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传统礼教思想对中国古代建筑色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建筑色彩的发展面临着两难境地 :是依附于传统 ,还是趋同于潮流。文章基于此问题出发 ,剖析了中国建筑色彩依据社会礼教的用色规则及中国建筑色彩的发展渐变过程 ;提出了中国建筑色彩的美学框架 ;并对中国建筑色彩的未来发展作了深入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2.
色彩是一座城市名片的重要元素,对于城市建筑色彩的研究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文章通过对现状调研和色彩分析,对天津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的管控有了初步认识和理解,并以天津中心城区的建筑色彩规划为例,探究了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的发展现状及管控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审美的角度对福建古民居进行外观色彩、建筑形式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其建筑色彩产生的原因,可以把福建古民居建筑归纳为四大色彩区域:土黄色建筑区域、青灰色建筑区域、红色建筑区域和五彩缤纷的石头建筑区域。福建古民居建筑色彩体现出典型的地域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中心城区建筑色彩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色彩蕴含城市意向,展现城市风貌与文明发展程度。结合天津市自然地理、入文地理因素与建筑色彩现状,通过实践调查和科学研究对中心城区建筑色彩规律进行探讨,提出以砖红、砖灰、亮灰、暖黄作为中心城区建筑主色调。对天津市中心城区建筑色彩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进而提出具体控制引导建议,以期创造和谐、有序、优美、明晰,并具文化内涵和鲜明风格特征的天津市中心城区建筑色彩格局。  相似文献   

5.
佛教建筑与伊斯兰教建筑色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佛教建筑与伊斯兰教建筑的色彩运用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对两种宗教建筑的色彩进行总结分析.首先介绍了佛教建筑与伊斯兰教建筑在色彩装饰方面的特点及其应用,然后分析了这两类建筑在用色方面的相似性及差异性,论述了影响两类宗教建筑色彩应用的文化成因与历史渊源.为科学、有效地保护与修复古旧宗教建筑色彩以及新建的宗教建筑色彩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建筑与色彩是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优秀的建筑作品,其色彩的处理对于建筑本身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文章着重从艺术的角度,对建筑色彩的作用、功能、特点和效果进行探讨,希望能在建筑设计教学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建筑色彩视觉造型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筑色彩视觉造型理论是建筑色彩设计的重要指导理论。在建筑色彩设计中,首先就必须运用建筑色彩视觉造型理论处理好建筑色彩视觉造型与建筑视觉造型、环境和人之间的关系;此外,在建筑色彩设计中还必须处理好整体与个体的关系:第一是把握基调,注意整体性;而后是在个体或局部发挥个性,在统一中寻求变化之美。  相似文献   

8.
建筑与色彩是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优秀的建筑作品,其色彩的处理对于建筑本身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文章着重从艺术的角度,对建筑色彩的作用、功能、特点和效果进行探讨,希望能在建筑设计教学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城市建筑美学》是谭元亨教授完成的一部充满文学色彩、哲理思辨性很强的有关中外建筑美学的学术著作。这一著作有对东西方建筑艺术特征鸟瞰式的概括,也有对南粤大地代表性建筑宏微观的剖析;同时也是凸现文化研究特色的学科交叉创新思维的体现,其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必将与日俱增,为后人所珍重。  相似文献   

10.
尚色习俗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有文化元素与符号表达。蒙古族在其日常生活中崇尚白色、蓝色、红色和金色,这些颜色除了出现在其民族的美术作品、日常生活器物与服饰以及传统建筑蒙古包上之外,也反映在其城市建筑的色彩上。在蒙古族占主导地位的境外城市乌兰巴托,城市建筑色彩的蒙古族特色比中国和俄罗斯的蒙古族城市更多体现了蒙古族尚色习俗。通过对蒙古国乌兰巴托城市建筑色彩的分析,说明城市建筑色彩对构建民族城市风貌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写生色彩、装饰色彩与建筑表现色彩三者间的关系。阐述了仅进行写生色彩训练并不能满足 建筑表现的需要,应从装饰色彩中提取精华,并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内有不少学者对建筑的用色混乱提出了批评,相关部门对城市的色彩规划也给予了明显的关注。大学是建筑从业者的摇篮,色彩教学是提高建筑学学生色彩认知能力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笔者尝试着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教学改革的想法,希望能对色彩教学起到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色彩在建筑中的广泛运用,极大地丰富了建筑的表现力,推进建筑设计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蓬皮杜艺术展览中心的色彩设计将色彩与结构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大量地运用了色彩的对比、调和、色量变化等方法,鲜明的阐述了色彩作为符号语言在建筑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白墙黑瓦的皖南徽派建筑传达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色彩构成美,黑、白、灰三色对比和谐,建筑色调与建筑的内外环境协调统一。这种色彩构成对现代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西安明城范围内的现有建筑为调查对象,按照建造时期将其划分为历史传统建筑、近现代建筑和当代建筑3类,运用建筑色彩抽样数据采集和分析归纳的研究方法,探讨了西安明城现有建筑色彩构成。分析认为,西安明城建筑色彩体系由灰色系、赭石色系和"灰顶赤柱白墙"色彩组合等三类系列色构成;整体以调和关系为主,又有色相、彩度、明度的协调变化。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色彩理论存在的缺陷提出新的见解。色彩运用中只习惯于依赖直觉判断进行创作的手法,不利于建筑色彩设计的准确性,应代之以科学的态度处理色彩问题。将复杂的色彩关系量化,形成相对明确的色彩组织层次及组织原则。针对不同建筑的性质,将色彩系统与建筑风格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以利于创作出优秀的建筑作品。  相似文献   

17.
建筑构成了城市中的各类风景,体现了城市的不同特征.建筑色彩的运用与材质的选择对建筑外观乃至城市风格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不同类型的城市、城市中不同功能地区对建筑色彩和材质有着不同的需求,也能突出不同的风格特征.建后维护及清理工作对建筑来说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传统建筑作为一种凝固的艺术与文化载体保留至今,成为世界不可多得的遗产。本文针对中国传统建筑在一定文化背景下显现的色彩特征,通过地域划分、派别类比的方法,探索传统建筑色彩形式的形成,研究了中国传统建筑色彩类别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结合研究内容,提出应重视传统色彩的传承和延续,并应有效的利用于现代设计中,寻找古今色彩文化的契合点,为人类生存的"色彩空间"做好研究铺垫。  相似文献   

19.
色彩教学是建筑美术中的重要环节,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了色彩观察力和表现力的提高,因此加强对色彩的理性认识和改进教学方法,已成为色彩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阐述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意义并深层挖掘主题意义下的文化理念与含义。回顾我国与西方对和谐理念的探索过程以及和谐理念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其次,分析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建筑特征与艺术价值、设计灵感与设计要素,为工作人员的服装设计奠定基础。最后,在主题意义和中国馆建筑价值(造型、结构、色彩)研究的基础上,从服装的款式、色彩、面料、图案四个方面对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工作人员的服装设计进行定位,并提出可供借鉴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