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祝福》的小说文本与影视文本的叙事各有特点,主要体现在叙事的视角、叙事的空间和时间、叙事的声音以及叙事的意象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阎秀萍  许建平 《河北学刊》2002,22(4):104-107
《金瓶梅》创造了一种大不同于前的新的小说叙述模式范本 :叙事顺序与结构由单线纵向式演变为多线纵横交叉式。叙事的空间与时间展示由平面线性的跳跃式 ,演变为立体展放式。叙事意象结构在做纵向叙述的同时 ,更注重意象间的横向联系 ,在组合、穿插意象过程中 ,采用遮蔽、节略、象征、对映、借代等手法有意造成叙述者与作者在价值取向上的疏离和矛盾 ,从而出现一系列的象外之象 ,象外之意。叙事焦点则是由事向人再向人的本质的个性化的转换。  相似文献   

3.
《狂人日记》叙事特色的形成主要得益于鲁迅对中国文学叙事艺术养分的汲取。二者间的联系表现在:开端叙事方面,"文言小序"承续了《史记》列传的故事起始叙事传统、《游仙窟》的开端叙述者模式和戚本《红楼梦》第一回的"托言+预叙"结构方式;反讽叙事方面,《狂人日记》在叙述声音、人物描绘、修辞三方面承续了明清奇书的多种反讽叙事策略;意象叙事方面,"月光""赵家的狗""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书房"意象,对相关传统意象的内涵和叙事功能既有承续,也有创新。对《狂人日记》与中国文学叙事传统关联的厘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狂人日记》叙事艺术的民族性特征及其从传统叙事向现代叙事过渡的继往开来的文学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炖马靴》是迟子建的最新短篇力作,讲述了作为东北抗联战士的父亲在一次雪夜的袭击中被一个日本兵穷追不舍并与之斡旋、战斗的过程以及途中与独眼狼互救的故事.本文运用叙事学的理论,从叙述者、叙事空间、叙事意象、叙事伦理四个方面解读迟子建的《炖马靴》,表明《炖马靴》不仅在主题思想上意义深邃,而且在叙事策略上,也体现了高超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5.
《东岳论丛》2016,(1):86-93
莫言在《酒国》中把处在不同层次的多种文本、却又可以相互渗透和强化的叙事单位组合成一个复式结构。这是一种利用多重文本进行反复叙述主体事件的方式。这些文本虽然自成体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它们还具有开放性、互文性的特点,正是这种特性的存在,使不同的文本之间产生了内在联系,组成一个有机的叙事整体。红烧婴儿和酒的意象成为叙事过程的焦点,它将小说中的不同文本勾连在一起,从而显示出其贯穿叙事结构的功能。意象叙事还具有凝聚意义的功能,在象征的作用下,揭示出其意义的丰富蕴含。  相似文献   

6.
康久凌 《理论界》2010,(6):139-140
《爱,是不能忘记的》与《廊桥遗梦》这两部作品问世后都曾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广泛的争议,相关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但是在笔者的视野中,总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在那场热潮已经逐渐平息的今天,我们重新品读它,发现两部作品竟然有那么多的相同之处,本文试图将东西方这两部作品重新放入当时的社会语境中,并结合当下语境,从叙事结构的意蕴与形象的美学价值等方面加以比较,管窥这两部作品的相同之处,以补在这方面研究的缺失。  相似文献   

7.
姜敬爱与萧红分别是20世纪30年代朝中两国颇有影响力的女作家,她们的小说表现出了共同的主题意识:“怨沼”和“乱坟岗子”隐喻阶级压迫的现实;中国东北喻示蕴含民族矛盾与压迫的孤苦之地;讴歌底层民众奋起抗争的不屈精神;揭示扭曲病态的人性。然而从创作倾向上看,姜敬爱着重从阶级意识出发描写时势变化导致人的精神蜕变现象,显然受到时代主流意识“卡普”思想的影响;而萧红则继承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文学传统,力求从生存之本真来剖析人的病态灵魂。  相似文献   

8.
简朴是《圣经》叙事的一种独特模态.简明的人物、简洁的情节及简约的背景是展现此独特模态的实例.这些实例所构成的《圣经》与同为西方叙事文学源头的《荷马史诗》对峙并彰显出强烈的反差,由此形成了《圣经》叙事的魅力和神秘色彩.在这种简朴模态的叙事表象之内,可缕析出人一神、事一神和世界—神三条脉络及其交融关系.此种交融关系是非逻辑性的,它要求在贫乏而丰富、荒谬却信服之间达到相融与和谐.于是,《圣经》叙事背离了常规而创造了一种反常规的统一性.《圣经》叙事与神学信仰总是交融为一种独特的诠释学活动,它超越了感性描述和理性推演的局限性,上升到信仰皈依的无限性,从而激励了文学艺术之“可能的不可能”的精神追求,揭示了神学意蕴之“不可能的可能”的信仰本质.  相似文献   

9.
《东岳论丛》2017,(5):179-184
进入新世纪,信奉简单而不简陋创作理念的上海作家滕肖澜,创作了一系列表现沪上市民生存状态的都市小说,市民社会日常生活的诗学展示、心存怨恨地生抑或饱含爱意地活的市民生存哲学,与作为对抗都市物质主义异化的升华的爱情传奇书写,成为其小说主要的叙事主题。  相似文献   

10.
纳博科夫在小说《洛丽塔》中运用了复杂的叙事策略创造出惊人的叙事效果。叙事时间的含混,将梦幻与事实、虚构与现实相交织,显示出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叙事聚焦的杂糅,使小说成为读者狂欢的审美盛宴。  相似文献   

11.
莫言仅用43天的时间就创作了近50万字的《生死疲劳》,其创作速度之快、文本之厚重、情节之复杂都令人惊奇。《生死疲劳》的成功与莫言独特的叙事策略密不可分,"六道轮回"的叙事模式、灵活多变的叙述视角以及怪诞传奇的叙事情节,不单是吸引读者的因素,更是文本构造的支柱。  相似文献   

12.
电视剧艺术的真正魅力和娱乐的快感均来自有别于日常生活状态的疏离感,陌生化的叙事视角和叙事方式的陌生化是中国历史电视剧经常采用的艺术手法,叙事视角的多元化使历史题材电视剧充满了陌生化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学术话语的禁锢下,我们一直面临诸多无法回避的矛盾,譬如面对20世纪80年代诗歌的叙述问题。谈90年代诗歌的叙事性便要以80年代的滥情写作作为反面教材,却无视80年代中后期诗歌实验的努力;谈90年代诗歌中“叙事性”的代表诗人,却对这些诗人80年代对诗歌叙事的发生学意义所作的准备做以一言以蔽之的概括,那么这一切只能使“汉语诗歌被耽搁在虚假的先锋面具和历史转型的门槛上,而公众对诗歌有限的感受力也将为所谓的‘误读’继续败坏”。在历史分野与写作界限的叙述圈套之中,“叙事性”问题有必要在一个更广阔的时空里进行回溯式的思考,其意义不仅在于艾略特所谓“过去决定现在,现在也会修改过去”的批评功能的重现,同时亦是对先锋诗歌批评的“求真意识”的一次富有探索意味的秉承。  相似文献   

14.
台湾怀乡散文以其特定的"美学意识形态"叙事策略建构"古典中国"形象和"中国历史",以抒情化的文学艺术形式还原、修复两岸之间的文化记忆。今日学者对台湾怀乡散文应该特别注意其在美学意义上的超意识形态价值,而相对淡化其在意识形态上与大陆文学之间的分歧和争议,不能因为怀乡散文蕴含着当时台湾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思想,而就此抹杀或贬低它的艺术成就。这是从文学史和思想史角度重新评价、审视台湾怀乡散文的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陈诚在靖难之变后流放北平、永乐三年很快起复事再作探究,认为与永乐时代首行内阁的“江西帮”有关,以解读陈诚生平事迹研究中的这一谜底。  相似文献   

16.
1990年代的日常叙事在重新审视社会文化及个性心理层面呈示了更高的真实性,文学也得以打开了新的言说空间.但其话语意识形态方面表现出与日常生活“同步”“共谋”甚至低于生活的弊病,亦使得不少日常叙事之作在美学方面又陷入了新的危机.文学作为审美救赎和精神超越的功能性被悬置起来,这一现象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健全的日常叙事,离不开对日常生活完整的审美观照和对终极价值的追问,同样也不能摒弃与国家民族、社会人伦等文学传统相通的精神联系.当下的日常叙事,不仅需要在话语主题方面实现个人化与公共性的遇合,其美学构建也要在生活复杂性与艺术创造性的融汇方面用力,同时叙事伦理亦需保有对现实的理性介入与批判超越的自觉态度.  相似文献   

17.
藏族爱情叙事诗展现着鲜明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本文通过对叙事诗中传达天葬信息的民俗素、民俗链等民俗单位的分析,阐述其中印证的天葬习俗。  相似文献   

18.
冀运鲁 《齐鲁学刊》2012,(3):122-125
蒲松龄对果报宿命的看法比较复杂,从感性上讲,他承认果报宿命的存在,但又理性地认识到果报的不合理性,进而对果报产生了怀疑。尽管如此,《聊斋志异》中仍大量采用因果报应模式来叙述故事。这样的思维方式和六朝小说"证鬼神之不诬"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必然会对叙述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揭示了奴隶制的邪恶及其无穷胎害.这部长篇小说的叙事特色为多视角内聚焦,其言语策略为隐喻、口语化和比喻字面化.本文以陌生化理论为切入点,分析其叙事视角和言语策略,揭示其作品主题.  相似文献   

20.
《呼啸山庄》在欧洲文学史上被誉为"奇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对叙事方式的开拓性艺术创新。其一,它大胆借鉴书信体小说的叙述模式,在欧洲传统框架式叙事结构的基础上,开创了多个叙述者叙述相同故事域的叙事结构;其次,在欧洲小说叙述视角的演变历程中,首创了欧洲小说旁观式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