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教育的源头来看,人类创造教育是以追求人的幸福为根本旨趣的。然而,由于实践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盛行,教育逐渐走上了背离人甚至是阻碍人实现幸福的歧途,异化成了人的幸福的桎梏。因此,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引下,匡正教育,进而引导教育复归于人的幸福旨趣,就成了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幸福教育不仅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对教育现实的批判反思。从幸福教育概念、幸福教育的相关调查、幸福教育的实践路径对国内的幸福教育研究进行回顾和述评。幸福教育的概念应由三重层面、三大重心和多个关键词共同建构;幸福教育的相关调查应扩大范围和对象,尤其要加强对特殊群体的调查;幸福教育的实践首先要处理好教育过程与教育目的、学生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师生幸福并重,从德、智、体、美、心等各方面实施幸福教育,构建“课堂-校园-社会”三位一体的幸福教育体系。未来幸福教育的研究要从其他学科中汲取营养,从国外和古代吸取精华;在研究方法上,要更加多元;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如何实践幸福教育。国内应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的幸福教育,新生“中国式幸福”。  相似文献   

3.
幸福和教育是密切关联的,幸福应该是教育的目的,好的教育应该极大地促进个人和集体的幸福。幸福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幸福。幸福教育是以人的幸福情感为目的的教育,它要培养能够创造幸福、享用幸福的人。幸福知识、幸福技能的传授是必要的;幸福品质、幸福人格的养成是必须的;幸福教育的实践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中国人幸福感缺乏的现象入手,进而分析幸福的概念,并探讨人们如何认识幸福、又如何去获得幸福的方法与途径,以使我们的工作顺利、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生活快乐.  相似文献   

5.
实现国民幸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通过三个结合诠释新的幸福理念: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相结合,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结合;创造幸福与感受幸福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为实现国民幸福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根本的政治前提,铸造必要的精神支撑,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幸福     
"小狮子问妈妈:幸福在什么地方? 妈妈说:幸福就在它的尾巴上. 小狮子于是追着尾巴绕了一整天,也没有找到他想要的幸福. 妈妈说:你只要一直朝前走,幸福就会一直在你身后."  相似文献   

7.
国民幸福与幸福指数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追求幸福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和发展目标。幸福即幸福感,是人们为着预定目标、人生理想奋斗的过程中以及实现预定目标、人生理想时感到满足的心理状况和心理体验。幸福指数即用于测度和评价人们幸福感强弱的综合指标体系,是人们主观感受见之于客观数据的反映。国民幸福与幸福指数关系密切且复杂,既非正相关,也非负相关。纯粹以幸福指数提升与否作为评判国民幸福的标准和依据,亦不科学。  相似文献   

8.
幸福是对客观生活的主观感受,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双重维度。现今建设幸福工程的主流思路,更多的着眼于改善客观维度,而主观维度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心理学大量研究表明,经济收入等客观维度并非如通常所理解的那样主宰着幸福,而主观维度尤其是人格却是影响幸福感的关键因素,但遗憾的是,主观维度的幸福效应长期以来受到低估。政府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幸福教育,改善个体幸福的主观维度。幸福教育非同于目前普遍存在的异化教育,旨在让人们获得判断幸福、感知幸福与创造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幸福理论基于人的本质和现实生活,消解了过去哲学中感性的、形式的和抽象的幸福,对幸福的来源、内涵和实践进行了重建,马克思幸福思想体现了幸福生成、幸福内涵和实现幸福的整合。面对当代青少年幸福教育的困境,马克思幸福思想能够为青少年幸福教育提供理论和方法论指导。在马克思幸福思想指导下的青少年幸福教育不仅能实现当代青少年幸福教育的重构,也能满足青少年理解和追求幸福的客观需要。这种研究思路不仅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关怀,也为当代青少年自由全面发展和实现幸福开辟了一条现实之路。  相似文献   

10.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我们在开展工作时要立足于围绕人的需求、人的幸福。加强幸福教育,是贯彻落实中央[2004]16号文件精神的需要,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要从四个方面加强大学生的幸福教育。一是培养正确的幸福观;二是提高大学生追求幸福的品质和能力;三是培养健康人格,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四是帮助大学生构建幸福生活的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论证了成都为何最具幸福感.文章指出,所谓天时,是指良好的气候与价廉物美的出产;所谓地利,是指神奇而多彩的自然风光;所谓人和,是指最佳的包客性与和谐的人情味.其中,最佳的包容性与和谐的人情味是成都之所以成为最具幸福感城市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电视大学系统在网上开展教学,尤其是基于网络形成性考核测评系统的语言类课程,在考核改革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随着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入,新的具体问题也随之出现。试图从一些实际问题出发,着重探索并实践如何在网络教育环境下,培养和提升开放教育学员对网上教学改革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促进其不断实现自主性的网上学习。  相似文献   

13.
教师幸福感的内在根源在于:学习创造与自我实现的职业劳动特点;教书育人与收获成长的职业人际快乐;丰富多彩与自由优雅的职业生活方式.然而,要使教师真正有幸福感,就要重新找回教育的人文主义理想和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使其职业工作更利于其人格健全发展和自我实现.而教师幸福感的增强又可以成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14.
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分组抽取伊犁州600名柯尔克孜族城镇居民进行幸福感问卷测评,发现伊犁州柯尔克孜族城镇居民幸福感总分与居住隶属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住宅面积等因素有显著相关,其中居住隶属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住宅面积、家庭子女数、居住地、子女教育支出是影响伊犁州柯尔克孜族城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幸福感与德育实效性关系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培养幸福感与德育的实效性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培养大学生幸福感是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一项基础性教育,它为增强德育的有效性提供了内在动力,为德育的生活化开辟了基本路径,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了基础,也为大学生精神信仰、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的良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心理和情感条件。  相似文献   

16.
信任:现代人幸福感的社会资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人幸福感悟能力的弱化源于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会资本的缺失。信任是社会生活中人对人的一种依赖,是人与人之间对彼此规范、诚实、合作行为的一种预期。作为一种社会资本,信任奠定现代人幸福感的情感基础、公共美德和基本道德规范。构建一个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会文化氛围,增强提高现代人幸福感的社会资本,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是大多数人对幸福观与幸福感二者并没有作必要的区分。幸福感仅仅从个人的主观体验来验证幸福,而幸福观是从理性的认知层面上来确认幸福,二者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只有幸福观才具有教育和引导人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在大学生中开展幸福观教育,应使大学生清醒认识到自我幸福是与祖国命运、社会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勤奋学习,踏实肯干,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学会感恩、学会宽容,懂得珍惜当下,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19.
受社会发展带来的观念变革、学校教育的功利化、职业化倾向,以及家庭教养方式的偏颇等因素影响,新生代大学生在幸福观上存在目标虚无化、标准物质化、体验感官化等误区,应引导大学生辩证看待幸福与不幸的关系,丰富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内容,并增强大学生对幸福的实践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