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水 《今日南国》2008,(13):49-52
2007年5月20日,国际影星章子恰应邀出席戛纳电影节,面对全世界媒体,她正式公开了与美国华纳公司大股东艾维·尼沃的恋情。在结束了与香港富家子弟霍启刚的感情后,章子怡收获了一段甜美的异国爱情。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她与艾维这份恋情几经波折,最终峰回路转……  相似文献   

2.
在9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陈染以女性的自我言说展现了女性独特的生存状态。她受法国女性主义先驱人物西蒙娜·德·波伏娃存在主义女性观的影响,用存在主义烛照女性生存之路。纵观其创作文本中通过隐含的数字0、1等意象反复演绎出的孤独、生死等形而上的思考恰是对女性作为“他者”地位与自我拯救问题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反思,是指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古人有“日参省乎己”,就含有反思的内容。鲁迅的“每天解剖自己”,实际上也是一种反思。反思,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的因素;反思,也是一个集体、一个国家不走弯路而“成长”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2000年引起轰动的美国影片《男孩不哭》,讲述了1993年发生在美国一个小城市的真实故事:一个叫布兰顿的女孩无法接受自己的性别,一直自认是“有性别角色危机的男人”。她到一个新的城市开始了自己的生活,并找到了理解自己的女友。然而她的行为却不被人们原谅:她死在了一群男人怒气膨胀导致的一场血腥暴力事件中。我国南方一省会城市也有这么一位男孩,  相似文献   

5.
当代的哲学更应把为人类发展确定路向、为人生给出意义的世界作为自己的使命。海德格尔的本体诠释学通过对“存在”的追问与反思,切中和超越了西方传统哲学的主客二分模式,把整个世界纳入人之存在,突出主体对关系的拓展与领悟,从而使“意义”获得了哲学本体的地位,为我们反思人生提供了新的哲学基础与视域。特别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物质成就与文明危机并存的时代,“意义观”使哲学为人提供生命的智慧有了来自理论自身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在深圳,有一个年轻的姑娘,下岗后在一家超市里做主管,她心地善良,经常帮别人解决情感问题,后来她从中受到启发,开了深圳市第一家“爱情培训公司”,专门帮别人解决情感方面的危机以及传授恋爱的技巧。结果,她凭借那些独特、新颖的技巧,让很多单身男女都找到了心仪的对象,而且因此赚了上百万元,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报告文学在繁荣兴盛的背后,潜伏着“题材爆炸”的危机。这种危机是由于一些作者急功近利、浮躁盲从,在选题上一味迎合读者口味所造成的。陈祖芬不媚俗、不趋热,坚持走自己的路。她在一组以“故事”为题的近作中,以普通人的平凡而崇高的心灵世界为描写对象,从中透视真实复杂的社会相,折射出时代的光彩,从而实践了她自己提出的“深刻的保守”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8.
托尼·凯德·班芭拉的小说《食盐者》围绕“治愈”主题展开,借助人物“异化”“分裂”的生存体验,构建了美国社会中黑人种族“受创者”的主体形象,同时折射了宏观的社会政治危机。本文聚焦于《食盐者》中人物的创伤记忆以及由此引发的个人、家庭、集体的情感与身份危机,进而揭示文学书写背后托尼·凯德·班芭拉对美国黑人种族社会公共政治危机不同侧面的表征以及她对治愈黑人种族心理创伤的反思,呈现其深层的文化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9.
难圆的舞蹈     
难圆的舞蹈佚名在京城西郊不大容易被人发觉的一个角落,有一座神圣的艺术殿堂──这就是北京舞蹈学院(含舞院附属中学,简称“舞校”)。她的东南角是气势宏伟的北京图书馆,她的南面是清幽恰人的紫竹院公园,她的西北角是新落成的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她的北面则是古朴典...  相似文献   

10.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始终持一种“健康”的怀疑,并进行执著的探索和创新。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更是提出了“成长=经验+反思”的教师成长公式。为此,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时常对自己的教学决策、教学过程及学生的学习过程等进行审视、探索。并有了些许的感悟与收获:  相似文献   

11.
近代欧洲是一个“危机”突起的时代,突出的表现是“科学的危机”。胡塞尔认为科学的危机本质上是哲学的危机,哲学的危机又源于理性的危机。要想摆脱诸多的危机,就必须恢复理性的权威。由此。胡塞尔追溯了理性的源头,剖析了近代的客观主义,进而构建了自己的“超理性主义”。  相似文献   

12.
在公共危机中,如何准确、有效地向公众传播科学信息是科学传播领域的重要问题。以广受关注的拉奎拉事件为例,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对拉奎拉事件的相关材料和学界评论进行梳理,并反思在公共危机中科学家如何向公众传播科学信息、如何帮助公众做出合理决策。在厘清拉奎拉事件脉络的基础上,指出公共危机中的科学传播活动面临的三个挑战,即向公众传播具有不确定性的科学、科学家在公共危机中的角色冲突以及非科学知识与科学知识的竞争,进而基于“科学为民”理念,讨论应对公共危机中科学传播挑战的思路,最后从“传播什么科学”和“如何传播科学”两个角度提出应传播“复数”的科学和“双向”的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洁 《社区》2011,(28):62-64
韩群凤决意杀死两个脑瘫儿子,然后自杀。 在遗嘱中,她对丈夫说“对不起”,她认为儿子的脑瘫是自己带来的,带来了“十多年的灾难”,所以,她决定让死亡来解决问题,让她自己“独自带走两个儿子”。  相似文献   

14.
《人生与伴侣》2006,(12):49-49
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天乌镇建华村,有位102岁的寿星,叫张光健太婆,她是都江堰市62位百岁老人中最有“个性”的,非常注重树立自己的形象。她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就是酷爱清洁,喜欢打扮自己。人们无论在什么场合见到她,都是一身笔挺而整洁的衣服,端庄富态的仪容,满头银丝不乱,绣花尖鞋纤尘不染。她孝顺的儿子李进修、儿媳叶宗群介绍说母亲生活上有很多与众不同的习惯,一些邻居说她有“怪毛病”。  相似文献   

15.
一般人很难把“时尚”和“老人”这两个词联系到一起,而它却在我奶奶身上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奶奶今年七十有四,也算是高龄了吧;可已步入高龄的奶奶,心态却很年轻。用她自己的话说:“我还小着呢。”爷爷去世6年了。刚“走”那会儿,我们做小辈的怕奶奶过于伤心,想把她接来同住,可没想到她却嫌这样不自在,说她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喜好,她要过自己的生活。我们只能尊重她的选择。奶奶独身一人的日子也的确非常充实。早晨起来要进行锻炼,去公园舞剑、打拳,上午到老年大学学书法、学国画;下午就更忙了,奶奶在干休所里组建了…  相似文献   

16.
寻根文学的崛起和衰落成为一个文学历史之谜 ,不少的文学评论家以及当时担纲创作的作家们都不断在回顾反思。本文的再寻思建基于他们的反思基础之上 ,认为寻根文学的衰落与作家群体在寻找文学的“根”时 ,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存在某种误读现象 ,以及无力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内在紧张从而导致文学发展存在着先天的内在危机 ,而这些危机的出现与作家自身的文学视野和对“传统”作为文学的“根”的狭隘理解有相当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要掌握适合于自己的教学反思方法;要写好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事件“记者节”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的“记者节”已经掀过了她的第一页,如何反思她,成为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假如借社会学学理框架对之做分析.“记者节”就不仅是一次社会活动,她更应被视为一次拷问现状、理念的社会伦理事件.就表征方式而言,“记者节”则表现为“注释性”脚本、“狂欢性”脚本、“敬畏性”脚本三种形态.社会对“记者节”的期待与她的实存表现有一定的距离,需要人们认知与反思,而后付出努力,保障新闻传播不脱其”交通心灵工具”的天然使命.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女作家艾丽斯·门罗的《逃离》中,卡拉的“逃离”是对男权话语下自身需要无法满足的环境的逃离,并企图重建能满足自身需要的环境。然而作为女性,要完成这一重建几乎是不可能的。卡拉最终体验到女权主义导致的人格分裂的悲剧境遇。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出走”的她而言,基本生理需求、安全和归属感都面临危机,自我实现需求就不再那么重要。最终“约拿情结”占领了她的身心,她拒绝了解救者的指引,再次回到丈夫的身边。家庭环境造就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患者,依靠别人来解救自己,自己都不会答应。在一切都显得无药可救的时刻,小说最后“出走”又“归来”的山羊充当了他们共同的神域,和他们发生了某种精神上联系,就像自然与灵性一样。使他们最终勘破人性造就的幻象,摆脱罪恶感、界分感和二元对立,直接体验自身内在的神性,体验到巨大的幸福、解脱、连贯和至真,长久以来的无谓争吵也烟消云散,彼此释然,找到了自我的本真,从根本上结束女性内心旷日持久的“逃离”,走向了更好的心灵归宿。  相似文献   

20.
我开始怀疑,身为女人,人生的最大目标是什么。说完这话,又开始抽自己——为什么要说“身为女人”,而不是“身为人类”?如此强调性别,还是因为习惯弱势。我妈妈很愁苦,看着我身边的朋友一个个嫁掉了,为生了个砸在手里的祸害而忧心。有时她接到我的朋友们的电话,会非常不好意思地求人家:“你们帮她找个好男人吧?你们自己都找到了好男人。”然后还语带威胁:“你们可是她最好的朋友哦——”听得我火冒三丈。我也在反思为什么到现在我仍然没有嫁掉,然后就有了最开始的这个问题:身为女人,人生的最大目标是什么?结婚吗?结婚是终极目标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