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桦 《科学发展》2010,(12):10-18
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于提高上海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建成世界级城市,以及对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是全方位的。世博会召开期间,大量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交汇,将直接促进各类交易和贸易活动大幅增加;世博会所产生的新的科技成就及理念,将推动上海国际贸易方式与贸易内容在更深层次上发生转变;世博会期间汇聚上海的国际贸易组织和贸易促进机构提供了新的贸易主体,铺设了新的贸易网络;世博园区后续利用更将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提供新的空间载体。上海要紧紧抓住世博会机遇,充分利用世博会所带来的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探索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新的突破口。只要拥有坚实的产业,再加上繁荣的贸易,就能够使上海城市发展和产业结构率先实现调整转型,在全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
认真规划公共交通 确保世博会交通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上海将举办世博会,这给上海城市公共交通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认真规划公共交通,充分发挥公共交通在世博会客运交通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公共交通的运行管理,这对确保世博会的顺利召开是十分重要的。1世博交通总体需求按照预测,世博会期间客流总规模为7000~8000万人次,  相似文献   

3.
黄永忠 《老年人》2010,(6):12-13
举世瞩目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于2010年4月30日晚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隆重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宣布上海世博会开幕。上海世博会于5月1日正式开园至10月31日闭幕,将历时184天。此次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参展,  相似文献   

4.
筹办世博会的八年将成为上海又一个经济腾飞期,这已成为共识。然而,世博会对上海的意义却并不仅限于这8年,而是持久、永恒的。因此办好世博会是一个阶段目标,长期发展才是根本,对此,更有远见的发展规划才能促使我们办出更有深远影响的世博会。  相似文献   

5.
世博会文化遗产,是指上海通过举办2010年世博会所积累和获得的,具有巨大产业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作为世博会举办城市,上海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也从世博会的筹办和举办过程中,积累了现代建筑、新媒体、演艺、会展等八大文化资源。世博文化资源涵盖后世博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推进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据此,提出推进后世博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莞尔 《当代老年》2010,(7):28-29
5年前,有位叫山田外关代的日本老太太,她创下了日本爱知世博会全景参观的记录,185天进场243次,因此她被人亲切地称为“世博奶奶”。当得知上海将举办世博会时,山田外美代从2005年11月开始,五年间来上海18次,记录下了上海世博园成长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7.
在1851年首届世博会——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上,广东籍上海商人徐荣村以“荣记湖丝”参展并一举荣获大奖,他因此而成为第一位参展世博会的中国商人。  相似文献   

8.
马梅 《科学发展》2009,(4):63-69
1999年上海城市规划提出城市发展战略从600平方公里向6000平方公里扩展,上海"十一五"规划确定了郊区近期发展3大新城、远期发展为9大新城的目标。但是至今为止,中心城区"一城独大"的现象依然存在。郊区新城建设尚未上升到上海城市核心战略的高度,新城城市功能形成缓慢,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缺乏有效率的空间结构支撑。世博会以后,上海将面临城市发展速度减缓、全球经济下行周期压力增大的环境。加快推进上海郊区新城建设,促进城市空间结构调整,是上海寻求后世博会发展"治本之策"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国际大都市郊区新城经验、上海郊区新城发展历程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等几方面给予了深入解答。  相似文献   

9.
《上海科学生活》2002,(11):22-24
北京申奥成功后,上海能否再有幸成为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地?这已渐渐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然而,当我们在采访中逐步深入,广泛接触,进而将眼光由申博而转向世博会本身时,世博会的历史,特别是中国151年的世博历程,引起了我们更大的兴趣和更深的思索。  相似文献   

10.
本文据笔者的田野调查资料,论述上海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青少年基本缺位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典型个案分析,论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从娃娃做起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提出为迎接世博会,上海青少年要积极参与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5项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在上海举办。回顾往昔,中国历史上最成功参加的世博会是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在这次博览会上,中国代表团夺得奖牌最多,夺得最高奖最多,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2.
一个城市如果举办大型博览会,城市的旅游业往往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一项不完全统计显示,如果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参观人数将超过5000万人次,上海旅游业的直接收入将达91.1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3.
4月6日,代表中国骨质瓷最高水平的2.5万件“红玫瑰”骨质瓷在警车护送下从河北唐山启程被运往上海。在世博会国宴上.“红玫瑰”将为68个国家的元首提供“美器加美食”的服务。这是“红玫瑰”继1997年香港回归特首府专用瓷、1999年新中国建国50周年庆典天安门城楼专用瓷、1999年澳门回归特首府专用瓷、2000年被选定为中南海专用瓷、人民大会堂专用瓷等之后的又一次精彩亮相。  相似文献   

14.
上海世博会的不利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武林  王涵 《城市》2007,(8):37-39
引言 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这是上海乃至整个中国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它能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上海的国际声誉、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高市民综合素质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然而,2010年上海世博会到底会不会给上海带来不利影响呢?答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5.
上海再一次站在聚光灯下,这一次是因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事实上,从2005年浦东综合配套改革、2007年洋山港建成,2009年“两个中心”建设,到2010年世博会,每一次经济上的重大决策,上海的辉煌历史、改革排头兵的标签都被一并翻出,并对其赋予重任,寄予厚望。这一次无出其右,方圆仅28平方公里.已注册5万多家企业,80%已经饱和的区域,被划作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区内对外资实行负面清单管理,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取消审批,施行备案制,此外还承担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创新等多项改革试验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世博会是各国传统文化精粹和最新科技成果系统展示的舞台,世博科技是上海重要的智慧源泉。其中,世博低碳城市建设技术尤为值得关注,它关系到上海城市的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如新能源技术、节能技术、新材料技术、废弃物处理技术、水环境治理技术、城市规划设计等。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世博会园区及场馆所蕴含的技术信息,关键还在于适应上海推进技术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进程。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世博科技应用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网摘     
“世博会是上海的盛会也是世界的盛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融洽地聚集在同—片蓝天下,共同完成这件美妙而又错综复杂的‘工程’,其实,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志愿者’与‘非志愿者’,只要心怀良知与责任,大家都可成为‘志愿者'……我想说,是纯朴而善良的人们,是鲜活而美丽的生活,让这个城市更美好。” ——一名上海世博志愿者马莉在博客中写道  相似文献   

18.
毫无疑问,上海办世博会应该是个好事。当然,任何人都有怀疑的权力,也有表达怀疑的权力。在所看到的怀疑中,当属以下这道怀疑分量最重。疑者论道:政治和文化工程且不论,单算经济账。“有专家认为,我们津津  相似文献   

19.
上海交通拥堵和废气污染已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阻碍,特别是世博会的来临,拥堵的交通和严重的废气污染将会影响上海城市形象的提升,因此推动智能环保节能型公交车的发展成为上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该文在分析上海公共交通的构成、公交车现状和公交路况对城市经济、环境、节能以及社会综合效率影响的基础上,对上海如何推动城市公交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上海影响力的扩大,知晓度的提升,海内外旅游观光客逐年递增。据悉,2004年境内外旅游者就达到8500万,其中境外客突破了创纪录的500万。然而,与境内外旅游客逐年激增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上海的旅游纪念品产业则始终没有根本性的突破。再往后看,2010年世博会上海将直面7500万中外旅游观光者,届时申城将拿什么样的旅游纪念品恭候喜迎天下客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