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艺术灵感论吴建民灵感,是创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最为奇妙的心理现象,它以审美意象的高质量创造性和文思的极度丰富性而为历代艺术家所青睐。陆机《文赋》最早对灵感作了精彩描述:“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际,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方天机之骏...  相似文献   

2.
“兴会”说的产生离不开中国古代的文化土壤。由于中国古代文化的长期熏陶,遂形成中国人区别于西方重逻辑、重知解、重理性的崇尚自然、侧重感情、重视直觉、注重体验感悟的传统思维方式。影响及中国古代审美心理学思想,则造成中国古代作者在进行审美创作构思时最喜欢采用的两种审美观照方式,即:目击道存、遇目辄书与神游默会、妙机其微。从而促使建构在此基础上的中国古代审美创作灵感论从形态学的视角出发,也具有两种形式,即直观感悟式与直觉体悟式。两种形式共存互补以构成中国古代灵感论的思想体系,并体现着中国传统美学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灵感”说的唯物精神贯穿于文艺创作的前期准备阶段、灵感袭来之际的接受阶段以及灵感降临之后的延伸与规整阶段,灵感说所彰显的本土化特色,与中国农业型社会文化传统有着必然联系.在中西比较诗学的研究视野中,尊重中国古代灵感说的理论价值,是客观而全面地解读中西文化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4.
同西方“灵感”说的神赐灵感观念相比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灵感”说更注重结合作家具体的创作实践感受 ,来揭示创作灵感的突发而易逝的特点以及它对作家创作想象活动的催发作用。古人论创作灵感现象还进一步透过灵感现象的表现特征而揭示它的产生原因 ,“积之在平日”是灵感生成的必要前提 ,而“得之在俄顷”则是积蓄在胸的作家与客观外物心物交感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灵感,有人称它作思维莽原上的昙花,更多的人则称它为顽皮的情人。是的,创作中常出现这样的一幕:你热切地企望灵感的到来,但却“踏破铁鞋无觅处”,有时,你并没去寻找它,它却突然地奔涌而来。怎样才能促发这风马云车、出没无常的灵感?这“思无定契”的灵感的培养,是不是“理有恒存”,蕴藏着一定的规律呢?这种种疑问,使古今中外的许  相似文献   

6.
论灵感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灵感思维的一般概念所谓灵感思维,就是在创造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脑不是通过一步一步的逻辑推理,也不是通过自觉的表象运动,而是在不自觉的心里状态中,通过顿悟的方式,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规律,获得有社会价值的新思想的突变性思维。如德国化学家F·A凯库勒在梦境中初步获得苯的环状结构式,就是灵感思维的一种表现。灵感思维对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灵感思维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一样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怎样进行灵感思维呢?从现有的脑神经生理科学资料看,要对它作精确的科学说明,我们还要走很长很长的路。但从当  相似文献   

7.
广义灵感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义灵感论舒咏平本文从对神秘的“灵感”质疑出发,认为灵感无法与即时性的思维成果作本质的区分,从而提出包含二者的“广义灵感”之概念。其论证则以“意识域”为逻辑起点,对“显意识”与“潜意识”概念作了修正与改造,进而借助心理学、脑科学、混沌学等知识定理,揭...  相似文献   

8.
再论灵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感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特殊现象,是人的有意识的思维的重要客观规律之一。文艺创作过程中必然有灵感的产生,灵感,在文艺创作中有抹灭不了的作用。要研究文艺创作规律不能无视灵感的存在。然而由于“灵感”这一概念长期为唯心主义者、巫师所称引使用,致使很多人误认为它是唯心的有害的东西,视若异端,加以排斥抹煞。这无疑地阻碍了把灵感作为文艺创作中的一种思维规律来进行研究。在  相似文献   

9.
张润平 《晋阳学刊》2008,(3):117-121
在我国古代诗学中。“灵感”范畴有一个嬗变过程。我国儒家和道家“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思想中蕴含着“灵感”的旨趣;道学思想中产生了“虚实相生”和“抱神以静”的“灵感”境界;陆机的“天机骏利”和刘勰的“思若有神”体现了“灵感”的特质;竺道生的“理智兼释”和袁枚的“性灵神悟”强调“灵感”产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辩学是中国古代以"辩"为研究对象、以辩的原则和方法为核心内容的思想理论。辩学就其实质来说,乃是一种论辩学。它的主要论题包括辩的实质、作用,辩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要求,辩的技巧、方法,对辩论谬误的分析,辩的胜负判定等。  相似文献   

11.
把整个宇宙自然作为认识客体和研究对象,以探求其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哲学就是自然哲学。古希腊的伊奥尼亚哲学及后来的原子论,就是人们认为的典型的自然哲学。中国古代有没有自然哲学,哲学史界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本世纪以来,有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哲学以国家的治乱兴衰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哲学思考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其主要内容和主要特点是社会政治哲学和伦理哲学,因此,中国古代不存在古希腊那样的自然哲学。笔者认为,中国古代没有建立起系统化、逻辑化的像伊奥尼亚学派那样纯粹的自然哲学,也缺少崇尚自然,追求自然…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古代人事管理思想魏荣耀中国古代人事管理思想主要包括选官制度、用人思想和领导者素质三个主要方面。一、中国古代选富制度利弊说进人封建社会以后,官吏选拔制度经历了一个从军功爵制、察举征辟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四个阶段的发展演变过程。1.严重打击奴隶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不同意“中国古代无逻辑论” ,主张“中国古代有逻辑论”。主要论证中国古代逻辑的存在及其特殊性、普遍性 ,及其与外国逻辑的相同点、不同点  相似文献   

14.
古代歌唱家的声乐实践包括教学和表演两个方面。不管是从教学还是从表演来看,中国古代歌唱家的声乐技巧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从古代文献关于中国古代声乐技巧的记载和论述来看,国古代声乐技巧涉及到发声、作品处理、语言、戏曲表演等各个方面。其中戏曲演唱是中国古代声乐技巧最完善的领域。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由于专制统治的严重束缚,法理学不甚发达。但是在封建统治进一步巩固发展时期,伴随着封建法制渐趋完备和律学家的出现,一度盛行研究律学之风,却为我国古代律学教育、注释法学、比较法学之开创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律学家以解释、研究、应用律文为其专门职业,可称之为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早期注释  相似文献   

16.
植基于中国哲学的古代谋略,由于完满地达成了哲理与实践、得之于己与用之于世之间的结合,一方面推进了哲学对现实的影响,使哲学观点借助事例和经验教训渗透到民众的人生态度之中;另一方面又以丰富的实践事例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了资料素材。古代谋略在解决人间难题方面的...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古代的法律教育是中华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主刑辅"的儒家思想占正统地位的封建社会,它塑造了传统法律的精神,支持着中华法系的延续。中国古代法律教育体制无论在教育途径、方式,还是在教育内容、目的方面,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篇论述中国古代赏罚论思想的文章。内容分三部分:一、简要阐明了中国古代赏罚思想的产生和由来;二、论述必须实行赏罚的重要性,表现为弘扬正气、抑止邪恶、治国安邦、令行禁止、振奋军威、激励进取等六个方面;三、从赏罚勿私、赏罚务速、赏罚必信、赏罚得当、重赏轻罚等五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实行赏罚的正确思想准则。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