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主体、主体性原是哲学中的概念。在哲学史上,主体这一概念至少有三种用法:第一种是本体论意义上的主体,其含义是指运动或属性的承担者或物体的主要部分,近似于“实体”或“主体”的概念。第二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其含义是指认识和实践的承担者,这一概念是与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对象(客体)相对应而使用的,具体就是指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入(包括个体、社会焦团、阶级以至全人类)。在哲学家黄埔森看来,“主体这一概念,除了有实体、主要部分等含义外.最主要的含义是指某种活动的主动又出者。……主体是人·但不等于人,人只…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本土和非本土、本籍和非本籍以及职业和身份对创作主体的内在规定的角度,对徽州文学创作主体作了全面而深入的类型区分和特点揭示,客观上让我们认清了作为徽州文学创作主体的总体性质,也为全面而深入地开展徽州文学研究创造了条件,为系统揭示徽州文学的本质特点和发展规律奠定了坚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联想是直觉思维的逻辑起点。联想可以分成心理活动的联想和思维活动的联想二种。心理活动的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推想到其它事物的心理过程,它往往不受任何限制,没有明确的方向性,是一种自由联想;而思维活动的联想,由于它往往具有一定的主动性、目的性和概括性,因此受到一定的限制,带有一定的方向,是一种定向联想。思维活动的联想,是文学创作主体最普遍的联想方式。其主要作用是借助记忆基础上的表象运动,使作家的感知超越眼前的对象,使感知的内容更为丰富。另外,通过联想,作家也能弥补其初步构思过程中的不足,丰富所塑造的形象。作家的联想,这千变万化的“彩蝶”究竟在怎样的翻飞?如何为“异花传粉”充当着媒介?她们是由哪些精妙的肌血组成的?不能不吸引我们进行更细一层的微观研究。以下就思维活动的联想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4.
红色理性是一整套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的理论和原则,其核心内涵即“暴力革命论”,深层内涵是以全人类为本位的人道主义。它与政治理性和人文理性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区别与联系,对革命战争文学的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使作家的文学价值取向趋向一元,而且极大地制导着创作主体的思维意识,使之呈现出特有的思维模式。剖析红色理性对创作主体思维的作用机制有助于进一步开掘革命战争文学的创作规律,为革命战争文学研究提供新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编辑主体是从事编辑活动的编辑人员,编辑客体是文稿,而编辑过程就是由编辑主客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矛盾的关系构成的编辑系统.在选题、组稿、审稿与编辑加工等编辑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编辑主体性,这对于保证编辑活动质量,办好杂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论人类主体及其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类存在与“类主体”当我们将人类作为整体来考虑时 ,区别于自然界其他生物物种 ,人是一种“类存在物”。在这个意义上 ,可以说人有其“类本质”,人的生活是一种“类生活”,人的意识是一种“类意识”。尽管青年马克思在使用这些以“类”为定语的概念时 ,明显带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色彩 ,但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有其理论的价值 ,不应以所谓“不成熟”一概予以否定。“类”概念是对同类事物的抽象概括 ,与其说类是一种实体 ,不如说类是一种关系。具有某种类特征的存在 ,也就是处于某种共性关系之中的存在。人类作为类的…  相似文献   

7.
关于哲学的主体和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及主体性问题的研究,对于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了有益的作用。然而,人们在研究中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存在着一些严重的分歧。现在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全面地、科学地分析主体及主体性问题讨论过程中提出的一些不同观点,搞清什么是主体,什么是客体,主客体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怎样才能正确地认识和发挥主体能动性,真正做到在主体问题上,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价值关系中主体与主体性的意义,历史地考察了主体的产生以及人成为主体的缘由,从价值关系范畴界定了主体相对客体的地位与作用的规定,并进一步探讨了主体产生的深层原因,从生存论视野论述了主体性的发生,规定了价值关系的主体与主体性的特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汉代作家是具有不同社会身份、 知识结构及审美取向的个体, 身份、 知识背景对作家创作有直接的影响和规约. 不同阶层、 不同社会身份的文学主体, 日常所关注的事务不同, 所思所想有异, 因此, 诉诸文学创作即形成了言说内容及主题话语的明显差异. 与身份相应, 不同的学术背景及知识结构,也会直接带来文学主体审美取向及话语方式的差别. 身份、 知识结构、 审美取向之异是汉代文学生成及发展的重要内驱力.  相似文献   

10.
主体·主体性·主体性原则之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目前,学术界关于主体性问题的争论正在热烈进行,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归纳概括,把这一领域的最新信息提供给关注这一问题的同仁们. 一、关于主体概念的规定性问题 学者们普遍认为,主体是人,但主体和人二者绝非等同概念,而是相关概念。怎样的人才是主体?仍存在若干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要揭示主体的本质规定性,就要进一步说明构成主体的要素及其存在方式。作为主体的人,首先.是自然的感性的存在物.更重要的是社会存在物,还是有意识、能思维的存在物.依据主体的存在形态,主体可分为个体、群体、社会整体和人类全体几种形式。第二种观点则认为,把主体理解为现实的人,需作如下补正。其一,在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视野里.作为认识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素质。中国要现代化,关键自然是中国人的素质。中国人的素质怎么样呢?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说它差吧,会有人说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充满着智慧,有几千年的文明史等等等等。说它高吧,汪洋大海般的文盲半文盲、法盲半法盲、科盲半科盲就足以使人汗颜。我们曾经自豪过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这一特点,已被历史的发展证实了地不大物不博,更被严  相似文献   

12.
情感补偿是激发作者从事创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不仅能够激起写作主体的创作欲望 ,而且还能够推动写作主体的创作进程。引起鲁迅文学创作冲动的“同感”,是对往日情感压抑的一种重新体验 ,其创作的感情补偿表现出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13.
论主体意识与主体性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代主体意识觉醒是主体性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而现代主体性困境则是个体主体意识片面发展的必然结果。主体性问题的根本解决 ,有赖于主体意识的成熟 ,而主体性问题的提出和不断解决、主体性问题讨论的不断深入 ,又实质性地促进了主体意识的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14.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性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网络意识形态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教育者的主体性与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不是对等关系,但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都面临着一定程度的主体性困境.克服这一困境,需要不断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系统.既要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身份建构,充分整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培育意识形态意义上的“网络积极分子”,又要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的有效协同,形成有机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以培育和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意识与行动能力,构建良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15.
出生地林则徐出生地,根据林宾日(则徐父)析产阄书并实地调查,是在福州屏山南麓的左营司巷内。房屋位于巷的一条秃衙中,衙中只有两座房屋,东为“罗氏试馆”(林则徐读书处),西为“林家支祠”(林则徐出  相似文献   

16.
《翻译基础》这门课程,教材内容翔实。它既讲了翻译的理论和方法,又同时辅以大量的例证,课后还备有多种形式的练习题供学生选做。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及外语自学的特点,笔者认为教材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本文试着从三个方面予以补充。首先是其理论部分有关翻译标准的问题。其次,作者在“翻译的学习与实践”一节谈到了对译者的要求,但究竟如何才能达到这些要求,作者却未能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具体的说明。最后,课后的翻译改错练习题题型新颖,内容丰富,其中有些问题一目了然,有的通过班组讨论可找出问题所在,但有一些连读过研究生的…  相似文献   

17.
摘要:译者是翻译活动的最主要参与者,作为主体的译者必然体现其主体性特征。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由于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东西方翻译界纷纷对此进行探讨,以期能对译者的主体地位做科学的界定,迄今尚未有定论。不同的历史渊源形成了东西方各理论学派不同的观点。重新认识和定位译者主体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们的文艺学在谈论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时,较注重于反映对象的客观真实性,而较少重视创作主体的特性.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不少作品只是演绎生活事件,既无作家的个性,更谈不上独创性;有些评论文章则只是以生活来印证作品内容,很少尊重作家的独立探索.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缺陷.近年来,随着文学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和国外文学思潮的涌进,许多论者力图纠正这一偏颇,也出现了一些有见地的论著.但因为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免见仁见智,一时难于取得一致的认识,这也是正常的现象.在此,愿就有关问题,略陈已见,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9.
"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掀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中国妇女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有了说话的权利,许多女性争相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她们的创作开启了中国女性文学的新纪元,改变了女性被言说的历史,唤醒了几千年来女性沉睡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20.
在文艺消费场域中,不同的层面、系统和参照系对消费主体性起着不同程度的建构作用,是导致消费主体复数性和游移性的客观因素;另外,处于消费场域中的主体,在与不同消费层面、系统和参照系相迎合的同时,表征出强烈的主体性色彩和自我建构性,是消费主体复数性和游移性形成的主观因素。在二者对话、互动的影响体系中,对消费者主体性的把握,不仅是研究消费场域的极佳视角,也是研究文艺生产、文艺消费的绝好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