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十分珍惜、合理利用"的土地开发利用方针指导下,对搞活农林牧副渔有着重大潜力可挖的"四荒"土地应格外受到关注.确立"四荒"土地使用权的法律地位尤其是民法地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我国正在进行的物权立法应对"四荒"土地使用权予以调整和规范,包括它的取得、期限、主体、客体、权能、效力以及法律保护等内容.这对于充分、合理和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保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山西省“四荒”治理开发的实证研究,阐述了“四荒”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一系列制度创新,分析总结了制度创新所带来的社会效益:(1)为建立新型的农地制度找到了突破口(2)加速了农村市场的发育(3)促进了农业经营组织的创新(4)拓宽了投资渠道,加速了先进科学技术学习和运用。  相似文献   

3.
交易费用、风险规避与农地金融切入点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合约理论,比较了农地金融三个可能的切入点:保障型耕地、发展型耕地与"四荒"地。所对应三种合约所面临的交易费用及风险规避需要,得出"四荒"地合约包含的交易费用最低,又最大化的体现了合约方风险规避的需要,成为最优的合约选择;发展型耕地合约仅次于"四荒"地,是次优但可行的合约选择;保障型合约是最不经济的合约选择,因此在现阶段,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的构建应将"四荒"地或发展型耕地作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一、“四荒”使用权拍卖取得了惊人的制度绩效 1.“四荒”是指荒山、荒坡、荒沟、荒滩,也泛指未被开发利用的非耕地资源。“四荒”使用权拍卖是一种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八十年代初期,山西吕梁地区在对耕地实行家庭承包制的同时,对“四荒”也采取了“户包治理”的方式。户包治理虽是对集体治理的突破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由于产权关系不明确而普遍存在包而不治,治而不管,短期行为的弊端。究其原因:其一,由于产权关系不明晰,承包经营权经常变动和经营自主权、直接收益权得不到  相似文献   

5.
资源匮乏,人均占有资源严重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然而大量的四荒地资源又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怎样促进四荒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理论和实践中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本文从农村四荒地资源产权运作的历史变迁入手,分别对三年改造时期、合作社时期、人民公社时期及改革以来农村四荒地资源的产权安排及其变迁进行了描述与评价,进而得出结论,旨在对实践中不断高涨的四荒地资源开发利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渭北“四荒”目前有承包、拍卖使用权、股份联合三种经营形式,有建杂果园、林牧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三种模式。文章认为:“四荒”开发治理应每年再造10至15万亩较高水平农田;加快“四荒”使用权拍卖步伐;大力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防止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 1、产权不明,难以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现阶段,山西省林业生态建设无论是小流域治理还是“四荒”拍卖,广大农民都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但是由于对自己的治理成果没有处置权,所谓的林权最终只是一句空话,农民在有较大财力投入的情况下得不到相应的经济效益,极大地抑制了他们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与此  相似文献   

8.
90年代以来,一场自发的以“四荒”使用权拍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土地制度变革与创新,在经济比较落后的西北黄土高原等边缘地带率先发生,尔后这一改革举措便在全国范围内由点到面稳步推开。到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四荒”拍卖工作,拍卖面积接近6000万亩。中央对这一制度变革已给予充分肯定,明确提出要制定鼓励政策,推进“四荒”承包、租赁和拍卖,加快开发和治理,切实保障开发者的合法权益。现在值得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问题是,“四荒”使用权拍卖是否昭示了21世纪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  相似文献   

9.
管理民主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也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需求。在"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实现对农村公共事务的"善治",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善治(治理)理论打破了"国家—社会"两分法的传统思维,追求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耦合,提供更全面、更深入地研究乡村治理这一复杂社会政治现象的组织框架和价值理念,对新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经历了血雨腥风,魏晋南北朝的文士们完成了从积极参与到达观随遇,从人世的失落到山水的逍遥之转移。宗炳论山水时的"坐究四荒"其实质就是以玄对山水,即以超越于世俗之上的虚静之心对山水。而唐王朝的盛世强音,呼唤着士人们纷纷从山林走向朝堂。宋代更是士大夫的黄金时代,身居庙堂的文人士大夫前所未有的多。这导致一种普遍的审美立场的转变。从宗炳的"坐究四荒"到郭熙的"不下堂筵,坐穷泉壑"反映了山水画的审美从隐逸立场到士大夫立场的转变。相应地,山水画追求的理想意境也从"无人之野"转向"可居、可游"之境。  相似文献   

11.
医院感染管理科的体制建设是否适应临床需要,在临床中是否真正发挥了应有的工作职能,现有的管理体系是否顺畅,以及感控措施是否在临床一线得到贯彻执行等,成为困扰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疑难问题.文章对目前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揭示深层次原因.针对感染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应提升医院感染管理专职队伍能力、强化学科建设、改善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优化培训考核模式、优化运行方式和加大投入等.  相似文献   

12.
论施工项目质量目标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综合管理、主动控制实现施工项目实施阶段质量管理目标、项目实施各阶段采取相宜的措施,建立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对项目人、机、料、法、环等投入控制是实现质量目标管理的捷径。  相似文献   

13.
美国质量管理大师朱兰提出的"质量三元论"对我国培养高质量人才具有重要启示。对博士后管理工作而言,在质量计划阶段,要求各职能部门责任明确,对博士后进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在质量控制阶段,要对照管理目标进行检查和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为整改做好准备;在质量改进阶段,重在对存在问题加以改正。  相似文献   

14.
浅谈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是一项重要的、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要有效地抓好这一工作,必须紧密依靠人口流出地和流入地的相互配合,建立统一的、有权威的流动人口管理机构,实行凭证管理、归口管理,使这一管理规范化、法制化。同时,注重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教育,发挥他们自我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试论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都是企业规模和经营范围扩大后企业进行管理的重要措施.两者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着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既相互作用又各自独立存在的基本关系.由于内部审计具有风险控制、内部监督和评价的优势,因而决定了内部审计应该成为内部控制活动的重要工具.为了充分发挥这一工具的作用,就必须要求内部审计从多角度、全过程参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才能最终成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在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要在“以供定需”的大原则下有效的进行水资源的管理:用生态的观念来进行水资源的评价与规划;制订新法规来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合理配置水资源;制订合理的水价机制,明确水权制度,建立完善的水市场;制订科学规划,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利用高新技术来治理污水。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往往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成本控制困难、存货控制紊乱、应收账款控制不严等现象。因此,要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所处的宏观环境,分析其财务管理弱化的原因,从建立严密的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预算控制制度、完善内部资金管理等方面入手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使其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实现CSERP系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引入科学的管理方法,将安全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便于及时发现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同时,对煤矿各种安全问题进行预警和监控以及对安全度的最佳成本进行测算等,为煤矿安全管理及决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高校院系级教学单位直接担负着日常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其过程控制的有效性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在高校院系级教学单位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可以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的思想和方法,将偏重事后判断的纠错式质量评价改变为过程改进的形成性质量评价。通过实现教学过程的标准化、程序化和文件化,构筑一个适合院系级教学单位有效控制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对实现学校的教学目标,改进学院级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关系辨析——基于概念演进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关系密切又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有必要从演进视角对两者进行深入研究。在回顾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指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在职能定位、活动范围、风险内涵以及风险对策等方面存在差别;同时,内部控制又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两者都是为企业价值增值服务的。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水平,因此在企业实施全面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管理层权力制衡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善制订重大决策的内控流程、强化对各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