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绪论巴金最近访问了法国,这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访问期间,他专程来到了赫尔岑的墓地尼斯,对这个被沙皇流放的、俄罗斯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表示深切的敬意。在巴金青年时代,赫尔岑曾给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到目前为止,巴金仍把翻译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一书当作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他对俄罗斯文学的热情仍不减当年。本文试图从他早期的创作活动入手,考察俄罗斯文学对巴金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列宁《纪念赫尔岑》这一光辉文献,是在一九一二年五月八日《社会民主党人报》第二十六号上发表的。一九一二年四、五月间,正值赫尔岑诞生一百周年之际。资产阶级自由派、右派和民粹派慑于不断高涨的革命风暴,他们以“纪念”赫尔岑为名,极尽歪曲诽谤之能事,大造反革命舆论,妄图把俄国革命引上自由派改良主义道路,维护那岌岌可危的沙  相似文献   

3.
赫尔岑的《往事与沉思》是一部文学杰作,也是一座思想丰碑.它是“历史在一个人身上的反映”,是赫尔岑个人的心路历程和精神历史的写照;它是对19世纪中期那一代俄国知识分子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的形象再现,揭示了“思想”在俄国成为一种“力量”的历史场景;它也是赫尔岑本人思想一个集大成式的表达.《往事与沉思》的思想史意义还有待我们去作更为细致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赫尔岑的《往事与沉思》是一部文学杰作,也是一座思想丰碑。它是"历史在一个人身上的反映",是赫尔岑个人的心路历程和精神历史的写照;它是对19世纪中期那一代俄国知识分子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的形象再现,揭示了"思想"在俄国成为一种"力量"的历史场景;它也是赫尔岑本人思想一个集大成式的表达。《往事与沉思》的思想史意义还有待我们去作更为细致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赫尔岑与屠格涅夫的美学观——多余人问题——《西各诺夫县的哈姆雷特》——作家对巴枯宁的认识赫尔岑的美学观和政治观形成于俄罗斯社会的进步界展开了废除农奴制斗争的四十年代。流放期间,他同现实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但那些年却更加强了自己的革命信念。作为一代贵族革命者的代表,“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农奴制俄国,他竟能够达到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的水平。他领会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懂得她是‘革命的代数学’。他超过了黑格尔,跟随费尔巴哈走向唯物主义。”赫尔岑和别林斯基共同领导了反对反动派和专制政体的宣传力量,但不是立刻达到这个“高度”。  相似文献   

6.
流行与常识     
言诚 《中华魂》2017,(1):34-35
俄国著名批评家赫尔岑有一次被轻佻的音乐弄得厌烦极了,不禁用双手捂住自己的耳朵。这时,宴会的主人走到他的身边,向他解释说:"大家都在听,你为什么不愿意听呀?要知道这是目前社会上最流行的音乐呢!"赫尔岑听了反问主人:"流行的东西难道就是最好的吗?那么,流行感冒就是最好的感冒了!"说完,别转头就离开了宴会。  相似文献   

7.
王开岭在他即将出版的随笔集《激动的舌头》中,引用了赫尔岑回忆录所谈到的一个风俗。赫尔岑满怀深情地说,西伯利亚的一些地方,出于对流放者的关怀,形成了这样的风俗:他们夜间在窗台上放些面包、牛奶或清凉饮料“克瓦斯”,如果有流放者夜间逃走路过这里,饥寒交迫,又不敢敲门进屋,就可以随手取食,以渡难关。王开岭接着赞叹道:“多么伟大的细心!”  相似文献   

8.
俄国作家赫尔岑在一次宴会上被轻佻的音乐弄得非常厌烦,便用手捂住耳朵。  相似文献   

9.
文学史上以追求自由,反抗暴政而著称的诗人,古今中外不缺其人。俄国诗人莱蒙托夫可算是这一类诗人中的佼佼者。但是,莱蒙托夫追求自由,反抗强暴的诗作中,尤其是抒情诗中,浸透着另外一种与众不同的情调——孤独和忧伤,却是值得玩味和探讨的一大特色。赫尔岑说:“莱蒙托夫……不能象普希金一样在抒情诗的情调中求得超脱,沉重的怀疑主义陪伴着他的一切思虑和享乐,勇敢而阴郁的思想始终在他脑际萦绕,渗透了他所有的诗篇。”(俄文版《赫尔岑选集》卷Ⅲ,第472页)这一评述说明了莱蒙托夫  相似文献   

10.
“多余人”一词是俄国作家赫尔岑在1851年评论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时提出来的,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出身贵族,对社会不满,谈论得很多,但做得少。这些人在当时所有的进步意义仅在于不满意专制政体,不愿意和上流社会同流合污,但他们又不能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去进行斗争,如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赫尔岑《谁之罪》中的别里托夫。在那个时代“多余人”  相似文献   

11.
2002年2月25-26日21 世纪俄罗斯高等教育展暨高校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逸夫会堂举行。俄罗斯高等教育代表团一行50人(其中有莫斯科国立大学、赫尔岑师范大学、莫斯科动力工程学院等44所著名大学校长)来到上海参加中俄之间的高等教育研讨会,其中有36所大学展出了它们学校的留学信息,尤其是专业课程方面的信息,这对我国留学生是一个好消息。  相似文献   

12.
巴金《随想录》以一颗赤子之心和非凡胆识,倾述了真言和真情。该书的价值和影响,已远远超出了其作品本身和文学范畴。年逾古稀的巴金立志写《随想录》,主要的是出于对“四人帮”的满腔义愤和对“文革”的深刻反思,但其中受俄国作家赫尔岑《往事与随想》的启发和影响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赫尔岑和屠格涅夫是先进的俄罗斯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创作历程持续了近三十年。他们之间不断的交往,表现在个人、思想、艺术道德等各个方面。这些关系的发展过程是复杂而曲折的,但它却从不周的侧面表现了时代的客观矛盾。他俩目睹了上一世纪的最重要的事件,发现了俄罗斯生活的迫切问题,并直接或间接地回答了这些问题。赫尔  相似文献   

14.
绿茶书情     
正《巴金译文集》十卷本巴金译可以文化|浙江文艺出版社2019年1月巴金不仅是大作家,也是了不起的翻译家,他翻译了很多世界文学名著。这套译文集,收录了包括屠格涅夫的《木木》《普宁与巴布林》《散文诗》,高尔基的《草原故事》《文学写照》,迦尔洵的《红花集》,赫尔岑的《家庭戏剧》,柏克曼《狱中记》等诸  相似文献   

15.
俄国文学中“多余的人”进步意义初探李小林俄国评论家赫尔岑在评论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时曾说:“奥涅金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因为他从来不做什么事,他在他所处的范围内是一个多余的人。”①之后,“多余的人”成了俄国文学中一类典型形象的代名词。这...  相似文献   

16.
罗亭形象新论陈远明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先进的俄国贵族知识分子,在他身上可以看到诸如斯坦凯维奇、赫尔岑、巴枯宁等人活动的影响,他性格中的思辨因素,也有这些人的影子。主人公罗亭的言行对当时俄罗斯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屠格涅夫...  相似文献   

17.
吴长青 《可乐》2011,(8):42-42
19世纪俄罗斯作家赫尔岑在《往事与随想》中写过一件事,一名年轻军官奉命去搜捕一个准备逃亡的波兰地主,到达他的庄园时,发现大门紧闭,似乎人去楼空,但职业的敏锐使他破门而入,不料一个高大漂亮的女人站在他面前,默默地指着一个怀抱小姑娘的男子,十分沉静地问他是否要狠心地弄死他们。  相似文献   

18.
报载,一位大学生为求职做增高手术变残疾,至今无法正常行走。这位大学生可以说是被就业“时尚观念”——“矮个求职不行”误导的牺牲品。人,几乎都有随波逐流的俗性,只要一股风刮起来,一定有人跟风。火热的职场,一些时尚的技巧、包装、观念、职业常让人随波逐流。赫尔岑曾说过:“流行的东西都是好的吗?那流行感冒昵?”因此,凡事需有度。  相似文献   

19.
《烟》是屠格涅夫的第五部长篇小说,作者开始构思于1862年,在1865年至1867年内写成。 1861年俄国进行了“农奴改革”。农民对土地和自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在1861年到1863年内就发生了两千多起抗命骚动。沙皇政府残酷地镇压了他们,同时也镇压了揭露“农奴改革”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反动贵族疯狂地反对一切进步,公开鼓吹倒退,要求恢复农奴制。自由主义者逐渐地与反动政府同流合污。流亡在国外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奥加廖夫转向了民粹主义,相信俄国独特道路,企图通过半封建的农村公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这未必不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巧合。 一百五十年前,伟大的俄国诗人普希金在他的代表作——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里,成功地塑造了俄罗斯农奴制时代社会生活中的第一个“聪明而无用的人”——“多余人”的典型形象奥涅金。接着,俄罗斯的优秀作家们又创造了一系列“多余人”的形象。其中较著名的是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皮却林、果戈理《死魂灵》中的玛尼罗夫、赫尔岑《谁之罪》中的别尔托夫、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等。一八六九年,俄国伟大小说家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