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女性育儿博主是自媒体从业者中较为特殊的网络群体之一。作为母亲,她们是家庭中的成员,受到家庭情境的影响;作为博主,她们又从属于社交平台、社会更大的结构层面,也要经受网民的凝视。正是个人、家庭、平台行动者等多重影响力量,使得女性育儿博主的身份不断趋于复杂。通过对9位女性育儿博主的深度访谈,发现女性育儿博主的从业动因,主要是母职实践与职业转变的勾连,以及公共平台与私人领域的联动;女性育儿博主的内容呈现,主要围绕提供情绪价值、输出功能价值、形成网络社群;女性育儿博主还经历着身份焦虑和结构压力。女性育儿博主呈现母职的转化和异化,推动着自媒体平台上的性别话语表达,还推动了女性公共话语表达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学在其独特的生产、传播和接受机制中以开放取代封闭、以大众取代精英,表现出极强的开放性与交互性,一方面不断重塑当代文学话语既有的“文学性”,形成文学发展的一种新格局;另一方面自主性的失落、娱乐至上论、价值数字化等往往使其陷入“文学性”和“公共性”双重失落、错位、悖论。“诗性正义”理论通过强调文学想象和情感认知、提倡批判性文学对话、开启文学—伦理学探索以介入公共生活,重新激活文学的公共性,无疑有益于助推网络文学成为一种文学公共话语实践:网络文学特有的交互式接受机制和阅读体验为实现“诗性正义”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载体和通路;“诗性正义”赋予网络文学超越虚拟空间的现实意义和伦理价值,使文学读者在与文本、作者与其他读者的平等交流中进行道德反思,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参与公共生活。总之,作为经验现象的网络文学与“诗性正义”理论互为表里、互相作用:网络文学交互式阅读体验为“诗性正义”公共话语实践带来经验参照;“诗性正义”也对网络文学发挥其潜在的公共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博客的广泛传播与使用,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通过博客这个话语场发出自己的声音,借助博客"私人化"的特性,丢掉束缚和拘谨,使自己的话语在公共领域得到了广泛传播,但她们仍然处于"被看"的位置,只有当女性自身的主体意识树立起来,通过书写博客,社会性别意识才能在社会上扩大影响,有力促进性别平等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文学公共领域是解读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一个有益视角。启蒙运动一方面是对以人为本的个人主体性的强调,另一方面是对理想社会公共性的期待。启蒙运动的这两个核心要素分别融入到18世纪作者文本创作、作品流通、读者阅读的实践之中。个人主体性与社会公共性的互动主导了由作者、作品、读者三者参与的实践话语,它们的语言交往行为是公众舆论发展及公共领域形成的依托。作者—作品之间的文本生产关系、作者—读者之间的文学批评关系,这两者的互动成就了公众舆论实践话语,在这种语言交往行为中,文学公共领域得以形成。文学公共领域借助文学作品,即以美学形式呈现的语言交往行为实践,推动民众在表达个人主体性思想的基础上凝练共识,成就社会公共性,实现政治变革。  相似文献   

5.
2008年3月,网上出现了一个名叫“戒传所”的博客,这是中国第一个私人反传销博客。博主以自身的经历,连连发表反击传销文章,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博主以其无畏的勇气,鞭辟入里的分析,痛心疾首的呼唤,被称为中国第一反传斗士。然而,他这样披肝沥胆地呐喊,却难以回归亲情之路。父亲与他断绝父子关系,弟弟和他斩断手足情缘。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三十年代左翼文学建立了新的属于无产阶级文学的话语空间。尽管此时“左”倾话语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权威话语 ,但在任何社会中 ,话语不可能只是一种声音 ,一种完全和谐一致的声音。“自由人”与“第三种人”对于“左”倾话语的批评就昭示了这一来自异端的抗议。左翼文学与“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是政治话语与文学话语之间的冲突 ,不同于权力政治或实践政治的对抗和冲突 ,然而这一冲突共同支撑了三十年代的文学时空 ,双方在客观上形成张力 ,防范着不被同化 ,也防范着走向极端 ,对文学的多样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赛博空间的精神性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计算机和网络而建构的赛博空间具有虚拟化、符号化、在线化等特征,其独特的存在与运行方式导致了人类精神在新的层面的超越:从现实世界到虚拟空间的精神性超越,公共精神对私人精神空间的超越,博客精神与个体理性的超越。博客是网络表达的最新形式,博客以其思想的独立性、行为的个人化与出版的自主性特征推动了个人话语的张扬与个体理性的现实性超越。  相似文献   

8.
公共理性论域中的“个人权利”话语是基于解决个人权利和公共利益何者优先的难题而产生的。它体现了社会整体论和社会原子论两大传统的交叉互渗,是二者的一种调和趋势。它主要表达了以公共的正义规范制衡私利、促进积极自由和公共利益、追求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适度平衡的理论旨趣。由于公共理性是一种关涉公共事务的实践理性,是公民社会的权利理性,因此,公共理性论域中的“个人权利”话语在实践中必然以公民社会的广泛协商为实践承载.以平等、合作的“善治”之良序为实践旨归。  相似文献   

9.
有关“女性文学”的研究,目前国内虽已初步形成一定的视野和格局,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站在客观、全面、本质的角度上分析研究“女性文学”。“女性文学”研究应突破主体,突破文本,观照“女性主义”阅读反应。“女性文学”与女性典型形象密不可分,“女性文学”只有自觉地开掘两性公共话语资源,走向文学人类学的历史性研究,注意受众的接受情况、作品的效应状态,才可谈“女性文学”的指称意义、范式用语的理论意义以及“女性文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实现“女性文学”人类学的价值取向,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0.
佛教对新浪博客、博主的影响可以从三方面看。一方面是从博主本身的情况看,女性博客或博主取名使用佛菩萨类特色词的很多,14个佛菩萨类特色词,都有女性博客或博主在取名中使用;出现了以佛祖的名字为信众自己的名字的现象,表现出一种佞佛倾向;也出现了少数人贬佛的现象。二方面是从佛教各宗派对博主影响的情况看,在博主取名中净土宗的影响占绝对优势,其中西方净土比弥勒净土的影响更大,在新浪博客中有望出现"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类似盛况。三方面是从佛教的语言表现形式看,佛菩萨类特征词在博主的取名中形式很混乱,随意性很强,有待规范。  相似文献   

11.
对比英语、汉语、朝鲜语、日语四种语言的宾语,人们会发现它们存在很多异同。而这些异同点会为外语教学、翻译及第二语言习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OnthePrinciplewithListeningandSpeakingintheLead¥LuDongAbstract:Thisarticledealswithwhattheprinciplewithlisteningandspeakingin...  相似文献   

13.
圣西门的实业思想与法国近代的工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圣西门的思想以实业理论而著称,这一理论认为近代社会是实业社会,以实业活动为基础,以创造财富、造福人类为目的;为此必须努力发展近代工商业,实现工业化;圣西门还就发展法国新型的金融业和改进农业经营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圣西门的实业思想和工业化主张成了第二帝国时代工业化的主导思想,对法国近代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对城市景观小品需求增大。速生的景观小品设计质量参差不齐,即使是设计质量较高的景观小品也因奢华而与绿色环保的时代要求相去甚远。景观设计将野草文化、就地取材纳入设计理念中,可以实现在绿色城市背景下景观的人本表达。  相似文献   

15.
本然的和谐     
科学创造文明 ,也使世界受到损害。当代人的生存被合法地虚无掉了 ,这种合法化的生存危机只有通过艺术的“解合法化”才能克服。艺术是人类感情的全音阶 ,能够使人意识到生命的真实存在。人与世界的和谐 ,是自然而然地拥有的。只是由于人的不断超越 ,这种本然的和谐被遗忘掉了。艺术能够引导人们回归人与自然本原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6.
美国后现代小说家多克特罗的小说《拉格泰姆时代》,以历史事实与虚构故事相互交织,构筑了一个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的共同世界;使文学政治化,政治历史化。它表现了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都被无法控制的经济和政治力量所异化的命运,也讲述了一段作为拉格泰姆音乐撰写的历史,从而构成了一部节奏明快的新历史主义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17.
题壁文化在唐宋时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士大夫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显而易见的传播功能和商业功能。本文试图从职业题壁人及题壁作为寺院文化在寺院经济中所起的广告作用两个角度对题壁文化的商业功能进行考察,以期能对题壁文化与商业的相互关系有一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德勒兹对尼采的解读,对差异、问题化、多样性、重复、褶子、组合、欲望等诸多概念的展拓对福柯产生的深刻影响。德勒兹对福柯思想的分析十分深刻,分析福柯思想中的德勒兹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读懂福柯。  相似文献   

19.
希利斯·米勒的阅读伦理观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现当代解构主义批评家希利斯·米勒的文学批评理论力作《阅读的伦理》将文学批评与伦理道德相结合 ,从相关概念的梳正、个案文本的伦理解读等方面阐释了文本的阅读与伦理的关系。但现代阐释学认为 ,文本是不可辍读的 ,这就决定了所有阅读都将是“误读”。  相似文献   

20.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利用现象学和解释学的方法,对空间现象作了深入的探讨,消解了流俗的空间解释,首次提出了生存论存在论的空间观念,对于变革人们的思维方式,重新确立和把握哲学研究的主题、对象和方法做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通过集中考察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空间问题的探讨,凸显了其在空间问题研究上所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深入地揭示和剖析了这一研究所存在的理论缺陷和难题,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海德格尔生存论存在论的时间观念在解决存在的意义问题时所固有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