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由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长期以来,在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主要存在“整体本位”和“个体至上”两种对立的思维模式。马克思认为,人既是个体,又是整体,是个体与整体的统一,社会应该承认和保护个人自由,并把自由置于社会的普遍利益之中,使每个成员平等地享有基本自由。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将“交换效率”从“帕累托效率”中剥离出来,提出交换效率是有别于帕累托效率和市场信息效率的第三种效率概念,并指明了这一剥离的理论意义。在辨析交换效率、帕累托效率与市场效率的基础上,本文讨论了这三种效率成立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3.
现代主流经济学往往以帕累托效率原则来对制度安排进行评估和设计,但实际上,将帕累托优化作为制度改革的原则会遇到严重的问题。一方面,它的条件太强了会存在实践的可行性问题,因为不同帕累托改进取向及其带来的路径依赖等都会造成个体间的冲突,从而导致制度改革的滞后和停断;另一方面,它的条件太弱了会存在实践的保守性问题,因为帕累托改进只要求没有任何人遭受损失而没有考察收益的分配比例状况,从而在基于力量博弈的均衡理论指导下往往成为替既得利益者辩护的工具。现代主流经济学之所以崇尚帕累托改进原则,主要在于它是与自由交换信条相一致的,可以为个体主义方法论和市场竞争主义政策主张辩护。因此,从根本上说,帕累托效率是以原子个人主义的意识形态为前提的,但现代主流经济学又试图把它宣传成一种没有意识形态的纯技术性概念,从而凸显出言与行之间的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自由和正义都是当代政治哲学关注的核心概念,然而个人自由与社会正义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总是存在着矛盾和张力。在现实生活中,个人自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正义的规范,社会正义也需要个人自由的维系和支撑。个人自由与社会正义作为规范社会生活和表达价值诉求的核心概念,对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建设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政治哲学深入阐发了个人自由与社会正义的本质内涵及其相互关联,这对于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探索实现个人自由并维护社会正义的政治哲学理论创新和社会制度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由社会与非自由社会是一组社会学对词.许多民族都曾经历过非自由社会的历史形态,然而不同民族的非自由社会却有着相似的共性.本文试图通过"自由常数"和"自由变数"的定量分析,对其一般共性予以纯理论的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6.
关于市场机制的利弊研究倾向于在规范的福利经济学中进行,以效用为基础的帕累托效率是评价市场机制的标准。但阿马蒂亚森在书中提出,市场机制和个人自由之间的关系,仅仅以效率来衡量市场的利弊是不完全的。市场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首先是使个人可以自由选择,即人们所享有的实质自由。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不能提供公共服务,但是也不能一般性的反对市场。市场机制只要同非市场的公共服务相结合,就能保证人们能够选择有理由珍视的生活的可行能力,以及有理由珍视的生活的实质自由。  相似文献   

7.
法律作为一种规范,具有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显现在于法律和社会的契合程度,法律效果要以社会实践作为检验的手段,这就表现为社会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是否被同时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可以引入西方经济学原理中的帕累托最优来衡量。通过婚姻法婚龄规定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解析,我国婚龄的规定没有实现帕累托最优,因此还存在改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那种认为马克思不讲个人、不注重个人自由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因为马克思的哲学和自由主义的差别不在于要不要谈“个人”而在于如何去理解“个人”;不在于要不要讲个人自由,而在于如何才能真正抓住个人自由的本质问题.自由主义所讲的个人是天生的、自然的、独立的,马克思所讲的“现实的个人”是历史的、社会的、关系的,是特定历史条件下身在复杂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从事生产的社会个人.仅靠在价值观念中宣称个人自由神圣不可侵犯,或者只靠在政治国家层面保障个人自由权利是不能实现个人自由的.只有进入物质生产领域,关注现实的个人的活动和生产关系,才能抓住现代个人无法自由问题的关键,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个人自由.个人自由还是要在社会中,在理顺个人之间的生产关系以及其他社会关系中,在真正的共同体中实现.  相似文献   

9.
当今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和谐的实现与个人自由的获得是相互排斥的。通过历史考察,可以发现,对和谐社会的向往总是与个人自由的确认密切相关。社会和谐与个人自由之间并不是相互排斥的消极关系,而是具有深刻积极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个人的发展是一个从"自然个性"的"依附的个人"("有个性的个人")到"偶然个性"的"独立的个人"("偶然的个人"),最终走向"自由个性"的"自由个性的个人"的历史过程。马克思的"自由个性的个人"作为标志扬弃"偶然的个人"的未来社会的个人形态的范畴,不仅指向了对资产阶级及其国家、资产者及其"个性自由"的批判与超越,而且蕴含着马克思哲学对共产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的"自由的社会的个人"及其"自由个性"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11.
社会市场与经济市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社会体系由经济市场与社会市场两部分组成。经济政策调节社会生产活动,社会政策规管社会消费活动。经济市场与社会市场相互依赖,是平等互惠的制度性伙伴关系。正确处理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的关系,是中国社会发展与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性议题。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与个人的自由发展是相辅相成、唇亡齿寒的关系。世界经济的发展表明了这一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 5 0年的曲折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个人的自由发展 ,是市场经济的前提、保证和动力。中国选择了市场经济 ,并将坚定不移走下去 ,自由成为不可回避的时代课题。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 ,共产主义以及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不是不要“自由” ,而是比资本主义做得更好。在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 ,坚持和体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提出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思想 ,并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 ,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社会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分析社会资本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从社会资本各维度分析了社会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认为社会资本并不是生产函数的独立投入要素,而是其中的重要转换要素,其主要通过影响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物质资本投入、技术创新、人力资本及正式制度等方式而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社会文化以来自实践的时代精神为核心内容,以传统文化为表达形式。时代精神作为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的主观反映,一旦通过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表达出来,便具有塑造社会经济制度,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乃是精神化了的社会物质力量,是社会生产力对经济制度的决定作用的体现。以此来解释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并且得出关于人类如何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新范式。  相似文献   

15.
社会福利服务的供给、管理及促进机制是伴随着福利制度的变迁而发展演变的.西方发达国家就曾经历了从二战后的福利国家到70年代末的福利社会的重大变革.伴随着这一变迁,原先被政府取代的慈善机构、民间互助组织,以及社区、邻里、家庭等传统社会福利供给主体在福利社会建设中又重新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6.
转轨经济下的财政分权、政府职能过宽、文化企业所有制结构等因素是导致文化市场分割的主要原因,文化市场的特点及其变迁趋势具有"双边市场化"倾向,双边市场化是推进文化市场一体化的重要手段.文化市场一体化的实现可以采用以"三联平台"为特征的推进模式,该模式包括制度与政策驱动、资源共同开发驱动、市场势力驱动和价值链网驱动四条变迁路径.  相似文献   

17.
民生问题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我国现阶段的民生问题,其内涵是指各级政府有责任解决的与广大人民群众生存与发展直接相关的基本问题.在改善民生问题上,政府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解决民生问题的各个向度、各个层面,使之形成有机的政策系统,建立和完善民生政策的统筹协调机制.河南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及民生获得显著改善的同时,也存在民生公共服务、利益表达、民生投入、社会保障、城乡统筹等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必须构建改善民生的政策统筹协调机制,这对促进河南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按照社会发展与环境相容的原则,发展低碳经济无疑是应对全球变暖的最佳经济模式.本文通过构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政府如何制定最优激励契约和选择合适的监督力度问题,探讨了企业承担风险β和政府监督力度σ2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文化与经济发展--福山的社会信任理论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裔美国学者福山在其社会信任理论中进行了跨文化-经济的对比研究,认为文化与一国家的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文化的差异会导致社会和经济差异.他根据社会信任度区分为高信任度和低信任度的文化.具有较高信任度的国家或社会有着较高的社会资本从而有利于形成现代化的私营大企业,日本、美国和德国无疑是典型的代表;反之,信任度低的国家由于社会资本的相对匮乏而难以产生大规模的私营企业,中国、韩国、意大利和法国则被福山认为是这类文化的代表.  相似文献   

20.
廖永威 《兰州学刊》2008,(11):119-123
根据玛丽斯-曼妮假设,就算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未能发挥作用的时候,企业管理者也不会在执行职务时过分滥用其权力,因为公司控制权交易市场(即外部治理机制)会治理这些不称职的企业管理者。从表面上说,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原理,可以被借用到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市场促进机制上。然而,不同市场之间具有独立性和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之间具有冲突性。如果不加修正地把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原理借用到企业社会责任市场机制上,将无助于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市场偶尔出现缺陷,这需要政府的干预、社会的监督和法律的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