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定地方性法规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是我国《宪法》和《地方组织法》中的一项重要规定,这在地方立法中并不是一个生疏的概念,但是,在认识和理解上却各有不同。有的认为,不相抵触是指制定地方性法规时必须依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对某一事项的相关规定为前提和根据;有的认为,不相抵触是指地方性法规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具体条款相矛盾、相冲突;还有的认为,不  相似文献   

2.
不同地方的法规或规章之问互相否定的现象是一种基于地方立法权限而产生的法律冲突.地方问法律冲突并不是国际私法上的冲突法问题,而是一个宪法问题.在我国,地方性法规和规章都是根据法制统一原则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整个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严格地说.不存在外地法规、规章和本地法规、规章之别,而只有地方性法律规范的对人效力和空间效力之别.地方间法律冲突可以通过法律解释或"法律内的法的续造"等来解决.  相似文献   

3.
宪法文本中"合法"一词的"法"不仅指狭义的法律,还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合法中的"合"也不仅包括符合法律的情况,还包括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符合宪法目的的空白领域.对宪法文本中"合法"条款的规范考查可以看出,在涉及公民权利和利益的时候,我国<宪法>实行的是合法财产保护原则.  相似文献   

4.
地方性法规,可贵之处在于具有各地不同的“土乡土色”的特点。“地方特色”就是反映和代表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符合本地区的地情。至于共性的、普遍性的问题在国家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中统一作出规定。 1.地方性法规的法律效力,低于宪法、基本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我国的立法制度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如基本法律根据宪法制定,法律根据宪法和基本法律制  相似文献   

5.
《东岳论丛》2021,(2):59-69
可操作性不强、立法质量不高是我国税收立法的“通病”,已导致税收领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在数量和效力上的失序,具体表现为立法权限不明、行政解释垄断、税收规范冲突等。从根本上说,这是人大立法权孱弱与行政立法权扩张的结果,应在制度层面进行调试,实现税收人大立法和税收行政立法的各归其位、相互配合。在更为具体的层面上,应廓清税收领域法律、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的各自权限,并以行之有效的备案审查制度为保障,加强对税收法律体系漏洞的发掘和填补。总之,税收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应当在宪法、法律的统摄下各司其职、相互衔接、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6.
公司是依法定程序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社团法人,在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我国立法及司法解释对于公司超越经营范围合同效力的认定在经历演变后倾向于承认此类合同的效力.<合同法>司法解释第十条的规定虽然有其很大的合理性,但该解释也存在着缺陷应当把公司超越经营范围所订立的合同归为可撤销合同一类,即给善意相对人一个撤销权;对于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规定的合同,司法解释不妨作具体、区别而论.  相似文献   

7.
所谓行政立法的多层次性,是指:一、行政立法所依据法律地位、效力等级有差别;二、行政立法权的行使与刑法,民法等法律的立法权不同,不是集中统一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则由多层行政机关行使;三、行政立法的监督权亦不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所独有,则分别由多层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根据我国宪法的有关规定,有关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8.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最重要的财产权利,其享有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成员权、救济权等各项权能。虽然我国已形成包括宪法、基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等在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保护体系,但现实中农民权利意识薄弱,土地权益易受侵害,承包纠纷种类繁多,权利救济困难重重的现象依然突出。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保护的路径选择上应从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健全司法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高琳  汪渊智 《晋阳学刊》2004,(6):104-107
随着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成文法的缺陷与不足日益凸现。民法的法源将会相应地拓宽。我国司法解释事实上已经构成民法法源,司法解释应当在将来的民法典中明确为法源。未来的民法法源将包括:宪法;以民法典为核心的民事法律;行政法规中的民事规范;有关国家机关对于民事立法的法定解释;地方性法规中的民事规范;政府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习惯法;判例法和法理等。  相似文献   

10.
以宪法为核心搞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法制建设,一方面要使全部法律文件、各项法律活动都具有合宪性;另一方面要通过相应的法律文件来使宪法中有关改革的原则性规定具体化。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因此,新宪法颁布以前的法律、法令和法规都必须符合现行宪法的精神,否则就应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