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立足于法理学上的部门法划分标准以及新近提出的国际民商新秩序概念,统一实体法在国际法学体系中宜归入国际私法学范畴。现存国际法学体系的构成受到挑战。国际公法主要调整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服务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国际经济法主要调整国家因为调节国际经济生活而产生的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为目标;国际私法以国际民商事关系为调整对象,以建立国际民商新秩序为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2.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世界格局由两极向多极转换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适时地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战略构想。他认为未来的国际新秩序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为了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邓小平强调要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要促进南北对话,加强南南合作;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3.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世界格局由两极向多极转换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适时地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战略构想。他认为未来的国际新秩序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为了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邓小平强调要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要促进南北对话,加强南南合作;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4.
建立国际新秩序是国际形势发展的要求,江泽民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对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具体主张.  相似文献   

5.
国际社会提出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口号已经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以后的今天,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成为一项全球性的议题。本文试图对现行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合理性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引起人们的关注,并期望对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基本框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准则与规范是当今世界各国和平与平等发展的需要 ,和平是共同发展的基本条件 ;形成和确立国际社会发展的共同目标和群体价值观及道义标准 ,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前提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最大障碍 ;推进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 ,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制衡条件 ;中国三代领导人对世界和平与发展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伟大贡献 ,是制定我国外交政策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原则 ,对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尊重各国选择自己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必须结束过时的集团政治模式、势力范围模式,以独立自主和不结盟为依托。邓小平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思想,具有坚实的国际法基础和道义权威,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正确指南。  相似文献   

8.
书刊简介     
万·契玛特:《变化中的国际经济法结构》 The Changing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Par Pieter VerlorenVon Themaat(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La Haye,1981.Pp.395) 作者通过对各种国际经济组织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比较分析,从法学理论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有关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观点。作者认为,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会暂时弥补当前国际经济组织的不足。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是国际经济秩序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国际经济秩序的终结。  相似文献   

9.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美苏两极格局的解体,当前的世界正进入新旧格局交替时期。在这一时期,各种国际政治力量都在重新进行分化与组合,一个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问题就摆在了世界各国人民面前。为了使自身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处于有利地位,世界各国纷纷提出新秩序的主张,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拟就国际新秩序问题作一点探讨。一、新秩序的建立是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发展的必然产物 (一)新秩序建立的客观必然性在概括一定时期国际关系的总体面貌时,国际秩序与战略格局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战略思想赵建文长期以来,富有远见卓识的邓小平同志一直关注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问题。他回忆说:“关于国际经济新秩序,早在1974年我在联合国发言时,就用了很长时间讲这个问题。”①那时,他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在联合国第六...  相似文献   

11.
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新形势、新任务,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增强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的新课题。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要求统战工作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认识新格局、明确新任务,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推动新发展、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管理中新的人才观与教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发展,新的教育观念应以“全面素质观、创新观、实践观、个性观”为内容的新人才观为前提,树立“全面”与“多元”的质量观。文章还提出并讨论了教育的新哲学观、新功能观、新本质观、新产业观、新发展观、新改革观、新质量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培养新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与迫切需要。培养当代新农民的标准与目标是,具有新观念,具备新本领,具有新素质。培养新农民重在推进农村教育,建设农村文化,发展农村经济,引进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4.
现代文学史上传播往往影响甚至决定着新诗的建构乃至社团、流派的形成。各种新旧媒介带着各自不同的特征在“五四”新文化开创的新文学传播空间中,为新诗的发生、新诗流派的聚集、新诗人的生成以及新诗的普及提供传播途径,从而对新诗的发展产生历史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学校 ,新的学校又需要新的领导。本文从有关领导的一般含义到现代领导的新的理念都作了一些研究 ,并且结合学校领导的特殊性 ,提出了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型学校领导者应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任务是培育新型农民。本文从新型农民和新农村的关系、新型农民的概念界定、造就培育新型农民的途径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出版工作是一个充满创新热情、创新冲动、创新精神的事业.它要求对陈旧出版观念进行扬弃,营造一个新的文化氛围.出版工作的六大创新有:新探索、新思维、新拓展、新形式、新发展、新机制.  相似文献   

18.
转型期农业高校就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的转型,农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文章围绕如何将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转化成新机遇,促进农业高校就业工作这一主题,从高度认识农业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正视当前农业高校就业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对策探讨等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新型农民、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概念的比较,提出新型农业从业人员即新"新型农民"(简称新型农民)的概念,新"新型农民"是随着社会发展,分工分化成长壮大的各种新类型的农业从业人员。在界定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型农民的类型、农业专业化、农民职业化、新型农民首先实现区域、新型农民培养对象和土地租赁或者自有等热点问题,最后指出新型农民的发展要尊重农民和基础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20.
首先从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的内涵出发,阐述江西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六新”重点,即新农民、新产业、新村庄、新组织、新环境和新服务建设;接着从江西省情出发,分析当前江西新农村建设中所遇到的难点;最后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主要实施的政策措施,包括确立战略目标及其相配套的政策、把政策的着力点放在解决农民的“民生”问题、经济成长和农村环境保护上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