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翠丽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在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发展过程中,直隶地方官的态度和决策,成为影响义和团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义和团运动后期,直隶地方官秉承清廷改抚为剿的政策,对义和团进行了镇压。与此同时,他们自身的境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拟对义和团运动后期的直隶地方官进行较为系统的勾勒,希望以此促进对直隶义和团运动的进一步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黎仁凯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直隶(今河北省)是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之一,又是运动高潮的中心地区,也是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重点地区。长期以来,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笔者提出了开展社会调查、广泛搜集资料,转换研究视角,探索世纪之交直隶社会的特殊性和划分区域、划分阶段深入研究直隶义和团运动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吴宪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9-22
直隶既是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整个运动的高潮中心。直隶义和团运动始终与士绅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文章对直隶士绅参加义和团运动的原因、在前期和高潮时期的表现、以及在义和团运动后期产生分化及分化的原因作了初步探讨,认为直隶士绅在义和团运动中应视为一支进步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直隶近代社会与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德元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
义和团运动首先是从直鲁交界的威县一带兴起的.在这场运动的兴起时期,直隶义和团的斗争即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史学界对这场运动在直隶兴起的原因并未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从直隶近代社会发生变化的几种因素中探讨这场运动在直隶兴起的原因,不当之处,敬请批评.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分三部分论述:一是义和团运动兴起之初,多数直隶地方官采取调解、弹压解散的敷衍姑息政策;二是义和团运动发展时期,直隶地方官表现各异:总督裕禄剿抚两难,藩、臬两司从抵牾到对立;道、府、州县官则各行其是,表现为无政府状态。三是分析直隶各级地方官对义和团运动所采取的政策和态度各不相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姜文英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
多年来,学术界对直隶义和团运动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以翔实的资料对直隶义和团运动三个阶段的特点进行了论述。直隶义和团运动兴起最早、失败最晚、坚持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参加人数最多、付出代价最大。直隶是打击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清政府的卖国罪行最重要的省份。通过对这些特点的论述,不仅为了引起学术界对直隶义和团运动研究的重视,也是为了成千上万为保卫祖国的主权而牺牲的直隶人民一个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1996年10月7日至11日在河北保定召开了义和团与华北社会暨直隶总督全国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就义和团运动与华北社会经济、文化心态;反洋教斗争;义和团和白莲教、资产阶级革命派、维新派的关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特点以及义和团运动的研究如何深入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讨论的成果:有的是旧问题,新论证;有的是新视角,新领域;有的是新观点,新突破;有的是新考证,查漏补缺;有的对如何深入研究义和团运动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黎仁凯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3)
义和团运动期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坐镇武昌.虽未受到义和团反帝洪流的直接冲击,但他不甘寂寞,上串下联,积极替清廷出谋划策,提出了对内主剿、对外主和的主张,镇压了两湖人民的反帝斗争,策划了“东南互保”,参与了庚子议和.张之洞的活动,对义和团运动有相当的影响.本文兹就上述问题作些探索,并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察了外国侵略势力对中国青年的迫害 ,及由此激发的义和运动中爱国青年的反抗斗争。本文指出 ,这种斗争既具有近代爱国主义的特点 ,又表现了青年群体的个性特征。这一斗争值得充分肯定 ,又有明显缺陷。它是传统青年运动的总结 ,并为真正具有近代意义的青年运动的出现作了铺垫。 相似文献
11.
孙占元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2)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单纯的农民革命还是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和抵抗帝国主义军事侵略的民族战争?近代教案与义和团运动的关系如何?本文将就这些问题提几点看法。一近代中国,教案迭出,此伏彼起。教案,即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或称反洋教斗争。如果从19世纪50年代的西林教案算起,到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期间,全国共发生大小教案四百余起,平均每年有十起之多。这成为中国近代社会中的一个特有的历史现象,要对这 相似文献
12.
那拉氏集团与义和团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跃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6)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以失败而告终,没有能够挽救当时中国所面临的瓜分危机。此后,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继续上升,以农民为主体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日益发展壮大。与此同时,集结于那拉氏周围的封建顽固势力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也在不断加深,并在“废立”问题上激化起来。义和团运动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危机下的产物,但它毕竟发生发展于清政府直接统治下的中国社会,那拉氏政府的政策必然与义和团运动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剖析清政府的政策,也是我们研究义和团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认为,那拉氏政府对待义和团的政策大致可以分为纵容、利用和叛卖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苏全有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5)
袁世凯对直隶矿业的发展最突出地体现在回收开平煤矿主权与扶持启新洋灰公司两件事上,这在当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直隶也因此而取代湖南成为全国的模范省.清末民初是包括直隶在内的我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期,这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政府官员的努力不无关系.晚清重工思潮风起云涌,袁世凯乃其实行者,以往学界重思想、轻实践,并不足取. 相似文献
14.
社会灾荒与义和团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敦奎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1,(4)
义和团运动期间直隶、山东等省发生大灾荒,这场灾荒使饥民、流民成为当时突出的社会问题。在民族矛盾的制约下,饥民、流民通过三种不同形式参加义和团组织,并以其独特的天灾观来激发灾民的抗争意识,扩大斗争的规模和声势。这证明灾荒与义和团运动的发展确有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义和团运动期间,针对西方国家掀起的反华、仇华狂潮,时任清朝驻美公使的伍廷芳利用其合法的身份,为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辩护,指出在华西报别有用心的报道是为了给列强瓜分中国制造舆论;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包括传教士在内的在华西人严重地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消除东西对抗,避免冲突升级的良策在于,抛弃"西方标准万能论",停止反华舆论宣传,尊重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 相似文献
16.
李宏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1)
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爆发之际,欧美、日本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华势力一片喧嚣。他们制造种种歪曲真相、颠倒黑白的谣言和谬论,肆意诬蔑、诽谤和攻击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竭力为帝国主义的侵华政策及其罪行进行辩护。然而,侵华者的喧嚣压制不住真理的呼声。当时,国际无产阶级和各国进步力量,给予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以巨大同情和声援。他们发表演说、谈话或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无情揭露帝国主义的强盗行为,猛烈抨击其侵略、掠夺中国的反动政策,充分肯定了义和团的正义斗争。这些有关义和团运动的文献虽说为数不多,但却集中代表了国际无产阶级和各国进步力量的心声,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至今,这些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并将永远值得中国人民深深纪念。 相似文献
17.
18.
宋国强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
二十世纪初,席卷北部中国的义和团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群众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初起于山东,是由民间的秘密结社义和拳发展而来的,一九○○年春进入京、津地区,旋即由陆路的海路传入靠近鲁、冀的锦州、朝阳、营口一带。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扩展到整个奉省和东北地区,形成燎原之势。辽西义和团作为东北义和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同其它地区的义和团勇士们遥相呼应,用大刀、长矛与满腔怒火,同 相似文献
19.
王介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0,(2)
反帝爱国的义和团革命运动,过去六十年了。今天来纪念它,仍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义和团运动,是在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机之下,中国人民直接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革命救亡运动。这次运动是继承平英团、太平天国和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相似文献
20.
黄淑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8,(2)
震撼世界的义和团运动,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我国广大劳动人民所掀起的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二次革命高潮.面对着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恶浪,义和团的英雄们以革命的武装,抗击了八国侵华联军的疯狂进攻,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指出:“中国人民,百年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