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面认识城市化发展现状,是制定城市化发展政策的基础。本文在从城市化发展的数量水平和质量水平角度,对青海与全国、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深入剖析了青海城市化现状。  相似文献   

2.
从性别视角入手,就现阶段女性在推动汽车文化的产生、传播中的重要贡献探讨中国女性地位的提高,以及如何利用汽车文化提升女性的生活质量.认为女性的参与推动了汽车文化的进步,而汽车文化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女性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就人口城市化概念进行多向度理解基础上,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城市化特点展开了探索性解析:从模式看,以政府推动划置型为主;从发展趋势看,人口断续流迁已成态势;从地理区位看,少数民族异地城市化特点显著;从多重内容看,生产生活方式已然发生变化;从社会效应看,勃勃发展生机中隐含着不稳定因素.针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城市化的特点,提出今后如何正确导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近代是青海女性社会地位发生变迁的时期,本文从女性形体观的转变、女性教育等方面,论述了近代青海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5.
清代入关后,青海蒙古虽名义上隶属于清廷,实际上却游离于清廷统辖之外,独霸着青藏高原;直到康熙晚期,随着清军入藏驱准的胜利和西藏直接纳入中央王朝的统辖之下,及川藏划界,青海和硕特蒙古对西藏和康区的控制宣告结束,特别是罗卜藏丹津反清事件被平息,清朝通过编旗设盟,将青海蒙古纳入清朝的直接统辖之下,使青海蒙古的社会政治发展经历了由强盛到衰落的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6.
严英秀 《中国藏学》2013,(1):179-183
在当代藏族文学领域,女性文学是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从新时期到新世纪的30年发展中,几代藏族女作家留下了多姿多彩的文学印迹,创造了兼容多种审美文化诉求的民族叙事和性别叙事相融一体的文学传统,建构了藏族女性文学话语自身的独立品格.  相似文献   

7.
如同历史一样,新疆各民族的民俗文化也经历着时间的洗礼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变化、发展着,秦汉,魏晋隋唐,元明清时期的新疆民俗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和特点,在这些变化中,民俗事项本身体现出了鲜明的性别意识,在物质民俗与精神民俗中,男性与女性的表现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以考古发现及古代流传的"孝子故事图像"为中心,讨论"二十四孝"形成过程中的女性形象及"社会性别"的历史与文化建构诸问题.其关注的要点有儒家伦理与行动--"孝道"中的女性形象;古代女性规范--"妇道"与"孝道"互渗中的女性性别建构.希望借助这个历史中的"性别"解读,拓展对中国妇女史、性别史以及两性关系等议题的讨论空间.  相似文献   

9.
青海回族教育发展的特点及途径──兼谈回族女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民族教育关系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西部开发中的重要环节。文章在总结青海回族教育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青海回族教育发展的途径,并对回族妇女教育问题做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壮族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岭南土著民族的壮族 ,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形成了具有民族个性的文化———女性文化 ,从女神创世到女英雄救世 ,女性在壮族社会中的文化地位一直是那么显赫 ,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女性也多挑起家庭大梁 ,支撑着家庭的经济和文化生活。本文从壮族传统文化切入 ,通过文化传统、习俗、传统教育、民间宗教和法律等方面的考察 ,阐述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壮族社会性别的独特个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