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世界贸易组织WTO研究是1995年以来世界社会科学界关注的一个新兴领域。就英文文献资料来看,研究WTO的文献主要来自欧美等西方国家。其中法学方面的出版物最多,并已初步形成了由基本文件、工具书、教科书、系列著作等组成的WTO法学研究文献体系。就研究热点和重点而言,WTO争端解决机制是欧美WTO研究中的热点,而WTO及其多边贸易体制的基础理论问题是欧美WTO研究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环境法学作为一门新兴法学学科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属性,总体呈现了从学科的初步构建、基础理论形成、走向法律实效的实践论转型及对新问题回应型研究的学科发展脉络。环境法学研究集中形成了"环境法"、"可持续发展"、"公众参与"、"气候变化"及"风险预防"等研究主题和热点的转移。国际上,环境法学体现了法学与环境科学、经济学、政策科学等多视角的学科特点,通过对比国际SSCI数据库中的环境法文献体现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提出我国应继续增强环境法学的科学性、实践回应性和前瞻性,结合中国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深入开展交叉性、综合性研究,推动中国环境治理的理论和实践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0-2011年间CSSCI收录法学来源期刊发文及引用信息为数据来源,从关键词、被引文献和被引作者、作者合作等角度绘制我国法学学科知识图谱。文章通过可视化图谱直观呈现2000-2011年间我国法学学术热点、核心文献、作者合著、作者共被引等科研情况,有助于认识我国法学学科知识的结构特征,发现我国法学研究领域中重要影响力的学者及其合作情况。  相似文献   

4.
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04年年会就WTO基本理论问题、WTO典型案例研究、反倾销与反补贴、WTO争端解决机制、坎昆会议与新加坡议题以及WTO体制下中国的法制建设与完善等问题展开了深刻的讨论,代表了中国/WTO法学的最高水平,反映了当今中国有关WTO的法学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法律社会学是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种西方法学理论,与传统的实证主义法学相比,法律社会学更加重视法在社会中的实际运行状态和效果.虽然欧美法律社会学有许多共同特点,但两者之间的差异也是不言而喻的.本文首先对欧美法律社会学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简要的勾勒,进而从哲学基础、法律传统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分析了欧美法律社会学的不同特点,以期加深对西方法律社会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2003年度国内环境法学的进展表现在研究成果丰富、学术活动频繁、研究队伍壮大等方面.研究的特点是注重基础理论和基本制度、比较环境法、多学科交叉、环境执法等问题的研究;注重对学科的回顾总结;紧密联系实际.研究的热点包括环境权、环境侵权及公益诉讼、环境刑法、WTO与环境法、自然资源法、环境税等.  相似文献   

7.
2 0 0 3年度国内环境法学的进展表现在研究成果丰富、学术活动频繁、研究队伍壮大等方面。研究的特点是注重基础理论和基本制度、比较环境法、多学科交叉、环境执法等问题的研究 ;注重对学科的回顾总结 ;紧密联系实际。研究的热点包括环境权、环境侵权及公益诉讼、环境刑法、WTO与环境法、自然资源法、环境税等。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加快了法制建设的步伐,社会对法律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开始探讨高等法律教育应该如何发展,但其热点一直是关注教育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文章则思考另一个层面的问题,即中国高等法律教育的理论基础,作者认为由于中国断断续续的法学教育历史和中国特殊国情,到目前中国高等法律教育没有稳定的法学教育理论基础和完善的法律教育体系。并提出高等教育当务之急是结合中国的国情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工作、构建中国高等法学教育理论基础和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期刊法学文献是法学研究成果的主要展示形式,通过对高水平期刊法学文献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大致把握法学学科的发展动向。对“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1998--2011年法学文献的分析结果表明:法学文献产出数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法学二级学科之间研究成果和研究力量的分布不均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和军事法学的研究力量相对薄弱。为推进中国法学研究均衡、和谐地向前发展,今后应当采取的基本对策是做强、扶弱、促新。  相似文献   

10.
定量地考察中国民事法学的研究现状,将对中国民事法学理论的发展和提高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采用引文分析方法,对《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民事法学研究文献的引文进行了信息可视化分析。作者共被引分析的结果显示,王利明、梁慧星、王泽鉴、史尚宽、郑成思、吴汉东、江平、尹田、杨立新、孙宪忠、谢在全、郑玉波、崔建远等学者是中国民事法学研究领域影响较大的代表人物;文献共被引分析的结果显示,高被引文献主要是图书,学术期刊很少。为提高民事法学研究论文的质量,建议研究者进行民事法学研究和发表学术论文时,应提高对学术期刊论文和国外文献的引用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引用了大量的WTO英文法律文本中的條款,從語用和翻譯的角度,較為全面和详細地分析和闡述了WTO英文法律文本的語言分隔现象,文章重點分析了其最常見的五種分隔现象。瞭解和熟悉WTO英文法律文本的這些分隔現象,有助於我們從整體上準確理解和掌握WTO法律條文。  相似文献   

12.
文本的广泛性、约束性、权威性、措词准确严谨、句式冗长、结构复杂是WTO英文法律文本最常见的特 征。了解和熟悉WTO英文法律文本的这些显著文体特点,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准确理解和掌握WTO法律条 文内容。  相似文献   

13.
WTO作为一个国际贸易组织,作为一种多边贸易体制,尽管其法律体制所表现出结构缜密、内容完整及强有力之约束,对其他国际组织、国际社会以及国内社会的制度性建设都具有范式作用,但它不是、也不可能是所有国际组织或所有社会制度的化身,无法普适于所有社会领域的所有问题;即使是对于国际贸易领域而言,它的作用力也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别,甚至存在着其力所不及之处。有鉴于WTO规则的特殊性质,包括我国在内的众多WTO成员方对其诸协定都采用间接适用方式,但这只在国内法层面产生意义,因为,在国际法层面上,WTO规则对其成员无论是国内立法还是国内执法都具有直接约束效力。因此.正确地认识WTO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我国法学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大学外语教学在入世后进行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评析了当前大学外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从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改进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现行考试制度、鼓励和推广课堂外语言的实践和提高、英语教学逐步多媒体化和计算机化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改革大学外语教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处理贸易与环境问题时,WTO体制和多边环境协议(以下简称MEAs)体制的出发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使得协调二者关系的问题成为WTO新一轮谈判贸易与环境议题的首要内容。由于许多重要的MEAs的多数缔约国,同时也是WTO的缔约方,所以在MEAs缔约国与WTO缔约方援引规则来行使权利或承担义务时,如何履行条约义务?这些矛盾涉及一系列的国际法中的条约法问题。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能给我国经济带来新的活力 ,同时对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税制结构等方面也产生深刻的影响。目前 ,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和税制结构与WTO不完全相符 ,存在较大差异 ,这就要求按WTO的有关规则调整我国的税制  相似文献   

17.
论WTO对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制度性影响及其法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TO多边贸易体制内的成员不仅在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方面受到WTO各项规则的约束,在其他国内政策和法律的制定方面也受到WIO制度的影响.就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而言,WTO将从证券市场自由化和证券市场管理定位两方面施加制度性影响,使得我国证券市场自由化的进程加快,并有助于我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完成管理职能的转型.本文在界定WTO制度性影响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WTO对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制度性影响,并就完善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法律制度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WTO争端解决机制非违反之诉的适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违反之诉作为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一种特殊制度,它是由其前身关贸总协定经过几十年的争端解决实践逐步发展而来的,虽然相关案例不多,但该制度为维护多边贸易纪律仍发挥了重要作用。非违反之诉被设计用来维持世贸组织成员在多边贸易谈判中达成的权利义务平衡,其存在的法理基础是在条约法领域得到普遍认同的善意原则,其适用受到严格的条件限制。非违反之诉是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制度,但适用中的一些问题仍有待世贸组织解决。  相似文献   

19.
公平竞争 ,是WTO为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所倡导的基本原则。它体现在WTO各项规则和协议中 ,在税收方面 ,就是要求公平税负 ,以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我国在税制建设上 ,虽为各类纳税人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创造了一定条件 ,但从公平税负方面考虑 ,特别是与WTO的要求仍相差甚远。加入WTO后 ,应针对目前我国税制在公平税负方面存在的不足 ,按照WTO公平竞争的要求 ,对我国现行税制进行必要的调整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WTO诸协定,特别是《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简称DSU)中没有关于法庭之友的规定,但是法庭之友主动向专家组、上诉机构提交意见,介入争端解决机制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没有法律依据的前提下,争端解决机构对法庭之友意见采取一案一议、非连贯性的做法,引发了成员国之间激烈的争论。为了提高争端解决机构的裁定能力,建立一个更加具有预测性和透明度的体制,争端解决机构有必要对此问题予以解释和澄清,允许法庭之友在专家组阶段提交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