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针对大学生村官服务基层中的制约因素,从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改善环境、完善制度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的途径。认为应该通过树立基层服务的长期意识,锻炼适应基层的知识和技能,改善农村基层环境,健全和完善各种保障制度,促进大学生村官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到农村当村官,优化了村级干部的结构,提高了村级领导干部的决策水平,促进了传统观念的更新,传播了先进科学知识。但由于受一些因素的制约,他们的作用没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因此,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更新观念、树立长期服务基层的意识,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增加农村社会实践机会;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提高大学生村官各项待遇;地方政府应进行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适当分配具体工作任务;国家应健全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村官政策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截至2008年2月底,全国共有28个省、市、自治区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其中17个省、市、自治区启动了村村有大学生"村官"计划.实行大学生村官政策,有利于优化村级班子、健全村级治理,有利于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构筑人才高地、促进人才双向流动,有利于增加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中大学生村官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海龙 《理论界》2010,(1):14-15
在新农村建设的滚滚潮流中,乡风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目标。本文从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着手,凸显大学生村官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积极贡献和现实困难,力求建立合理化的长效机制,实现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人才战略。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综述、调查访问、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阐述了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必要性,分析了该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与实际工作对接难,对农村的情感培养慢,生活实际问题解决难,各级政府激励指导不到位等。构想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出了培养"本土化"的大学生"村官",高校定向培养大学生"村官",引导大学生"村官"树立在农村服务的意识,健全和完善保障制度等促使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的最实际、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存在一些问题。有很多不利因素制约了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发挥,这些因素既有自身的因素,也有外在的因素。应从注重岗前培训、健全用人机制,创造和谐环境、提高本人能力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以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人才。大学生村官作为导向性政策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力量,在一线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作为新生事物要使其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必须在实践中寻求创新发展,积极面对其成长的困境和不断解决所出现的问题,才能最终实现"选聘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是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接班人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8.
王春霞 《理论界》2013,(5):67-70
我国大学生“村官”战略的任务之一是鼓励大学生扎根农村,成为新农村建设事业的骨干人才。通过对浙江省的实地调研发现,大学生“村官”在竞选村“两委”时受到乡镇政府态度、是否本村、竞选机遇、“能人治村”及乡村贿选等因素的影响;在任期届满的续聘中,也受到浙江省有关文件的制约。本文认为要使大学生能长期服务农村,还应结合其它相关政策进一步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
当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这个选择被众人认为是一个与国家政策、农业发展需要、大学生就业三者相互契合的理性选择的时候;到任的大学生"村官"们却表现出诸多自身角色期待与角色扮演之间的差距与冲突,从而陷入困境。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更是让众多大学生"村官"水土不服,无法让国家这项政策真正得到广泛而彻底的落实。针对这种状况,本文从社会角色理论的角度,深入探讨大学生"村官"角色扮演中的失调表现及影响因素,进而为大学生"村官"尽快适应新角色,稳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服务农民、建设农村、发展农业是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成功的有效途径。为此,大学生村官必须确立科学的发展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学生村官科学发展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立志成才需要正确的价值定位;走向成功需要正确的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11.
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提高农村公共管理水平,增强服务功能,促进城乡社区建设协调发展、共同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在新农村建设中,公共管理尤为重要,公共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本文就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平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晓萍 《河北学刊》2007,27(6):79-82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平等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障、收入、基础设施、教育、就业等方面。当前,农民不能顺利地完成从农民到市民,从农民到工人的转化,不仅影响工业发展,还影响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同时对农民的利益也是一种严重的损害,会造成农民群体与城市群体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教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沛然  李胜利 《河北学刊》2007,27(5):151-154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把农村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建设新农村的力量源泉。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创新农村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建立多元化的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尤其是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渗透职业教育内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新型劳动者。  相似文献   

14.
从观念、体制、待遇、财政四个方面分析了河北省大学生新农村就业的制约因素,阐述了在新农村建设的初始阶段大学生就业方式多样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着重对多样化就业的具体形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鼓励创业性就业、吸引志愿者服务、开展各种形式联合共建等五种建议。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建立新型农民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农民为主体,有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即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搞成官员的“形象工程”;增进农民的福祉,不能搞成劳民伤财的“害民工程”;农民才是新农村建设事业真正的主力军,不能搞成专家学者的“明星工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需要有具体的组织形式来实现的,在这个方面,我国台湾地区在20世纪70年代进行农村建设时有过许多经验和教训,其中最为重要的经验就是,要建设新农村,需要对农村的基层组织进行创新,以保证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这一点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主人翁意识,但是,在实践运用中也日渐暴露出农民自治能力不足与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严重流失等问题。由此,我国高职院校获得了以培训返乡农民工为契机、积极主动地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机遇。高职院校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策略在于:办学理念的拓展,专门机构的组建,双向互动式的介入,新型农民的培养,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参与。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不仅要防止城市病,而且要让农村居民特别是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居民享受城市文明而又不破坏生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集中在中西部山区,多数是国家级贫困县。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新农村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海南省白沙县的美丽乡村建设为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新农村建设做了有益探索。白沙个案表明:要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国家必须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新农村建设,优先安排资金,按生态文明的理念改造贫困村庄的住房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使当地居民既能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居住条件,又能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特别是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杜乾举 《学术探索》2012,(11):90-92
任何一种利益关系都是在一定的文化养育中成长起来的,文化价值奠定了经济主体基本的行为方式,我国既有伦理文化,难以为新农村利益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思想基础和制度材料。在建构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农村利益关系时,必须进行基础性、全面性的伦理文化的建设工作。既要推进传统伦理文化的开拓创新,又要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的法治化,并在新农村集体主义的建构中实现农村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双向存在。  相似文献   

19.
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强学生党建工作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是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需要 ,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该文针对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 ,深刻剖析实际工作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 ,对重点加强高校学生党建的几方面工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