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适应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是由我国当前的农村人口布局和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举办寄宿制学校必须解决好学生尤其低龄儿童对学校生活等方面的适应问题。我国应在完善政策保障体系、优化学校建设与管理、推动家校合作的基础上,增强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以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适应性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丰富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提高学生积极适应能力是寄宿制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由于办学条件、教育观念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单调,难以适应学生对寄宿生活的多样化要求。为了丰富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提高学生积极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全发展,笔者提出了以下措施:国家必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的扶持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合理设置教师编制;寄宿制学校自身要转变教育观念,准确定位自身功能,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开发校本课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和班级管理,激发学生生活信心。  相似文献   

3.
以Y省X县为个案,系统和客观地展示和分析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适应状况,通过深入分析寄宿制学校的学校环境及其条件、教师、家庭和同伴对寄宿生适应性的影响因素,提出改善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的学校适应性建议,探讨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指导对策,以期为农村教育工作者提供点滴借鉴。  相似文献   

4.
农村流动儿童的教育是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必须关注的方面。农村学校流动儿童教育存在缺乏道德文化认同感、不适应当地道德文化实际、学生和家长素养比较差、学生缺少动力、学校缺乏积极氛围等突出问题,可以通过坚持公平公正教育原则、营造道德文化教育氛围、开展道德文化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开展流动儿童教育研讨、重视发挥家长教育作用等策略来应对。  相似文献   

5.
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教育、健康情感教育、坚强意志教育、人际交往教育、青春期心理教育、适应社会教育等.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教育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使心理素质教育收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学校体育是指在学校教育的环境中,配合德育、智育、美育等,用营养、保健、身体锻炼等教后和培养手段,促进学生发育,提高学生身体质量,提高学生育体能力的教育现象。简言之,学校体育是为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体能而实施的学校教育。学校体育能为学生参加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作体力准备,是社会生产的人力投资的重要构成部分。学校体育能为学生将来(或在校期间)在社会体育和与社会体育相结合的卫生活动中受到教育。这些,使学校体育成了由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会体育构成的,决定着民族盛衰的因素之一的国民体育的基础。。学…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职学校应从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等四个方面开展校本教研,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听障生学校适应困难主要表现在心理适应、学习适应和生活适应三个方面。根据听障生学校适应特点,采用积极行为支持策略,即通过改变环境、开展系统的适应性教育活动来预防适应困难的发生,并及时干预学生的不适应行为,强化正向行为,从而帮助学生克服适应困难,为其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大多数学校以面积、功能等物质职能的满足为主,而忽略了以教化为目的的文化职能,无论是建筑使用功能的育人作用,还是整体空间环境的文化育人要素,都不能满足农村学生的基本生活与学习需要。从建筑文化的视角诠释了学校建筑的文化内涵,剖析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空间环境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建筑文化价值的属性提出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筑设计的具体建议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学校适应是学生通过积极的身心调整和学校环境相互作用,顺利完成学业、发展个性、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过程。学校适应得好坏对中学生成长的影响较为巨大。研究发现,我国中学生学校适应性总体水平一般。虽然当前学术界对影响中学生学校适应的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得出了一些切实的结论,但是对于引起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并没有涉及。笔者认为小学生升学准备不足是导致中学生表现出各种外显问题的深层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小学生升学准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从中小学生的现实生活状态出发,结合中小学教师对学校适应问题的调查结果,剖析了我国学校适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试图从学业适应、关系适应和行为适应三个方面重新界定学校适应的涵义和标准。最后对将来开展中小学学校适应研究提出了四点建议:着眼于人的教育;着手于生态研究;着力于我国的教育实际;开展升学准备研究。  相似文献   

12.
潜课程是指那些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的那部分内容。通常包括渗透在课程、教材、教学活动、班级气氛、人际关系、校园文化和家庭、社会环境中的文化价值、态度、习惯、礼仪、信仰、偏见和禁忌等。学校健康教育“潜课程”建设的研究在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扩充、学习过程的重视以及学校健康教育的改革、现代教育观念的建立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健康教育“潜课程”建设,重视潜课程的隐性育人功能,是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体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新市民子女的相关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已有研究多集中于新市民子女遭遇的学校教育机会问题,但对其城市生活适应的细节以及深层社会结构缘由的探究略显不足。 研究以文化适应为切入点,通过家长问卷调查的方式,呈现 W 市 GX 中学学生的城市文化适应状况。 研究显示:家庭户口类型和父母职业是影响新市民子女文化适应的关键因素;城市文化冲击和生活方式的突变,导致新市民子女缺乏安全感;新市民文化意识已经有所转变,观念还在转型中;新市民仍将学校教育视为子女向上流动的主要通道和希望。 但仅依靠新市民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实现城市文化适应的,故需构建以学校为主、家庭和社区为辅的三位一体协作培养模式,共同促进新市民及其子女更好地适应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问卷获取显现在学校教育中的教育事实或教育事件的文本,从认知结构观照其学生、教师、课程教育三要素的问题地图,理解这个"被时代遗忘"的彝汉等民族杂居区学校教育事实中语言教育和教育语言的选择、实施和发展的现实和可能,以叙事显现彝汉等民族杂居区学校教育问题里的"冰山一角",隐喻其学校教育的建构旨归。  相似文献   

15.
学校语文教育不仅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同时,也是提高全民族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从总体来看,学校语文教育主要具有四个特征,即时代性、规范性、选择性和创新性。只有先弄清学校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才能有效利用学校语文教育这块主阵地来全面开发学生的语文教育潜能。  相似文献   

16.
以科学发展观的正确理念,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在学生全面的素质教育中针对目前学校实际,特别强调了道德教育和品质教育,突出了人生观、世界观在学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核心作用,从中引中出学校素质教育的目标:变片面性和专门性,向全面性和基础性发展;变显性发展为隐性发展;变被动性发展为主动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美国公立学校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比重逐年增长,增加了学校教育的复杂性、多样性,对美国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美国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着不平等现象,少数民族学生不能取得较高的教育成就,教育政策、学校规章制度加剧了这种不平等,突出体现在能力分组制和标准化测验中。不同族的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败受到教育结构、种族主义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奥哥布提出了自愿移民的少数民族学生与非自愿移民的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不同并分析了其原因。为了改进少数民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重新审视少数民族及其教育,学校、社区、教师、家长应关心、爱护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优良的教育环境,注重少数民族教育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特征,学校共青团干部应以此核心重新构建育人观念: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潜能;创新能力通过培养可不断发展;创造是坚实基础知识的升华和飞跃。学校共青团干部还应该深入了解以独立人格为首的二十方面的创新人才素质构成要素,特别关注情感、意志、气质诸方面的非智力创造因素的开发。学校共青团干部应在培养适应并创造未来,批判创新、创造性学习、综合能力四大重要切入口,积极探索与深化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论学校与学生之间法律关系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与学生之间具有双重法律关系,既存在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也存在不平等主体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即行政法律关系。学校作为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学校对学生给予纪律处分、颁发学业证、学位证等教育管理权,属于教育行政管理权的范畴。把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权界定为教育行政管理权,将学校与学生之间因纪律处分、颁发学历证、学位证等纠纷通过行政诉讼来解决,有利于在对学校管理权进行有效司法审查的同时,充分尊重学校管理自治权。  相似文献   

20.
校园文化影响着学生的一生,尤其是民族寄宿制民族学生。因此,需要构建和谐合作的氛围,注重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改革,构建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构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和学生宿舍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