈双方很快就达到视野的融合,在融合中相互扩大眼界,使精神生活进入新的或更高的层次。语言学视野:对话是生命的相互烛照,是存在的相互趋近,是自我与他人共同“在场”的相互审视和相互认证。哲学视野:说话与说话的相对但并非保持不变,这一事实导致共同的意见。在相互谈话中,我们不断地深入到对方的思想世界;我们应对他,他也应对我们。这样我们就以一种初步的方式互相适应,直到平等交换的游戏———真正的对话———开始。(加达默尔《哲学...  相似文献   

20.
日常生活既是现代性的一个重要表征,又是启蒙运动的产物。文学对现代日常生活的表现同时也是与现代性话语或顺从或反抗的对话。无论是对现代性的思考与回应,还是对现代日常生活的批判与拯救,文学都以一种独特的话语彰显出日常生活的辩证蕴涵。鲁迅在《端午节》、《幸福的家庭》和《伤逝》中既揭示出日常生活的平庸及现代知识分子深陷其中的困境,同时又展现了他们试图围绕现代日常生活所作的种种抵抗与超越,即构成了一个栩栩如生的辩证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