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军阀时期的兵源匪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欣 《浙江社会科学》2005,1(4):132-137
军阀时期割据混战所造成的经济衰败,使破产农民和游民成为军队的主要兵源.在中央政治权威衰败的情况下,各军阀派系募兵标准各行其是,大量地收编溃兵和土匪,造成军纪败坏,兵源逐渐匪化.军官与士兵的素质明显呈劣化趋势,普遍缺乏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毫无信仰与"主义"可谈.在这样的军队里,军纪废弛,政治上失控,完全背离了军队在国家政治中的职能,其本身就成为社会的动乱之源.  相似文献   

2.
民国川省土匪、袍哥与军阀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年间四川社会,军阀混战、袍哥横行、土匪猖獗,是相当引人注目的三大社会问题.他们的活动与整个民国四川史相始终,其势力和影响波及经济、文化、行政各个领域.本文试图从社会史的角度,以民国川省军阀、土匪、袍哥三位一体的事实,以及他们相互勾结的背景、条件、过程、心态及其影响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土匪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1840──1919)社会一直处在复杂多变的转型时期,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纷繁错杂、空前尖锐。认识这些问题和矛盾,探索其内在的运行规律,是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的基本任务。近十年来兴起的关于近代土匪问题的研究就是这种可贵的尝试。土匪问题,并非中国近代的特产,古今中外皆有。在中国历代文献中,有关“匪”的记载名目繁多,无论何朝何代,“匪”总是和社会的各阶层、国家的政治经济发生联系,近代中国更是被称为“盗匪世界”、“土匪王国”。对近代土匪史的研究,毫无疑问,涉及到近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相似文献   

4.
关于民国时期影响河南农村地权的因素,论者很少提及匪灾的影响,即使提到了,也没有展开充分论述.另一方面,论者多从整体上对影响河南地权分配的因素加以分析,很少考虑到河南省地权分配的区域差异性,至于造成差异性的原因更很少论及,不要说从匪灾因素进行分析.事实上,土匪灾害造成了河南农村地区地权分配的区域性差异:在豫西南的内乡、浙川、镇平实行宛西自治,土匪被肃清,地权高度集中;豫西土匪活动猖獗,豫中邻近其地,遭受匪灾相对严重,地权分配分散;豫北相对来说,土匪活动较少,地权分配呈分散趋势.  相似文献   

5.
在民初这一社会大转型时期,山东土匪“顺应”潮流,适时而变,从而出现了一些与传统社会相比所未有的新表征。这主要表现在:一、土匪在装备和编练上实现了“匪队”的现代化;二、其政治性日益凸显。但同时必须指出:土匪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无疑给转型期的民国社会带来更高强度的危害:一方面,土匪在军事装备与编练上的现代化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使其更善于投机钻营和反复无常,这就使得寄生于民国社会之上的土匪这块“肿瘤”和“心腹之患”更加难以铲除;另一方面,土匪的寄生性及其对社会生产的杀伤力,使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受到阻碍乃至停滞,从而影响到社会转型的进程,在某种程度上使其进行缓慢甚至畸形发展。  相似文献   

6.
许华 《理论界》2009,(5):163-165
东北土匪隐语是一种十分隐秘而又特殊的行业用语,长期以来,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限制,人们对它的了解和认识非常肤浅有限.但实际上,包括东北土匪隐语在内的隐语非常重要而有特色,是处于社会文化深层结构中的特别语言文化现象,在社会语言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对于考察民间社会诸世象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东北土匪隐语的特点、形成方式以及对东北匪语形成产生过影响的几个外部因素三个角度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系统的探析.  相似文献   

7.
陕甘宁边区土匪的产生发展,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根源.政治动荡、吏治腐败、灾荒频繁以及会党横行等都导致土匪的大量滋生.抗战爆发后,国共党争的加剧,日伪的渗透,促使政治土匪日益猖獗.边区土匪对民主政权和社会秩序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边区政府对匪患采取打击、利用和改造的综合治理政策,通过有效的社会整合,消除了土匪生存的社会土壤,实现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和生产发展,取得了剿匪的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边区土匪祸害社会一度比较猖獗,严重影响了边区社会秩序的安定。这不仅仅是由于匪患这一沉疴难治,也与国民党的利诱、地方政府的工作失误等原因密切相关。针对边区土匪本身具有的顽强性、持续性、战斗力强等特点,边区党委和政府制定了综合治匪方略,坚持军事围剿与政治争取相结合,充分发挥自卫军的重要作用,构建完善的灾后救济体系,祸乱民众达八年之久终被根治和安抚。其治匪经验对建国后顺利平定西南等地民变具有直接的借鉴价值。同时,对时下全国打黑除恶、维护社会稳定繁荣必将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枪匪是道光以后活跃于太湖地区以“枪船”为作案工具的水上土匪武装组织。太平军建立苏福省根据地后,一度对其采取了招抚政策,但枪匪恶习不改,到处掳掠,甚至勾结清军,严重危害了太平天国政权。为此,忠王李秀成亲自部署了剿杀枪匪的行动,予枪匪势力以沉重打击。面对太平军的强大攻势,清政府也改剿为抚,利用枪匪武装抵抗太平军。但在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及以后,清朝统治者通过改编和打击两种手段,最终肃清了枪匪势力。  相似文献   

10.
刘永生 《兰州学刊》2010,(3):195-199,70
北伐和湖南农民运动的声浪远没达到荡平三湘四水所有土匪的地步,在受北伐和农民运动影响不深的边缘地带,土匪的活动较前更加猖獗。文章通过对相关民国报刊的爬梳,揭示了北伐时期湖南土匪的分布、行为特点、北伐军各级军政部门在土匪问题上所持的态度,并分析了这个时期湖南土匪剿而难灭的根本原因,对于我们今天根治某些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社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35年前,四川军阀各据防区,拥兵自重,混战不休,竟相争夺四川霸权;同时拒绝蒋介石南京政府的势力入川。因此,蒋介石只有对四川实行羁縻政策。红四方面军入川以后,对四川军阀进行了几次沉重的打击,使其溃不成军,军阀盟主刘湘所部也“将折三千,兵损八方”。刘湘深感在四川的统治难以为继,遂于1934年11月到南京向蒋介石求援。蒋刘双方  相似文献   

12.
匪患是民国时期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民国时期的社会舆论对于土匪的一般认知和态度,对土匪现象的评论、治理对策及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十分有意义和饶有兴味的研究课题。上海出版的《申报》和天津出版的《大公报》无疑是反映民国社情的标志性报纸。1912~1934年期间,在《申报》和《大公报》充分提供的时评版上,知识界人士站在政治风暴之外对民国匪患的成因等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就治匪问题之方方面面贡献方案,以提供政府作为治匪政策和策略之参考。他们借助报刊论政,表现了极强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们提出的许多解决民国匪患的建议和设想,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历史事实,也在相当程度上代表着民间舆论的总体倾向。但是书生论时空悲叹,由于民国政治当局的腐败和复杂的社会纷争,他们治理匪患的建议和设想没有被当政者采纳,流为无法实现的空想。  相似文献   

13.
近代"军阀"概念由日本传入我国,至大革命时期,获得"市民权",并成为建设黄埔党军的理论武器。作为黄埔军校政工制度的实际开创者和领导者,周恩来曾在军校政治教育和革命工作中大量应用了"军阀"话语。然而,从"军阀"话语应用的视角透视早期共产党人建军思想与实践的研究仍显不足。梳理周恩来早期的"军阀"话语应用,可以发现,黄埔时期的革命实践是对其早期军阀话语应用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大革命时期中共在四川的军运工作的兴盛、低落,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全局和防区制下军阀控制的四川政局密切相关。各方政治势力的博弈和选择最终导致了大革命时期中共在四川的军运工作走向低落。但这不是中共的统战策略及其实践本身的错误,统一战线中各政治势力的离合,受制于各方实力消涨及其对政治形势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192 7年四川美丰银行从中美合资转为华股独资的一般商业银行之后 ,其前景十分暗淡。当时 ,整个国家金融制度、金融环境以及金融秩序和管理极其混乱复杂 ,为了生存和发展 ,美丰银行不得已走上与四川地方军阀合作的风雨历程 ,并积极地参与军阀所布置的各种金融活动。本文较为详尽地描述了 1 92 7年至 1 935年四川美丰银行与地方军阀合作的历史面相 ,以期以个案形式分析并总结近代中国一般商业银行在军阀控制下生存发展的独特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云南匪患及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匪患是政局动荡不靖、社会病态的产物。云南近代社会严重的匪患主要集中在民国时期,时间上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民国元年至民国二十三年、民国二十四年至民国三十四年、民国三十四年至民国三十八年。民国时期云南匪患具有为害土匪数量众多、规模巨大,土匪活动猖獗、匪患十分严重,匪患爆发地域不平衡等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从长沙《大公报》(1924)看湖南匪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政局纷扰,军阀混战,匪盗猖獗。1924年虽为国共合作开始,但此时的湖南仍处混战之境,匪患氛炽。本文试通过对1924年湖南匪患状况及当局剿匪抚匪举措的分析,略探1924年匪患原因。  相似文献   

18.
北洋政府时期的司法独立表现在制定了一套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法律典章;选拔了一批具有现代政治理念的司法人才;收回上海公共租界中的公审会廨;严惩贪官,初步显示了独立司法的威严.其未能有效实施的表现是行政干预司法,军阀干预司法.原因是缺乏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缺乏具有近代民主与法律意识的司法独立的基础力量,缺乏近代司法人才.  相似文献   

19.
历史有时显得是那么遥远,有时又仿佛近在咫尺,甚或你就行走在它幽暗的隧道之中.读史学家陈志让先生的<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陈志让:<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我就产生了如此强烈的感觉.  相似文献   

20.
四川军阀割据中防区制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失败后全国陷入军阀割据、一片混战之中,而四川的军阀统治呈现出一大特色,即“防区制”。在长达10多年的军阀统治时期,川军混战纷争,防区制乃其祸根。研究防区制,无疑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四川军阀统治及其混战原因的认识,更明治乱之道。对于防区制的形成及其原因、结果,前人多有论述,此不赘言,笔者仅就北洋军阀时期四川防区制本身所呈现的军阀统治特点,简论于后。所谓“防区”,原本指各军的驻防区域。但在北洋政府时期,四川军阀的“防区”却远远超出了军事方面的意义,严然成为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防区制”实际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