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动漫梦”作为一种新口号、新提法,它是以“中国梦”理论为指导,是动漫产业的“中国梦”,是中国为了实现从世界动漫大国向世界动漫强国跨越的“中国梦”。通过对“中国动漫梦”的内涵和特征、分类和嬗变等理论进行梳理和归纳,推动动漫学界深化对“中国动漫梦”内涵和实质的认识。为了让梦想照进现实,将“中国动漫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行动第一、实干第一的基础之上,提出“中国动漫梦”的实现路径:坚持国产动漫精品的发展之路,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之路,坚持中国动漫教育的发展之路,建立适应时代的品牌战略理念,建立创新型动漫企业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动漫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不尽人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忽视对高校动漫力量的融纳。事实上,高校具有为动漫产业注入发展动力的巨大潜力,尤其是高校动漫 社团已经具备了现成的人才资源、团队资源、项目资源等,可以直接为动漫产业所吸纳;但高校动漫社团也具有不成熟性,存在着文化问题和运营问题,需要在动漫产业的扶持下 继续完善,最终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中国动漫产业化发展势头虽显迅猛,但同时产生的一些问题及不合理的现象阻碍了其发展,导致产业整合失败、布局失衡、融资断层等问题。从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意识、产业布局、资本运营结构、产品质量、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分析当前中国动漫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传统动漫的概念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脑海中,谈起动漫马上联想到电视播出的动画片和儿童看的漫画书。殊不知,随着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动漫的内容业已发生了巨变,动漫已不再停留在观赏与娱乐的层面,已经渗透于国防军事、文化体育、重大活动和人们生活等各个领域。而我国的动漫教育尚停留在传统动漫概念的培养之中,其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产业的需求形成了结构性矛盾,如何化解这一矛盾?急需有新的理论支持,新的理念诞生。基于上述思考,本文以"大动漫"的视角,以宏观经济的产业升级和第三次工业革命为背景,论述了我国高等动漫教育与产业发展的三个不适应;分析了动漫人才供需双方发展中的错位问题;并根据我国动漫教育发展的现状,给出了"大动漫"时代的动漫人才培养对策,以期真正实现中国动漫教育的转型与蜕变。  相似文献   

5.
中国动漫产业浮华背后的忧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6年起,我国动漫产业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经过5年的发展,动漫产业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然而,在这些骄人的成绩背后,我国动漫产业依然存在着令人堪忧的问题:动漫管理混乱,监管力度不够;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缺乏;动漫衍生产品开发乏力及单薄;动漫教育与动漫产业相脱节。这些问题是未来发展动漫产业的瓶颈,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6.
动漫专业创作人才尤其是高水平动漫形象设计人才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产原创动漫的创作和产业发展。基于上述背景,分析了国内外动漫产业的现状和动漫形象原创设计的特性,回顾了中国动漫形象设计的历程,提出了动漫形象设计的一种角度:认真研究现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和方法,从“平面化”的造型语言、装饰性的色彩表达和多元文化相融合三个方面汲取有益的成分,提升动漫形象原创设计的创作水平,为推进我国动漫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中国动漫产业化发展势头虽显迅猛,但同时产生的一些问题及不合理的现象阻碍了其发展,导致产业整合失败、布局失衡、融资断层等问题.从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意识、产业布局、资本运营结构、产品质量、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分析当前中国动漫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分析中国民族原创动漫创作存在的问题,指出发展民族原创动漫的意义和作用所在,旨在引导人们重视民族原创动漫的发展,创作出更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动漫文化作品,丰富动漫文化市场,促进我国动漫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动漫作品的总数与门类繁多,为了确保国产动漫的传播途径,国家甚至对境外动漫产品的传播采取了限制措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动漫作品的影响力确却仍然无法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拟,并且由于产业发展模式与实际环境不相适应,以至整个产业的发展停滞不前。究其原因,是现行的以动画制作带动产业发展的模式不适应现阶段动漫产业发展的缘故。动漫强国日本和美国的成功先例向我们召示,"由漫而动"模式,既可带动整个动漫产业链,减小投资风险,又可增强动漫产业生命力和竞争力。这种"由漫而动"的模式对中国动漫产业的振兴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政府已把动漫作为重要发展的文化产业,中国动漫业成长空间十分广阔。但目前还存在动漫产业受到国外的冲击,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动漫产业中被边缘化等问题。重温经典,我国动漫产业很早就开始了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当前的中国动漫业应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创造性地把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到动漫产业中来,这是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一条现实之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视动漫产业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达国家电视动漫产业的冲击下,中国电视动漫产业的发展趋势相对缓慢。中国电视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与电视其他文化事业相比明显滞后。因此,我国电视动漫产业必须转轨变型,锐意创新,借鉴国外先进的电视动漫创作技巧和表现形式;政府应当为电视动漫产业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鼓励社会各种组织机构或个人为动漫产业投资,并逐步完善电视动漫产业链条,净化市场环境,促进电视动漫产业叉好又快发展,以满足广大公众对电视动漫产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刘晨 《人力资源管理》2010,(11):148-150
动漫产业是21世纪的新兴产业,本文基于我国动漫产业现状,重点从动漫人才发展角度出发,通过借鉴、分析国际动漫发展强国人才培养经验,提出符合我国动漫产业人才培养的"四维一体"模式,最终解决我国动漫产业人才发展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动漫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文化正日益蓬勃地发展。日本动漫以其制作精良、形象生动的特点占据了中国大部分的动漫市场,吸引了众多的青少年,而借助动漫,日本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灌输给了青少年。文章试图分析日本动漫在中国的传播现状以及对中国的影响,从而提出面对日本动漫的冲击,中国动漫界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动漫人才现状可以简单概括成“原创动漫人才匮乏,人才结构单一”,动漫人才的培养应该立足于动漫产业市场的需求.动漫教育在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的同时还应该引导产业的发展,这就要求动漫教育应该在具备科学的定位、优良的师资、完善的教学体系等保证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充足有效的实践基地,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动画人才.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动漫产业快速发展及其存在问题的现状,提出培育动漫产业市场主体的六个方面的对策,即引导企业认识动漫产业的规律、完善动漫企业的商业模式、提升动漫企业的管理水平、改进政府的扶持政策、培育动漫龙头企业、注重企业家和从业人员的培训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国动漫产业在表面上看来形势大好,但是,作为动漫产业发展成熟标志的动画产业链并未形成,有广泛影响力的原创作品还很少.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影视播放系统的垄断地位仍然没有改变;动漫原创不足;产业运作机构形同虚设;盲目开发衍生产品市场等等.中国动漫产业亟待解决以上问题,中国动漫产业链亟待完整化.  相似文献   

17.
论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动漫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被誉为新机遇,动漫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中具有多行业交叉性的特殊产业,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迅速。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机遇背景下,动漫产业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性,促进和完善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我国的动漫教育行业由于动漫产业发展迅速,师资和设备以及学科建设上都跟不上发展速度面临很多问题。如何完善动漫教育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的动漫产业以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原动力,也是当前迫切应该思考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厦门动漫文化中心建设及产业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厦门动漫文化产业处于初级阶段,产业链中的每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根据当前厦门市动漫文化中心建设及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动漫人才的培养,除鼓励和支持学校培养外,采用"引进来,走出去"方法,完善师资力量;在动漫文化中心建设方面,以原创的视觉形象为基础,打造原创产品、营造动漫环境,逐步完成动漫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在动漫产业链的打造过程中,需注重资本力——融资问题、市场推广力、政府扶持力与产权保护力等方面;在动漫产业与本土文化的结合上,要将本土文化融入动漫产业链的每个环节中,以中国特色吸引更多的市场注意力。  相似文献   

19.
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市场商机和文化影响力。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文章在对常州动漫园区实地考察、访谈、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对国内外动漫产业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了常州动漫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动漫产业被誉为21世纪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文章探讨了我国动漫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培育动漫文化氛围,更新观念、加强创意,完善动漫产业链,拓宽融资渠道,优化人才结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