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洪佳和  宋群 《统计研究》1990,7(4):15-17
计划管理是国家通过制定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要求的计划和各项方针政策实现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组织和监督,并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现阶段计划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计划指标体系以及为实现计划目标制定的政策体系。为加强宏观调控,国家计委还运用一套监测指标体系。(一)计划指标体系。它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所要求达到的某一方面目标的具体化和数量表现。我国的计划指标体系主要由以综合平衡表为特点的总量指标和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阶段的分量指标组成。从六五时期以来制定计划所使用的总量指标主要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蒋萍 《统计研究》1994,11(2):16-18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中人口平衡表表式的改进蒋萍为反映人口再生产过程及人口转移情况,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设置了人口平衡表,根据该表反映的内容,笔者认为该表的形式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统计平衡表分为单列式平衡表、并列式平衡表、矩阵式平衡表、帐户式平衡表等...  相似文献   

3.
何协班 《统计研究》1990,7(4):34-36
全国国民经济核算协调委员会总体系课题组和中国统计学会统计核算研究组联合召开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讨会于1990年4月18日至23日在南京举行。这次研讨会是在近几年来各有关方面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较长时间的研究,并形成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1989年修订稿)(以下简称《方案》)的基础进行的。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经过这几年实际工作部门和学术界的共同努力,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研制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在理论上由过去的百家争鸣逐步达到现今的基本趋同,在新核算体系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以及核算范围等重大问题上也有了共同的看法,从而进一步确立了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模式及其总体方案的设计。目前,《方案》经过反复论证和修订,已基本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4.
陈晓 《统计研究》1990,7(1):65-67
五年来,在较好地解决了理论准备,指导思想,核算体系框架,核算范围等问题以后,对十几个国家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施的经验进行了研究。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取得了一致的看法,形成了一个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总体实施方案。并由河北、山西、黑龙江、上海、福建、江西、四川、陕西、辽宁等9个省、市统计局对方案进行了试点,就核算内容、核算原则、技术处理、资料来源、调查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索。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指数体系的目的和意义 国民经济核算指数体系就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动态比较,即由两个时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应数据资料经计算结果所组成的国民经济核算动态体系。 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指数体系的目的在于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动态特征,揭示国民经济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动态联系,以研究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规律。国民经济核算指数体系特征是:  相似文献   

6.
刘长新 《统计研究》1987,4(5):23-28
一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满足党和政府加强国民经济管理,综合评估国民经济活动成效的需要,是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一般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指由一整套科学的核算表所组成的、对国民经济活动的资源与条件、活动过程、活动的成果与效益进行总体性、平衡性核算的分组体系与指标体系的总称。它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受一定经济基础所制约,是在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因此,研究国民经济核算  相似文献   

7.
刘树成 《统计研究》1987,4(2):77-80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统计研究》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理论与方法论讨论会,于1986年11月25日至30日在北京召开。这次讨论会得到国务院国民经济统一核算标准领导小组、国家统计局、中国社会科学院  相似文献   

8.
对资金流量表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静娟 《统计研究》1997,14(3):40-44
对资金流量表的改进孙静娟ABSTRACTBasedonthesystematicdiscussiononthecomplicatedandorderedquantativerelationsintheincomedistributionandutil...  相似文献   

9.
岳巍 《统计研究》1984,1(2):9-14
如何进一步健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问题,已经提到我国统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我们要提高统计工作的科学水平,逐步实现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必须有一个适合我国情况的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大力开展综合分析研究工作,系统地反映我国国民经济比例,效益和速度,反映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詹云乔 《统计研究》1992,9(4):77-78
由国家统计局岳巍等部分核算专家集体编写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1年3月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既是新体系研究论证和试点实践的总结,又是新体系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论述;无论作为专业知识的培训教材,还是作为广泛宣传新体系基本知识的学习材料,都是非常必要的,及时的,而且是实用的。它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1.
国民经济核算与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是对国民经济进行统计研究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基础,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推进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清楚地认识这种关系,有利于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和开发核算资料,发挥统计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敏雪 《统计研究》1994,11(4):20-23
通货膨胀会计与国民经济核算高敏雪一、通货膨胀会计产生的背景传统会计是依历史成本原则计价的会计。它所依据的重要前提条件是稳定货币原则。然而“二战”以后,尤其是70年代以来,世界各主要工业国家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价值并未实现稳定,而是普遍持久地受到通...  相似文献   

13.
14.
增值会计与国民经济核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世定 《统计研究》1988,5(2):33-38
通过几年的探讨和研究,我国经济理论界对国民经济核算的意义、任务和方法已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到目前为止,全面的、系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并未真正建立起来。究其原因,有认识问题亦有技术问题。但最直接、最关键的原因,是我们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缺乏规范性的、制度化的数据来源。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为了适应经济体制的变化,我国高等院校统计专业对原有的专业课作了一些精简和调整,除了开设国家教委推行的财经专业核心讲程以外,又确定开设五门统计主干课。即:统计学原理、数理统计、企业经济统计、国民经济统计和计算机在统计中的应用。国民经济统计实际上就是国民经济核算,但由于名称的不同,引发了一些认识上的差异,下面就此略表我们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供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基本问题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敏雪 《统计研究》1994,11(1):47-52
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基本问题的比较高敏雪从历史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国民经济核算从概念、框架及记帐方法等诸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吸收了会计核算的思想。同时,国民经济核算也需要利用会计核算、特别是企业会计核算资料。因此,两种核算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但国民经...  相似文献   

17.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变化和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中国统计》2002,(12):7-9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核算。它源于统计、会计、业务核算,是三大核算的综合核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全面计算和描述的宏观经济信息系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观测宏观经济运行与进行管理的“数据库”、“平衡仪”和“晴雨表”。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指标体系是地区经济与国际经济交往中的“标准语”和“普通  相似文献   

18.
李晓超 《统计研究》1989,6(1):44-46
一反映经济发展实际变化的不变价格国民经济帐户是作好宏观经济计划工作的一个有力工具。 不变价格国民经济帐户为研究潜在的产出和生产能力的大小提供了科学的基础数据。潜在的产出和生产能力是经济能否长期持续、稳定增长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借助于不变价格国民经济帐户对潜在产出和生产能力大小进行深入的研究,无疑将有助于对经济增长规律的分析。 社会福利工作是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变价格综合指标无法也不可能客观地反映  相似文献   

19.
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建立的核算体系,基本属于MPS体系。1992年开始采用与联合国SNA体系相衔接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到1995年,已基本完成了从旧核算体系向新核算体系的转轨。近年来,正在参照联合国1993年版的新SNA进一步改进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相当丰富,它包括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国际收支核算、国民资产核算和编制经济循环账户等内容。由于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主体和核心内容依然是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因此主要介绍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和资料来源。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