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后殖民主义运用“阶级”和“经济结构”的分析视角,剖析了西方文化霸权的根源、本质及其在跨国资本主义时代的流变态势,揭示出西方文化霸权的历史性以及霸权结构中西方文化霸权与政治、经济霸权的关联性,揭露了在西方与非西方的的关系结构中西方文化霸权的扩张性。具有马克思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双重视野和关注点的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后殖民主义,在跨国资本主义时代显示出其双重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人类文化发展走向是全球化大趋势下的多元化.东方文化将面临西方文化新一轮冲击.客家文化将如何面对并在冲突中求得发展?这是需要认真研讨的.我们不能重开殖民主义时代以“文化孤立主义”对抗“文化霸权主义”的“文化保卫战”,而应该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心态与积极主动的姿态,吸纳他种文化的精华,为发展自己的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3.
西方的现代性与东方文化有着复杂的关系,体现在乡村与城市、殖民主义、资本主义、文化流散、现代社会结构的变迁、“解构”与文化革命等多个方面。对于西方“理论”,我们重要的是要有问题意识、自我意识,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里不断地变化着自我,将我们的经验借助于外部的刺激而加以融会贯通、并转化成于自我和现实之中。  相似文献   

4.
民族文化具有历史客观性 ,是文化认同的基石。但是 ,不存在“纯粹的本地生产的”民族文化。由于传统文化的遮蔽效应 ,少数民族诗歌在对民族文化“自足性”的连续展示和再现中削弱了文学自身的创造性。怎样处理诗歌中文化的自我和他者的问题 ,成了少数民族诗歌文化认同的关键。文化认同具有时间性 ,应该在自我和他者的复杂对话关系中树立“有意义的他者”观。而正确处理文化阐释权问题有利于避免跌入文化民族主义的泥潭  相似文献   

5.
美籍华裔作家刘宇昆的科幻小说《狩猎愉快》,勾画了殖民时代和蒸汽时代双重背景下的科幻叙事图景,以赛博格女性主义和文化混杂性展现了两代被殖民者的生存选择与反抗意识。具有三重“他者”身份的女性角色通过赛博格技术实现了对传统父权制和殖民主义的反抗,并且在东西方文化的矛盾与混杂中找到了文化反抗的第三空间——蒸汽机械、赛博格技术与东方传统文化的融合,体现了刘宇昆的跨文化融合视野及后殖民批判立场。  相似文献   

6.
由“他者”建构的中国非遗文化海外传播虽自发且零散,却是非遗“走出去”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呈现出浅表性宣传、杂糅化展现和深描式叙事三种主要存态,在拓宽非遗传播空间、塑造中国非遗文化形象的同时,也易带来非遗“中国性”淡化或缺失的危险。“他者建构”的非遗海外传播是一种“他者镜像”,与“自我表述”传播形成相互映照,可为中国非遗海外传播提供启示。新时期中国非遗海外传播应凸显共赢发展理念,聚焦中国文化元素叙事,注重“他者”视角表述,重视非遗跨文化虚拟共同体构建,才能助推非遗跨文化传播真正“走进去”。  相似文献   

7.
《疾病的隐喻》与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珊·桑塔格对于西方文化中“疾病隐喻”的分析,揭示了人类文化在疾病隐喻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她的批评实践触及文化研究的一些重要问题:隐喻修辞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身体的文化与道德意义以及疾病与“他者”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尼日利亚著名作家钦努阿.阿契比的长篇小说《草原蚁丘》被《今日美国》描述为"将为世人铭记。这幅社会变迁的图景挟裹着预言般的力量,击打我们的心灵。"运用后殖民主义的自我殖民理论,分析了西方文化殖民对西非的影响。东西两种文化间的从属/支配关系内化为受殖者的自我意识,他们物化穷人,自我憎恨,自我否定,进而在此意识形态作用之下进行自我殖民,模仿西方殖民者对本族人民进行残暴统治。  相似文献   

9.
从拉康“镜像说”解读“他者”的含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他者”是西方文学理论中一个常见的术语,频繁应用在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和解构主义中。“他者”的建构源自对拉康的“镜像”心理分析,主要是研究驻康理论中‘‘他者”的多重阐释和“他者’’与言说主体的构建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的潮流下,一些西方大国借全球化这一机会,凭借其在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推行文化殖民主义,用来达到使其他国家"西方化"的目的.文化殖民主义在其本质上有着消极和积极的双重性.面对全球化形式下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文化殖民主义,要借鉴马克思殖民主义思想,运用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分析文化殖民主义的本质,进行文化平等交流,追求文化模式及价值的多元化,实现文化发展的自由化与非政治化,坚决抵制文化殖民主义,时刻警惕文化殖民主义的侵蚀.  相似文献   

11.
“他者”是后现代翻译理论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术语。文化翻译观、后殖民主义翻译观、女性主义翻译观都对“他者”进行过不同的阐释。文化翻译观认为,“他者”就是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后殖民主义翻译观认为,“他者”就是弱势东方;而女性主义翻译观认为,“他者”就是女性自身。列举并评析几种代表性的“他者”论述,藉以透视翻译研究的范式转变过程,这对于当前语境下如何正确对待“他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自始至终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人类在实践中生产知识、创造文化。传统人类学以遥远的与“欧洲中心文化”具有明显差异性“非西方”的“原始社会”或“土著民族或族群”社会文化研究而著称。伴随研究范式和理论格局的拓新,人类学研究的“田野”不再是纯粹“远方”的“他者社会”,“田野空间”亦从地理空间范畴延伸到文本空间、口述传统及网络虚拟社会空间等非地理空间范畴,人类学者不断游走于“自我”与“他者”之间的文化丛林中观他以视自我,运用田野工作和民族志书写来进行着自己的知识生产、文化实践和理论建构。与此同时,人类学者对传统田野工作与民族志书写的真实性、客观性、权威性与科学性进行反思与批判,推动着文化人类学理论范式和工作方式与时俱进,凸显时代特性。  相似文献   

13.
巴赫金从作者与主角、自我与他者的平等对话中建构起他的主体性理论,认为在审美活动或事件中主体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整体的关系,是在自我与他者的互相观照和呼应、互相对话和交流中使个体得以存在的。这为当下我们研究期刊的主体性问题提供了启示。运用对话理论研究文化转型期期刊与文化语境、文化思潮的关系,进而确立期刊的主体性,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4.
置于马克思、列宁等人的反殖民主义传统中,我们才能定位法侬的独特贡献,他的新颖之处主要在于首先真正地以殖民地为本位谈论殖民主义问题。法侬首先是一个民族革命家,不过,西方当代理论所推崇的却并不是他的政治维度,而是他的文化思考。法侬对于那些建立在"人类普遍经验"之上的精神分析理论背后的"西方中心主义"的分析,对于主体的统一性和文化身份的单一性的疑问,对于民族主义和殖民主义、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关系的辨识,都具有超前性,启发了萨义德、霍米.巴巴等当代后殖民理论家。  相似文献   

15.
文化传统赋予了性别关系诸多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内涵。文化多样性的现实存在,客观上要求生活在一定的文化传统之中的人要秉持文化自觉的基本理念,审慎对待自我与他者的文化传统对于性别平等关系的不同解读与表述,进而建构起符合自身文化特点的和谐的性别关系。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从最初的为都市生产的“他者”,转变成为具有审美乌托邦意义的文化图式,是在迁移语境下,来自边缘文化的闯入者与主流文化霸权之间不断“嬉戏”的产物,是其妥协性叙事策略与颠覆性叙事策略之间的某种平衡。在自晚清以来的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虚构乌托邦乃是常见的叙事模式,而《边城》作为其中不可多得的审美乌托邦,有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爱德华萨义德在他的《东方学》和《文化帝国主义》等著作中,借助福柯的知识与权力关系理论和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概念剖析和批判了西方人研究东方的东方学,揭示了在西方文化中东方学是一种霸权话语,它使东方人被当做"他者"而被观看、被描述、被贬低,并试图探索出颠覆文化霸权的策略,以求得东西方之间对话、互渗、共生的新型关系。虽然萨义德颠覆文化霸权的策略在现实世界有它的局限性,但对第三世界国家和民族如何与霸权国家相处,怎样保护本民族的文化,反对霸权主义具有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文化视野中,中国文化镜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国,这个存在于西方人想象与现实之间的“他者”形象,时而美好,时而邪恶。在西方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中国文化镜像与文化信息传播的客观条件和传播主体的需要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与西方的文化精神和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积极进行中西文化对话,构建中华文化的世界舞台,打造中华文化新形象。  相似文献   

19.
与对现代性的批判相伴随,西方城市文化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背景下呈现出了其独特的后现代特称,它是一种具有后现代意蕴的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现代西方城市文化在消解与无序中被不停地复制和摹写。作为城市文化的主体也表现出了一种边缘化的特征,由“作者”变成了“解释者”。  相似文献   

20.
奈保尔是一位通过大量作品对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当代英语作家。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分析奈保尔的半自传体小说《抵达之谜》,分析他作为一位“流放”的知识分子在这部小说中和现实中的文化心理,同时通过与赛义德等其他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家观点的比较,阐述奈保尔的文化世界观,即西方的先进文化不一定总是表现为殖民性,积极的“流放”以吸收西方先进文化有利于第三世界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