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蒙古史学界对“土默特”名称的来历颇有争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秃马惕说和秃别干说。历史上,居住于贝加尔湖畔的秃马惕以及其他一些豁里部落曾经南迁,一部分秃马惕人把他们的部落名称带到漠南,经过语音变迁形成了“土默特”这个名称。对于这一过程,布里亚特、巴尔虎等贝加尔湖周边部族还保留着朦胧的记忆。北元时期,“土默特”逐渐发展成为蒙古右翼三万户之一———此后土默特万户的名称被继续沿用为东西土默特旗的名称直至今日。  相似文献   

2.
十六世纪初,随着达延汗统一蒙古事业的完成,结束了元亡以来蒙古社会“百年内讧”的局面,蒙古高原的社会状况出现了重大转折,整个蒙古社会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局面。十六世纪中叶,右翼土默特万户阿勒坦汗“雄长于蒙古”。他发展了漠南蒙古的社会经济,建立了与明朝的互市贸易;尤其是池促进了喇嘛教在蒙古民族中的传播,是蒙古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下面试从几个方面对阿勒坦汗时期蒙古民族皈依喇嘛教的历史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3.
刘春玲 《阴山学刊》2012,(4):77-80,95
16世纪以后,土默特成为俺答汗统领的蒙古土默特万户的驻牧地。为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他积极致力于土默特的开发与建设,不仅促进了这一地区农耕经济的恢复,城市建设的发展,还将土默特建成明代漠南蒙古重要的喇嘛教传教中心,为土默特地区政治、经济发展和文化、城市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我在研究十六世纪蒙古史当中,发现某些史料在记述蒙古右翼三万户方面,存在混淆不清的现象。有的把蒙古右翼归结为;鄂尔多斯(Ords)、土默特(Tǔmed)和永谢布(Yǔngshiyebǔ)三万户。某些史料几乎没有提及达延汗(Dayan Khan)最初分封的右翼三万户之满官嗔(Monggholchin)。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即除鄂尔多斯、永谢布而外,满官嗔与土默特究竟哪一个是正统的万户?哪一个是后来成为著名的右翼三万户之一?日本学者森川哲雄认为,满官嗔即“土默特的别称”,和田清认为十二土默特,“可能是分为左右翼的结果”。森川哲雄认为“土默特十二鄂托克(Otak)不清楚的地方尚多”,等等。本文仅就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就教于国内外学者。  相似文献   

5.
16世纪从达延汗到阿勒坦汗时期,蒙古社会中发生了三次与土默特万户有直接关系而又规模较大的析产分封。通过三次析产分封,巴尔斯博罗特、阿尔苏博罗特、阿勒坦汗、拉布克台吉以及阿勒坦汗诸子先后成为土默特万户的大小领主。北元中后期蒙古封建领主的析产分封一般是在其生前进行的。但如果某领主早逝,未及为诸子析产分封,他所遗留的部落、领地就会在该领主死后被其诸子析分。北元时期的蒙古社会出现了析分家产中的长子优先权,这是北元时期蒙古社会中析分财产习俗发生的一个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阿勒坦汗义子恰台吉(Qiy-a tayiji,1531~ 1592)精明强干,被阿勒坦汗依为股肱,参与了土默特万户内外许多重大事情.他往来长城南北,协助阿勒坦汗处理明蒙事宜,两次担任使臣赴藏迎请三世达赖喇嘛,化解土默特部内部危机,为土默特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李美玲 《阴山学刊》2005,18(6):79-82
三娘子是明代蒙古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她为维护蒙汉和平友好关系四嫁顺义王,在平定土默特蒙古内乱,维护土默特蒙古内部的统一,发展土默特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她作为民族友好关系的象征,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相似文献   

8.
隆庆五年,明朝册封漠南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为顺义王.从此,俺答汗便以顺义王的身分主持漠南蒙古右翼与明朝的封贡互市事宜.俺答汗死后黄台吉嗣顺义王爵,其后扯力克再嗣,至卜失兔嗣封,顺义王共嗣袭四代,历七八十年.自俺答汗之后,顺义王的嗣封问题就成为明蒙关系中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16世纪初,北元六万户之一的土默特已经活动在以丰州滩为中心的地区。此后,随着阿勒坦汗的军事活动,土默特万户的驻地扩展到东起今河北省丰宁县一带,南至长城、黄河,西及阴山山脉西端,北至阿尔泰山、杭爱山一带。蒙古国民族学资料中反映出至今在杭爱山、戈壁阿尔泰山一带分布着许多土默特人,正是上述情况的历史遗证。明末清初,土默特万户屡遭动乱,属民逃离。入清,清廷先后迁四子、乌拉特、茂明安、察哈尔等部落安插于土默特牧地,土默特驻地明显缩小,形成了后来的格局。  相似文献   

10.
美岱召是一座"城寺"结合的寺院。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成吉思汗第17代孙阿勒坦汗(俺答)曾在此居住,经历了蒙明战争、"隆庆和议"、"俺答封贡",以及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广泛传播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1.
明朝初期,部分蒙古、女真人南下,投降明政府,被称为"达人".在优抚政策的影响下,他们受到明前期历代统治者的特别庇护,在授官、俸禄、通关等方面享有特权."达人"的存在对于明代的边防、财政、官制、京畿治安、皇权更迭都产生很大影响,成为明代政治的一大隐患,是明朝由盛转衰、最终走向灭亡的重要因素.对此,虽然有远见大臣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但因"达人"在皇权制衡中的特殊作用,终得到权力阶层的支持而使有关建议被搁置.  相似文献   

12.
嘉靖二十九年(1550),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兵临北京城下,明廷震恐,堂堂京师几于沦陷,这一年是庚戌年,史称“庚戌之变”。 庚戌之变不仅反映了当时明朝政治、军事上的腐败无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战争,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定居民族不可分割的经济联系,深刻地暴露了明朝奉行的对蒙政策的严重错误性,同时也告诉我们,在封建社会里,民族之间的和平,是要经过怎样的剑与火的洗礼才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蒙古民族从中原退居北方以后,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分裂成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三大部分.此时南方强大的明朝正走向衰落,东北女真民族正在迅速崛起,建立了后金政权.漠南蒙古正处于后金、明朝之间.后金和明朝为了在互相对抗之中占居优势,都设法争取漠南蒙古作为自己的同盟者.而对于漠南蒙古本身来说,要想生存下去,也需要联合一个强大的势力.漠南蒙古、明朝、后金这三大政权之间开始了征服与被征服的激烈斗争.较量的结果,“恒不肯服属于人”的漠南蒙古,归附于后金.漠南蒙古最终归附于后金,这是蒙古民族当时的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以及后金和明朝所采取的措施交相作用的结果.除此之外,文化上的因素在漠南蒙古归附后金的过程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关于明代土默特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代土默特是蒙古六万户之一,曾经盛极一时,在当时的北方历史上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这个部落已经有相当多的文章进行了论述,但彼此的观点仍不尽相同。下面拟就争议较大的几个方面略陈管见,以就教于大家。 一、土默特溯源 土默特一名经历了数百年的变迁流传至今,人们对它的由来有着浓厚的兴趣。大家都知道,漠南地区土默特部出现的时间约在明代中期,它是如何出现的,是否还可以上溯到前代,对此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已经取得不少有益的成果。取得这些成果所运用的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从语言学角度,依靠对音的方式探求土默特与前代某些部落的关系;二是在运用对音方式的同时还试图指出前代某些部落演变为土默特的历史踪迹。应该承认,这些不懈  相似文献   

15.
李美玲 《阴山学刊》2006,19(6):21-23
16世纪70年代,黄教在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勒坦汗的大力倡导下传入蒙古地区,并广泛传播,对蒙古族文化在宗教、文学、医学和建筑艺术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整理土默特地区历史档案中,发现了一份清朝道光年间“归化城蒙古民事府”的咨文.内容是回民马成恩控告杨根福吞没户口地、抗缴地租一事.这样的材料在呼和浩特地区是首次发现的.它对于研究土默特地区回族来源、时间,清王朝时期土默特族回族的政治经济地位及其演变、进而对研究当地实行户口地的历史概况等,无疑有着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现将这份咨文全文抄录于兹,以资分析鉴证.  相似文献   

17.
“我等之上,何用管主”与“上天日月,下土汗济农”的对立.元室北迁回到蒙古本土以后,草原地方势力与北元中央势力在政治经济诸方面利益上的矛盾突出起来.宰桑、赛特们不服中央势力的制约,分庭抗礼,各行其是,“我等之上,何用管主?我等行事,自作主宰可也!”(《蒙古源流》笺证本卷六)甚至以“犬死栅栏,侯死盟会”为时沿.内部的互争雄长,加上明朝的征伐,使蒙古社会处于长期的战乱之中.渴望安定和重新统一,成为人民群众的普遍心理.“上天日月,下土汗,济农”,就是这种要  相似文献   

18.
明代蒙古地区经济文化的变化和发展主要发生在后期。其前期由于接连不断的内外战乱,缺乏和平安定的环境,蒙古族与周围各族间不可能正常地交往,大批劳动力在战争中死伤,老弱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单一的畜牧业经济既受到战争和自然灾害的破坏,又缺乏必要的市场,交换不到农工产品。 自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1508—1582)主事以后,经过多年的探索,在本部地区进行经济改革,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积极提倡兴办农业和手工业,使蒙古的单一经济走向多种经营,生产发展,财富增加,人们的生活逐渐改善;同时,又经过百折不挠的努力,重建蒙汉、蒙藏关系,战乱减少,社会相对安定,保证了经济的发展,并为蒙古地区的畜产品开辟了最广阔的市场,交换到大量的生产、生活用品,促进了蒙藏汉的经济文化交流,使蒙古地区的经济、文化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土默特右旗境内大青山麓的美岱召,它的历史与明朝未年土默特部的历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般多认为此即阿拉坦汗所兴建,明廷赐名的“福化域”,同时又是喇嘛教的黄教派传入蒙古地区的一个重要弘法中心。在大雄宝殿西壁,有一组描绘蒙古族上层男女的供养人壁画,据构图、形象及服饰等分析,很可能为阿拉坦汗家族的重要人物。这些人物的身分还有待详考,今仅就壁画上出现的蒙古族发型服饰,浅叙一下元明清以来蒙古族服饰的演变。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关系史研究的领域里,胡钟达先生的近著《明朝与北元—蒙古关系之探讨》(载《内蒙古社会科学》1984年第五期),是一篇引人注目的佳作.明朝与北元—蒙古的关系,作为十四世纪中至十七世纪中二百余年间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曾经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解放后,尤其是近年来,历史上的蒙汉关系,包括明代蒙汉关系的研究,已经引起史学界的重视,论著屡有所见,在不同的广度和深度上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然而,北元—蒙古算不算当时中国的一个政权,明朝与北元—蒙古的关系是不是当时中国内部两个并列政权的关系,这样的核心问题,论述者并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