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已经是16年前的一桩往事。1990年7月下旬,我作为新华社采访铁道部的记者,受邀随车采访北京至莫斯科的3次、4次国际列车。经过六天六夜,于7月25日抵达莫斯科。26日在莫斯科停留参观了一天,晚上随车返回北京。这里记下的,就是26日这一天所见所闻的三件事情。  相似文献   

2.
1975年某天21时16分,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一辆满载着乘客的地铁列车离开白俄罗斯站向前驶去,本来只需间隔14分钟便可到下一站红色布莱斯诺站,然而,14分钟很快过去了,红色布莱斯诺站却始终没有见到这辆列车进站,  相似文献   

3.
从历经沧桑的百年口岸绥芬河东去,在俄国边城格罗切阔沃乘坐直达莫斯科的“俄罗斯号”列车向俄国腹地进发。这是历时7天7夜、横跨欧亚大陆的漫长旅行。 山水作证。这条竣工于1903年,横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连接着中国和俄  相似文献   

4.
可能是票紧,也许想省钱,或者兼而有之,上了莫斯科——阿拉木图的列车,才知道朋友给买的是相当国内硬卧的末等座儿,隔壁左右不是富有的葛朗台就是社会底层的平民。一个单身外国年轻女子的到来无疑使所有的人都吃了一惊,包括我自己。 火车钻进浓浓的夜幕,五天五夜的行程开始了。列车员随身携带着牙膏大小的喷雾瓦斯罐,只要轻轻一按,被喷射的人立刻会被冲出1米5外,要知道,在国内再危险的路段列车员也是大  相似文献   

5.
1975年某天21点16分,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辆满载着乘客的地铁列车离开白俄罗斯站向前驶去,本来只需间隔14分钟便可到下一站红色布莱斯诺站,然而,14分钟很快过去了,红色布莱斯诺站却始终没有见到这辆列车进站,它似乎消失得无影无踪。地铁管理人员慌了手脚,急忙将整个地铁的运行中断,并调集有关工作人员,[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一大早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灾区新闻看得我泪流满面。儿子鄙视我:眼泪有什么用呢,还不如来点实际行动。这使我想起了前苏联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剧中一句经典的台词:“别哭了,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现在不该哭,而该行动。”  相似文献   

7.
安源是我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发祥地之一。由于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和刘少奇、李立三等同志的努力工作,安源很快就成为我国早期工人运动中一个中心。当时安源曾被称为“小莫斯科”。这个光荣的称号,是与当时参加和领导安源工人运动的刘少奇同志分不开的。这  相似文献   

8.
新兵二三事     
2003年冬,我带着亲友的祝福与期望,穿上崭新的军装,踏上列车。当列车缓缓开动时,我的眼泪流了出来。这是对亲友和家乡的眷恋。离开家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真的感觉有点孤单。军营不是我想象那么美妙!什么都要受约束。记得我刚入伍的时候,每天早上  相似文献   

9.
关于新自由主义政策导致俄罗斯和其他东欧国家经济殖民化——民族资本被剥夺的问题,我过去知之甚少。无论是我去莫斯科访问的俄罗斯经济学家,或者是来北京访问的俄罗斯经济学家,当时都没有对我谈论过这一问题。只是最近读了格拉济耶夫的《俄罗斯改革的悲剧与出路——俄罗斯与新世界秩序》和波兹南斯基的《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东欧国家的民族资本被剥夺》以及一些相关材料之后,对这一问题才算有了一定的认识。“华盛顿共识”是新自由主义改革理论家和实践家在俄罗斯实行私有化的意识形态基础,同时又是这些理论家和实践家在俄罗斯实行经济殖民化…  相似文献   

10.
正"这样的大案原来没有过,后来也没再发生。但是当时因为种种复杂的原因,一直没有详细披露过。"中俄列车劫案专案组组长、公安部经侦局原局长胡安福告诉记者。1993年年初到6月,苗炳林、牛顿、朱兴金、黄亚军等4伙歹徒在K3/4次国际列车和莫斯科华人圈抢劫、强  相似文献   

11.
提起莫斯科,人们不禁联想到《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老歌,歌曲为我们描绘了一对恋人在寂静的夏夜,相会于郊外的花园,用目光倾诉着彼此饱含深情、缠绵悱恻的动人离别画面。莫斯科郊外那优美的自然风光不仅让恋人们流连忘返,而且很久以前就倾倒了无数游客。莫斯科现有10个行政区,东区是一个将工业和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绿色区,也就是莫斯科的郊外。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其中50%的面积被绿地覆盖,大部分自然景观集中在东北部。座落于此的华丽宫殿,四周被石墙环绕,墙上有17座桥穿越河流,形成一道风景;古典风格的花园内,林…  相似文献   

12.
吴小毛 《社区》2010,(11):35-35
去年金秋十月。我随团来到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莫斯科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陪同的导游介绍说.莫斯科四季景色分明.春季是灰色的。夏季是绿色的。秋季是彩色的,冬季是白色的。亲临其境,我果真感受到莫斯科秋天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多彩多姿。  相似文献   

13.
那年,莫斯科好大雪,鹅毛般的雪片从天穹上倾泻下来,盖满了屋宇、丛林和道路。我从莫斯科地铁里走上来,立即傻了眼:这茫茫雪原中,何处是归途?幸好我看到不远的前方有一个男人,便向他打听路。男人好奇的问,你是从亚美利亚还是乌兹别克来的?我说,还要远,是中国!男人一听来了神,高兴地说,噢,中国!我去过!我曾率团访问过那里,见过郭沫若,我还知道中国诗人埃弥·萧! 埃弥·萧!我这一惊也非同小可,萧三已经仙逝了几年,在这遥远的异国还有人清晰地记得他!  相似文献   

14.
莫斯科的住宅设施是很好的。多年以前,一位西方记者在比较了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生活条件后,曾下过“住在莫斯科”的结论。我在莫斯科有机会多次住在平民百姓家,使我对他们的生活能有直观的了解。除了家家齐备的管道燃气、电话、暖气外,一天24小时的管道热水供应,即使在俄罗斯经济急剧下滑之时,也从未间断过,说明了能源的丰富。当然这对目前中国的一些大城市来说已不希罕了,然而许多莫斯科人拥有乡村别墅这样的优裕佳境,目前却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望尘莫及的。 我曾有机会去他们的别墅参观。其中的一座别墅在远离莫斯科七、八十公里的乡村,主人用他的拉达汽车带我去。我们中途经过莫斯科远郊一座非常漂亮的小城,宽阔公路的一侧,大片白色的、天蓝色的和浅红色的住宅楼群高  相似文献   

15.
高帆 《百姓生活》2010,(9):59-59
在莫斯科市中心的地底下,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庞大"地宫"里,至今运行着一条绝密地铁。这条地铁从俄罗斯"政治心脏"克里姆林宫开出,经过原苏联时期莫斯科各主要权力机关所在地,直通位于莫斯科郊外的军用机场、总统乡间别墅等具有特殊战略意义的地方。这就是被城市探秘者们称为"地铁2号线"的莫斯科秘密地铁。  相似文献   

16.
偶遇     
晓蓉 《社区》2005,(11):57-57
我随着人流走在江北车站的列车通道里,一辆开往两路口方向的列车便在月台上站稳。我正准备迈下高高的台阶去赶车,却被一直走在我前面的母子俩挡住了去路。那个中年人猫下腰,背起老母亲,一阶一阶往下走着。我只好绕过他们,越阶而下,赶到列车前时,车门却关上了。我扫兴地转过身,列车在我身后疾驰而过。那位老人还在中年人的背上,老人温存地微笑着,笑容里似乎还含着羞涩,她轻轻地拍着儿子的肩头,意思是让儿子把自己放下来。儿子喘息着退到石柱前,两条手臂伸向身后,把握着母亲的身体,让母亲从自己的背上滑下来。老人贴着石柱从儿子背上滑下来的…  相似文献   

17.
读者广场     
去纽约当心遭抢 我在美国纽约呆了不少时间,在我所认识的人当中绝大多数都被抢过。 一位来自香港的少女,在地铁站遇到抢劫。这位少女奋力抵抗,竟被歹徒推进车道,被刚巧驶入车站的列车碾死。台湾一家银行人员到纽约考察,周末看电影,其中一人上洗手间,因怕不安全,三人作伴同行。这三位大汉一跨入厕所,后路就被堵住了,一个歹徒在他们身上掏取值钱的东西,另外一名歹徒拿着枪对着他们。所幸这几位台  相似文献   

18.
九月 《新天地》2011,(7):42
在北京老骑士中,赵瑞萍的名字人人皆知,她独自骑单车走遍欧洲11国,堪称"骑侠大妈"。2009年4月底,赵瑞萍从北京乘国际列车抵达莫斯科后,开始了"单车穿越欧陆,低碳环保骑游"之旅。  相似文献   

19.
自曝日程表 我和姚扬都是南方人,在南京读大学时相恋。毕业后,我们被学校当成支援西部开发的典型,戴着大红花登上了西去的列车。  相似文献   

20.
抬起头来     
逐风 《社区》2002,(2):54-54
我那时真的看不起父亲——一个普通的铁路工人,穿着沾满油污的衣裳,拿着把小锤从这辆列车钻到那辆列车,敲敲这,听听那,没有权,又挣不了几大毛,凭什么来开导我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