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境在成语翻译中起的作用不可忽略,特别是不能忽视民族文化背景语境和情景语境的影响。本文从跨文化的语境角度出发,探讨了英译汉中语境对成语翻译的制约因素,提出“成语翻译可以分语境商榷,适度使用一些通识性高的词”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2.
在翻译实践中,同一英语词汇出现了不同的汉语对译词。虽然翻译的忠实标准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话题,但从未有定论。在英译汉中,这样的现象依然存在。本文利用义素分析法以及汉语研究中组合关系对汉语语义的制约,来探讨这些对译词词义的细微差别以及语境对译者言语编码中的语义部分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翻译》1992年第4期上,赵振才等三同志所撰《我们在英译汉中常有哪些失误》一文,谈了英译汉中的失误问题。作者一开头就指出有一些“译文在质量上都是一流的,在这些第一流的译文中出现带有普遍性的误译”。文章列举的“误译”例子均出自《远东英汉大辞典》、《新英汉辞(应该是“词”—笔者)典》、《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现代英语用法辞典》、《英语语法大全》等多本极具权威的典籍。向权威挑战未尝不可,但文中的一些观点却值得商榷。翻译不  相似文献   

4.
语言基本功是成功翻译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英译汉中的常见问题为例,从句法构成关系、指代关系、暗引三方面说明了翻译不仅要讲究艺术技巧、功能、作用,而且要强调语言基本功,后者是翻译的首要条件,是避免误译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把散文翻译实践与美学的相关理论结合起来,探析“韩素音青年翻译奖”英译汉中的翻译问题。首先介绍历年英译汉比赛原文的特点.其次简单介绍了散文的特点,然后用理论来指导翻译实践并得出:散文的翻译应尽量传达原文包含的多层次美的信息,做到译文和原文的形式美、内容美和风格美的统一,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让读者欣赏到散文所蕴含的美感。  相似文献   

6.
科技文章是讲事物的客观规律的,逻辑就是指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因此搞科技翻译必须运用逻辑思维。逻辑思维贯穿于科技翻译的全过程。本文通过大量译例解析,论述逻辑分析、逻辑判断和逻辑推理在科技翻译过程中词义辨别、语法分析、原意表达等诸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一些典型错误译例的分析,探讨了英译汉中理解失误的几个主要原因:1.文化差异; 2.脱离上下文; 3.义项选择不当; 4.词义理解错误; 5.短语理解错误; 6.语法分析错误。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翻译技巧而采用的称代复指,在英译汉中使用十分频繁,主要运用于翻译较长的主语、定语、宾语、表语及问句。如运用得当,可以简化复杂的长句,化形合为意合,使句子结构严谨,重心突出,前后平衡,合乎汉语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9.
英文阅读中的语法分析和逻辑判断浅议喻建平人们在阅读英语时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生词、语法方面的障碍,还有不同文化习俗及背景知识方面的障碍.本文拟通过语法分析和逻辑判断来解决疑难句子的理解问题。语法分析可以帮助读者了解疑难句子的结构,划分词的类别,...  相似文献   

10.
《论语》的英译由来已久,不同译本对其高频核心概念词有不同的翻译,形成明显的《论语》英译困境,研究不同译本对同一高频核心概念词的翻译和宽容性看待《论语》英译困境有助中西方读者多角度解读《论语》。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提高英译汉水平,优化译文质量出发,举出若干译例,并通过对例句的翻译分析提出在英译汉中发挥汉语“四字格”词组和“四字格”成语优势,借助其节奏感使译文更加优美。  相似文献   

12.
科技英语的确切翻译关键在于对原文的透切理解。首先应该理清句子的层次 ,判明各层意思之间的语法及逻辑关系 ,再运用各种翻译表达技巧和专业知识 ,将各层意思准确地译出。本文将从语法分析、专业知识的运用和逻辑推理三个不同角度 ,举例说明科技英语的句法特点及翻译。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对偶、排比、四字词组、平行结构等均衡手法在英译汉中的具体运用,说明在翻译中,正确使用均衡手法,不仅可以增强译文的形式美,而且能够大大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形象生动地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产生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翻译学理论视角指出旅游资料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现状,根据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翻译方法论述如何正确选取合适的翻译策略,提高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质量,以期对旅游资料的英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路华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7):124-125,129
从历年英语专业八级翻译试题的归纳总结看,四字格在汉译英试题汉语原文和英译汉试题汉语译文中都有广泛的运用。本文以专八翻译试题为例,分析汉译英中汉语四字格的具体翻译方法,英译汉中译文四字格的运用标准和场合。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翻译体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及如何看待翻译体三个方面对英译汉中的翻译体进行探讨。认为翻译体是一种正常的语言现象,它的形成有其主客观因素,它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是受制于语言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7.
以张培基的英译散文为研究对象,结合刘宓庆提出的翻译美学理论,从翻译审美客体的形式系统(包括音、词、句)和非形式系统(包括风格、情景、意境)两个方面探讨张培基在散文英译的过程中如何再现原文的美学价值,为散文英译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涉外经济合同英译过程中,译者应该遵循一定的的翻译方法和翻译原则。由于英文涉外经济合同的特殊性,译者应力求忠实于原文,将原文的内容充分表达出来,无任意增减删略或歪曲背离;使用规范的译文语言形式,简明易懂,文理正确,严谨通顺,无生硬晦涩之处。翻译时,应灵活运用词义选择、含义引伸、增词减词、变译、重复与省略、长句等技巧  相似文献   

19.
“仁”是重要的文化负载词,是儒家思想重要概念之一。徐大同所著《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讲录》涉及16条含“仁”引文,对应52条影响较大的英译文。在回顾“仁”的英译研究的基础上,对这52条英译文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发现:“仁”的英译呈现不均衡样态,译者对于“仁”的译法不尽统一,对“仁”英译核心词项的词性选择不尽统一,对“仁”的典型译法呈现本土学者或海外学者的非典型分布的特征。笔者结合“仁”的英译核心词项的词源学释义,探索“仁”的英译规律,同时指出,采用音译法翻译“仁”是当下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让世界了解“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的重要路径,为“仁”在英语国家主流传播渠道的恰当翻译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属于一种特殊的政论文体,其翻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以韦努蒂的归化和异化翻译理论为指导,基于2004年至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双语平行语料库,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高频词汇"加强"一词的英译进行统计研究,探讨其在翻译"加强"一词时所使用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